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更多资讯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血小板的介绍

        血小板(blood platelet)或称血栓细胞(thrombocyte), 正常数值为10万~30万/μ1.它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故无细胞核,表面有完整的细胞膜。血小板体积甚小,直径2~4μm,呈双凸扁盘状;当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则伸出突起,呈不规则形。在血涂片中,血小板常呈多角形,聚集成群。血小板中央部分有着蓝紫色的颗粒,称颗粒区(granulomere);周边部呈均质浅蓝色,称透明区(hyalomere)。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巨幼红细胞特征-血液检验

        巨幼红细胞特征: ①形态特征:与同期细胞相比,胞体大、核大、核染色质细致、排列疏松“幼核老浆”。②产生原因:核酸代谢障碍。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③常见疾病:巨幼贫、M6、MDS、抗叶酸治疗后等。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浆细胞系统原始浆细胞幼稚浆细胞浆细胞

        1.原始浆细胞(plasmablast):14~18μm,胞体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形,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偏位,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染紫红色,核仁2~5个;胞浆量多,染深蓝色,不透明,无颗粒。2.幼稚浆细胞(proplasmacyte):12~16μm,胞体多呈椭圆形,核圆形或椭圆形,占细胞的1/2,居中或偏位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核染色质较原浆细胞粗糙紧密,开始聚集,染深紫红色,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量多,深蓝色或紫蓝色或呈蓝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高铁血红蛋白定量测定简介

        【参考值】正常人的高铁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的1%~3%.【临床意义】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分获得性和先天性两种。获得性多由于药物中毒所致,其中最主要的是氧化剂如亚硝酸盐、苯胺衍生物、磺胺等。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主要包括先天缺乏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和含有血红蛋白M的病人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如高至10%以上时,临床上可有青紫表现。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药物对红细胞计数影响

        1.增加:毛果芸香碱可使脾脏收缩。肾上腺素可引起血液浓缩,钴致红细胞生成增加。糖皮质激素可刺激红细胞生成,使红细胞增加5%左右。应用促皮质素治疗贫血时,红细胞增加较明显。雄激素可致红细胞增加。在用vitB12治疗有效时,可致红细胞轻度增多。2.减少:视其病理机制分为如下数种:(1)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眠尔通、导眠能、巴比妥酸盐、安眠酮、苯妥英钠、乙琥胺、三甲双酮、羟保泰松、甲基多巴、双氢氯噻嗪、洋地黄、氯噻嗪、氯噻酮、铋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孵育血浆连续凝血酶时间参考值

        【参考值】孵育前10~12秒,孵育60分钟<30秒。【临床意义】 当体内肝素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多,纤维蛋白原减少时未孵育的凝血酶时间延长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由于血浆中有纤维蛋白溶解活化素及血浆素原(纤溶酶原)存在,在孵育过程中血浆素原转变为血浆素,将纤维蛋白原水解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该产物拮抗凝血酶使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当血浆中活化素增高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明显,孵育后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超出正常范围,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诊断标准 外周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超过0.5×109/L或百分数超过5%时,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二)病因 1.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花粉症等。2.寄生虫病:如血吸虫、肺吸虫、华支睾吸虫、丝虫等感染;组织内寄生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较肠道寄生虫者更为显著。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等。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嗜酸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增多(一)诊断标准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成人高于10×109/L,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数又超过70%时,称为中性粒细胞增高。在生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亦可因如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严寒以及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分娩时,引起中性粒细胞一过性增多。一日内下午较早晨为高。关于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见后。(二)病因1.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的原因有:①急性感染:细菌、病毒(出血热,乙脑,传单,狂犬病)、立克次体、螺旋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

        中性粒细胞减少与粒细胞缺乏(一)诊断标准 1.白细胞减少症: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成人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儿童≥10岁者低于4.5×109/L;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特征为血管内凝血被激活,微循环血栓形成,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导致继发性纤溶酶大量生成,临床上出现出血,血栓栓塞,脏器功能障碍,微血管病性溶血及休克等症状。一、病因 临床常见原因有:①全身严重感染;②产科合并症;③恶性肿瘤;④严重创伤,外科手术等。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一)临床分型1.急性型:发病快,数小时或1-2天,出血症状重,病情凶险。2.慢性型:病程可达数月,很少有临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主要由于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导致血小板生存期缩短。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未明,发病机制如下:1.血小板抗体:ITP病人中约75%可检测出血小板相关自身抗体。2.血小板生存期缩短:血小板生成减少,破坏增多。3.脾脏的作用:脾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脾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4.雌激素:有人认为雌激素可增强脾对血小板的吞噬作用。二、临床表现 (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由于血管壁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患,主要是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出血,表现为过敏性血管炎征象。一、病因 尚不完全肯定。感染,食物,药物,花粉,蚊虫叮咬,注射疫苗等。二、发病机制 本病为免疫因素介导的全身血管炎性病变,受累及的系统可有IgA,IgG和C3沉积。三、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略多于女性,冬春季多见。部分患者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皮肤紫癜:为本病最常见的表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出现病态造血。可多年迁延不愈,亦可急骤进展为急性白血病。一、分型表17-5MDS的FAB分型标准分型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T)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血象(%)原始细胞<1原始细胞<1原始细胞<5原始细胞≥5原始细胞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恶性疾病。异常原始细胞在骨髓大量增殖,浸润外周血及其他器官,抑制正常造血,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浸润为主要表现。  一、分型与诊断标准  FAB分型  MICM分型  FAB分型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未分化原粒细胞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90%以上,髓过氧化物酶(MPO)、苏丹黑染色阳性细胞≥3%.  2.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原粒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20~89%,单核细胞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指多种原因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红细胞破坏程度大于骨髓代偿能力而出现的一组贫血。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1.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2.红细胞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乏症,G-6-PD缺乏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3.血红蛋白异常:异常血红蛋白病,海洋性贫血。(二)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1.免疫性因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血型不合输血,新生儿溶血病。2.非免疫因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1.药物或化学毒物:细胞毒药物,氯霉素,苯等。2.物理因素:辐射。3.生物因素:肝炎病毒,EB病毒,HIV病毒等。发病机制1.造血干细胞缺陷2.免疫功能紊乱二、临床表现 贫血:头晕,乏力,心悸。出血:皮肤紫癜,齿龈出血,鼻出血,严重者可有颅内出血危及生命。感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一、概念 当体内铁储备耗竭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二、铁代谢 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转运载体:转铁蛋白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1.摄入不足婴幼儿、青春期、孕妇、哺乳期妇女2.吸收不良胃肠道手术、萎缩性胃炎、长期腹泻、长期大量饮浓茶3.失血、痔、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四、临床表现1.原发病表现2.贫血表现3.组织缺铁表现:易兴奋、激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血液标本

        全血:用于细胞计数、分类、形态观察;血浆:全血去除血细胞,用于血栓止血检测;血清:全血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液体,用于生物化学、免疫学检测等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血液标本采集方法

        一、毛细血管采血法:用于微量检测部位:耳垂或手指末梢,主要是中指或无名指尖内侧,半岁以下拇指或足部,特殊人员视情况而定所用器材:采血针、吸管,简要步骤:1、准备材料;2、选择采血部位;3、按摩皮肤;4、消毒皮肤;5、针刺皮肤;6、拭去第一滴血;7、吸血;8、止血;9、稀释血液。二、静脉采血法:用于血沉、免疫、生化等检测项目部位:主要是肘静脉。还可以在:手背部手腕部等部位采血,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采血。采血器材:一次性注射器,检验用真空定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血小板概况

        血小板是形态不规则的小体,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3微米。由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分隔而成。巨核细胞逐渐成熟,胞浆增大,出现颗粒,最后断裂形成血小板。长期以来它被认为是细胞碎片,现已证明是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细胞。循环血液中血小板在正常情况下,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10——30万个,生活约10天,但其中约1/4有生理功能,其余的可能为衰老的无活性者。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网状内皮系统中破坏。血小板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非常复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