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古植代 palaeophytic era

  从泥盆纪到二迭纪初之间,以蕨类为代表的时代,称为古植代或蕨类植物代。分为以最初陆生植物裸蕨(Psilophyton)为特征的泥盆纪植物群和产生蕨类植物、种子蕨等植物的石炭纪植物群。两植物群的交替时期近于泥盆纪的终期。从上泥盆纪,到此期一直繁盛的裸蕨(Psilophyton)已全部敛迹,古蕨(Archaeopteris),圆印木(Cyclostigma)等成为主要植物。石炭纪初期植物群也称为Cu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古新世 Palaeocene epoch

  第三纪的最古的地质年代。过去曾把它编入下边的始新世,但根据植物化石特征划为一个独立的世(W.P.Schimper,1974)。从6500万年前到5400万年前,约经过1100万年。现在还有人把它仍划归为始新世。古新世的初期,虽还残存一些如海胆类的Micraster等中生代类型的生物,但生物界的大部分已变为新生代类型。到白垩纪达到全盛的菊石类等已全然不见,植物界中生代类型的许多裸子植物也都灭绝。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钴胺素 cobalamin

  将氰钴胺分子中的CN基除去后剩下部分的名称,又名钴维生素。其衍生物有:氰钴胺(维生素B12),羟钴胺(维生素B12a)、亚硝酸钴氨素(维生素B12o)、氯代钴氨素、硫酸化钴氨素等,这些物质对动物及细菌来说有维生素B12的作用,对神经机能障碍的治疗则羟钴铵较氰钴胺有效,在组织中也能长久保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钴 cobalt

  Co,原子量58.9。对于某些植物来说,是必需的微量元素。钴是共生细菌和蓝藻类在固氮时所必需的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含量6%),对具有茎叶的植物来说,也是必需的。在反刍类瘤胃中共生的微生物利用钴合成维生素B12,但在澳大利亚等地,因土壤中缺乏该元素,所以通过口服来补充钴,以防家畜因缺乏B12出现贫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钴测试法 cobalt test

  指利用氯化亚钴在干燥和吸温时的颜色变化(蓝色→淡红色),来测定叶的蒸腾率或气孔开闭度的方法。是E.Stahl(1894)首先使用这种方法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谷氨酸合成酶 glutamate synthase

  亦称谷氨酰胺-2-氧代(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缩写为GOGAT。此酶可催化谷氨酰胺的胺基在NAD(P)H或还原型铁氧还蛋白的存在下,还原转移于α-酮戊二酸,生成2分子谷氨酸:  L-谷氨酰氨 α-酮戊二酸 →2L-谷氨酸也可以说是以谷氨酰胺的胺基为氨供体还原α-酮戊二酸为谷氨酸的酶。是含Fe及S的黄素酶,EC1,4,1,13(NADPH),1,4, 1,14(NADH),1,4,7,1(含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谷氨酸 glutamic acid

  酸性α-氨基酸之一,广泛分布于精蛋白以外的一般蛋白质中,特别在谷类蛋白质中含有大量谷氨酸(小麦的麦胶蛋白中谷氨酸占13.7%)。昆布榨汁的香味是由谷氨酸的单钠盐(味精)造成的。D-谷氨酸并不存在于蛋白质中,但在某些杆菌如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肠膜芽孢杆菌(B.mese-ntericus)、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的荚膜中都存在着D-谷氨酸多肽,另外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谷氨酸脱羧酶 glutamate decarboxylase

  氨基酸脱羧酶之一。是一种催化L-谷氨酸脱碳酸形成r-氨基丁酸的反应的酶  。HOOCCH2CH2-CHNH2COOH→L-谷氨酸HOOCCH2CH2CH2NH2 CO2 r-氨基丁酸EC.4.1.1.15。存在于许多高等植物中。特别在南瓜、胡萝卜等植物中含量更高。在细菌中,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属(Proteus vulgaris,P.morganii)、梭状芽胞杆菌属中也有存在。在动物中已认为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谷氨酸脱氢酶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一种催化使氨还原性地固定到α-酮戊二酸上形成谷氨酸反应的酶。EC.1.1.1.3P) 1.1.1.4(NADP)。  α-酮戊二酸 NH3 NADH H 谷氨酸 NAD 它广泛分布于生物中,在动物,存在于线粒体中。虽然反应是可逆的,但平衡具有朝向合成谷氨酸的倾向。因物种的不同,辅酶的特异性有所不同,在植物中是NAD,酵母是NADP,动物中虽不论那种辅酶都有作用。但NAD则较其他辅酶的效力高出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分离律 Law of segregation

也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孟德尔对单个性状杂交的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一系列假设,归纳起来可以这样阐述:控制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并独立地分配到不同的性细胞中。该规律的意义有二:(1)具有普遍性,不仅植物中广泛存在,在其他二倍体生物中都符合这一定律。如人类中单基因遗传性状和遗传病,如虹膜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及形状(曲直),眼、口、鼻的形态,能否尝出苯硫脲(PTC)的苦味等等都是遗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谷氨酰胺 glutamine

  中性α-氨基酸之一。是L-谷氨酸的γ-酰胺。是从甜菜汁中发现的。在生物界中比较多量存在,特别是在高等动物的细胞外液的氨基酸中含量更高。在生物体的氮素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蛋白质中的谷氨酸的一部分是以谷酰胺的形态存在。当把作为植物氮源的氨多量供给时,就会增加谷氨酰胺的生成量。在动物体内肾脏和其他组织中,也能以谷氨酸和氨合成谷酰胺。起贮藏氨的作用。进一步酰胺基可进入组氨酸、胺基葡萄糖胞苷、嘌呤、烟酸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谷氨酰氨合成酶 glutamine synthetase

  缩写为GS。为在ATP的存在下使氨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的酶,EC.6.3.1.2.L-谷氨酸 氨 ATPL-谷氨酰胺 ADP Pi反应机制很复杂,要经过酶蛋白与γ-谷氨酰磷酸的中间体。与谷氨酰胺合成反应不同的是可将γ-谷氨酰基转移于适当的受体,具有如羟胺的γ-谷氨酰基转移酶的活性。广泛分布于微生物和高等动植物中,除了可供给谷氨酰氨外,还有与谷氨酸合成酶偶联向α-氨基酸供给氨基的重要功能。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谷氨酰胺酶 glutaminase

  酰胺酶的一种,是一种催化L-β-谷氨酰胺水解成L-谷氨酸和氨的反应的酶。EC.3.5.1.2,在某些细菌、植物根中也含有此酶,但在高等动物中此酶的活性强。在动物肾脏和肝脏的酶,最适pH为8.0,在脑皮质和网膜的酶,最适pH为8—9,在性质上有差异。取自大肠杆菌的酶,pH为4.7—5.1。此酶可受谷氨酸的阻抑,并且具有可被磷酸盐活化的和不活化的二种。在生物体内其从末梢组织转移来的谷氨酰胺生成的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γ-谷氨酰循环 γ-glutamyl cycle

  为在动物细胞中与氨基酸的吸收有关的肽转移、变化的循环。在脑、肾及肠道中起作用。由结合于细胞膜的γ-谷氨酰转肽酶的作用,从细胞内存在的5mM浓度的谷胱甘肽将γ-谷氨酰基转移于细胞外的氨基酸的α-氨基,生成γ-谷氨酰胺基氨基酸,并将其吸收于细胞内;它再分解时,将α-氨基酸贮于细胞内。谷氨酰胺基及半胱氨酰甘氨酸可经游离氨基酸重新形成谷胱甘肽,而重新被利用。最后由于ATP的分解而将氨基酸吸收于细胞内。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催化γ-谷氨肽 氨基酸→γ谷氨酸 肽反应的酶,EC.2.3.2.2。能以谷胱甘肽为基质。(参见谷氨酸循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等位基因 allele

这一名词是由贝特森(1902)提出的,当时的概念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控制同一性状的一对基因。这一概念只适用于高等真核生物及经典遗传学,不能适合原核生物及分子遗传,所以现在的概念是指一个基因由突变而产生的多种形式之一。贝特森还创用了纯合子(homozygote)、杂合子(heterozygote)。一个或几个座位上的等位基因相同的二倍体或多倍体称纯合子,不同时称杂合子。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谷蛋白glutelin

  单纯蛋白质之一。含于谷类中,为不溶于纯水、中性盐溶液、酒精,而溶于稀酸或稀碱的蛋由质之总称。尚未制得均一性的制剂,也未能使之结晶化。与水混合,是制造面筋的基础。代表性的例子是小麦面筋中的麦谷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谷蛋白在小麦、大麦的种子中含量都相当多。在玉米和燕麦的种子中谷蛋白少,醇溶谷蛋白多。在水稻种子中,则醇溶谷蛋白少而谷蛋白(oryzenin,米谷蛋白)占多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因 Gene

这个名词是由丹麦的科学家约翰逊Johannsen于1909年提出的,取代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同年他又提出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这两个名词,前者指的是生物的内在遗传组成,后者指的是可观察到的个体外在性状,是特定的基因型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表现。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谷胱甘肽glutathione

  C10H17N3SO6。为γ-L-谷氨酰-L-半胱氨酞甘氨酸(1)。谷胱甘肽如(2)所示在活体内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具有保护如组织蛋白酶、番木瓜酶及琥珀酸脱氢酶那样具有SH基酶的SH基作用。另外是催化甲基乙二醛形成乳酸的乳酰谷胱甘肽裂解酶(EC.4.4.1.5)不可缺少的辅助基质。在解毒作用中形成硫醚氨酸,被认为有毒物质先与谷胱甘肽结合使谷氨酸与甘氨酸部分切断。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

  一种利用还原型NAD(P)将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催化反应成还原型(GSH)的酶EC.1.6.4.2。在动植物组织、微生物、酵母中均可以见到。反应是不可逆的。一经透析便会失活,通过添加Mg2 或M2 n使之活化。鼠肝脏的酶几乎只能利用NADP作为补酶,但是在人的红血球的酶也利用NAD进行作用。对胱氨酸和高胱氨酸均无作用。可从酵母中制取结晶物。植物组织中似乎可对脱氢酶和氧化酶的连结起作用。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