三磷酸胶瞽酶钙―钴法 三磷酸腺苷酶可水解磷酸与磷酸之间的高能键,而释放大量能量,而磷酸酶是酯酶,能水解磷酸与碳酸之间的键。反应式如下: A--P~P~P+H2O ATPase A―P―P+ H3PO4+能量 在生物膜上,ATP酶的功能是参与离子泵的主动运输,因此细胞膜呈强阳性,ATP酶可作为肝细胞早期受损的敏感指标。此酶活性在心肌最高,其次为骨骼肌、肺、肾脏、脑和胰腺。由于各种 ...
细胞色素氧化酶二氨基联苯胺显示法(DAB法) 氧化酶(oxdase)和脱氢酶(dehydrogenase)均使底物脱氢“氧化”,所不同的是氧化酶将氢与氧结合,而脱氢酶则把氢传给其他物质即受氢体,如辅酶I(NAD),辅酶Ⅱ(NADP)或黄素蛋白。 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CCO)在细胞有氧呼吸中起重要作用,为线粒体膜固有酶,是线粒体标志酶之一,常作为细胞内 ...
过氧化物酶TMB法 TMB法:原理同DAB法,但反应产物呈深蓝色沉淀。 1)孵育液配制 A液:亚硝基铁氰化钠(硝普钠) 100mg H20 92.5ml 0.2mol/L醋酸缓冲液(pH 3.3) 5ml B液:TMB
琥珀酸脱氢酶硝基蓝四唑盐法 在生物代谢过程中,由氢的供体(donor)把氢原子转移到氢的受体(receptor)的酶促反应称脱氢酶反应,该反应由脱氢酶(dehydrogenases)催化。脱氢酶种类很多,其活性均可通过四唑盐显示。四唑盐作为脱氢酶反应中的受氢体,接受脱氢酶作用于底物所释放的氢而形成有色的甲腊(formazane),沉积于酶所在部位。 琥珀酸脱氢酶(succlnate ...
过氧化物酶DAB法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与细胞色素氧化酶具有相似的化学本质,是一类氧化还原酶,可使过氧化氢(H2O2)分解生成水和释放氧。过氧化物酶广泛分布于乳腺、甲状腺、唾液腺、肠上皮、血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存在于细胞过氧化物酶体中,是机体的抗氧化酶,在防止氧代谢物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显示过氧化物酶常用联苯胺法。联苯胺如DAB和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 ...
乙酰胆碱酯酶和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法 胆碱酯酶属于特异性酯酶,分为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和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两类。其活性中心是丝氨酸。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水解乙酰胆碱的作用,广泛分布于神经细胞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核周膜和突触前膜,尤以胆碱能神经元的含量为高,其活性是神经细胞性质和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神经系统发育过程 ...
乳酸脱氢酶硝基蓝四唑盐法 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是辅酶I(NAD)依赖性脱氢酶,能氧化乳酸为丙酮酸,为无氧糖酵解途径的标志酶。硝基蓝四唑盐法显示LDH活性的原理与显示SDH活性的原理基本相同,只是需加用NAD,氢从反应生成的还原型辅酶I(NADH)传递给四唑盐,将其还原为甲脂。 1)孵育液配制 0.06mol/LPBS ...
一氧化氮合酶组织化学染色法 一氧化氮合酶(nitrfic oxides synthase,NGS)是一种连接酶,能催化前体物质L精氨酸生成L瓜氨酸和一氧化氮(NO)。NO是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的一种神经递质,活细胞间信使和内皮源性松弛血管的介质,在神经、心血管及免疫系统中有广泛的作用。NO极不稳定。易于扩散游离,半衰期短,不易检测。因NOS是合成NO的关键酶,故通常通过检测NOS的活性来评 ...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凝聚素的组织化学染色程序 1.组织切片脱蜡处理等同前; 2.流水冲洗5分钟,3%H2O2孵育10分钟(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避免假阳性); 3.PBS漂洗3次,每次5分钟; 4.1%牛血清白蛋白孵育,室温20分钟,移去多余液体; 5.加入PBS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凝集素,置湿盒内孵育。室温1.5小时; 6.PBS漂洗3次.每次5分 ...
生物素标记凝集素的组织化学染色程序 生物素(biotin)与亲和素(avidin)具有非常高的亲和性。1分子亲和素可与4分子生物素结合。故可利用这一特点,先将生物素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结合,再制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vidin-biotin-peroxide complex,ABC),该复合物可含数个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子。又因复合物中的亲和素未被饱和,除与辣根过 ...
FITC标记凝集素的组织化学染色程序 1.组织切片经脱蜡处理,若是Bouin液固定的组织,用70%乙醇洗3次除去组织切片内的黄色后,再用蒸馏水漂洗; 2.PBS漂洗(含1%牛血清白蛋白)2次,每次5分钟; 3.加入FITC-凝集素(PBS适当稀释),置湿盒内孵育,室温1小时; 4.PBS漂洗3次,每次5分钟; 5.水溶性封片剂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 ...
组织化学凝集素的标记物 凝集素lectin是一种无免疫原性蛋白质,分子量为11 000~335 000之间,可从植物或动物中提取,具有凝集红细胞的特性。故又称植物血凝素。凝集素能特异地与糖蛋白中的糖基反应。糖蛋白广泛分布在细胞衣、细胞表面、细胞内各种亚细胞膜囊的游离面以及上皮细胞之间.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由于凝集素能识别糖蛋白与糖多肽中的碳水化合物,且这种结合具有糖基特异性,因此,利 ...
荧光组织化学与组织细胞荧光分类 1852年Stokes发现某些物质在短光波的照射下能发射出一种比激发光长的光波,将这种光称为荧光(fluorescence)。物质(组织标本)被紫外光等短光波照射(激发)后,能发出比原来激发光波长更长的新光波性质(即荧光)称为荧光特性。当某种物质的电子从外界吸收能量后,由低能级的电子层(内层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的电子层,这个过程为激发,跃迁到激发态的电子极不 ...
乙醛酸诱发生物单胺荧光法 1.原理 乙醛酸与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5-羟色胺等生物胺的化学反应也是先经闭环,再经脱氢,与儿茶酚胺形成异喹啉类荧光产物或与5-羟色胺形成咔啉类荧光产物。 2.乙醛酸反应液配制(用前新鲜配制) 双蒸水 15.00ml 蔗糖(0.2mol/L) 1.37g 磷酸二氢 ...
Falck-Hillarp甲醛诱发荧光法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组胺等生物单胺类物质在组织内的含量甚微,需用高敏感性的技术方法才能在细胞水平显示。生物胺荧光组织化学是在诱发荧光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技术方法。常用醛类诱发生物胺荧光的方法有Falck-Hillarp甲醛诱发荧光法、乙醛酸诱发生物单胺类荧光以及邻苯二醛诱发组织胺荧光法。 该法主要用 ...
邻苯二醛显示组胺荧光法 组胺(HA)是一种血管活性物质和致痛物质,存在于外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 胃黏膜一些内分泌细胞的颗粒中,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神经元突触小泡内。 1.原理 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组织细胞内的组胺与邻苯二醛(OPT)发生聚合反应。形成的聚合产物发出两种荧光,一是组胺含量高时,呈黄色荧光,比较稳定,最大激发波长为405nm;二是组胺含量低时。呈蓝色荧 ...
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 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avidin-biotin-pcroxidase complex methodABC法)的特点是将亲和素作为“桥"与生物素化的抗体和生物素结合的酶连接起来,使抗原与抗体反应信号放大,以增加敏感性。由于该法是以物质对某种组织成分具有高度亲和力为基础,一方面区别于古老的组织化学分解、置换、氧化和还原反应,另一方面本质上又是 ...
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 ABC法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确实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亲和 素中含有约?%的糖类,它可与组织中含糖基的物质起反应,造成背景着色。亲和素的等电 点约为10左右。可带较多的负电荷,纤维组织可带较多的正电荷,这两种电荷可互相吸引,造成背景着色。亲和素中有4个结合点,其中一半与连接抗体结合,另一半与复合物结合,如此可降低其敏感性。 ...
灭活内源性酶及封闭内源性生物素 在生物体组织内均含有一定量的内源性酶和内源性生物素,如富含血细胞的组织标本有大量具有活性的过氧化物酶,肝、脾、肾、脑及胚胎组织中富含生物素。如采用过氧化物酶检测系统或碱性磷酸酶和NBT/BCIP显色系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酶的作用是催化底物,使显色剂显色,而组织中的内源性酶同样也能催化底物,使其显色,这就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特异性。在使用亲和素试剂的免 ...
免疫组织化学抗原修复 由于石蜡切片标本多数使用甲醛固定,甲醛在组织中所形成的醛键、羧甲基等封闭了部分抗原决定簇,或由于蛋白分子之间的交联而使抗原决定簇隐蔽。因此在染色前有些抗原需要先进行抗原修复或暴露才能使组织中的抗原抗体充分结合,出现理想的染色结果。至于哪种抗原需要进行修复。需在建立染色程序时确定。常用的方法有加热抗原修复法和酶消化法两种。经大量试验验证.加热抗原修复法优于酶消化法,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