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溶血性贫血

        互联网

        1230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指多种原因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红细胞破坏程度大于骨髓代偿能力而出现的一组贫血。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

        1.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

        2.红细胞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乏症,G-6-PD缺乏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3.血红蛋白异常:异常血红蛋白病,海洋性贫血。

        (二)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

        1.免疫性因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血型不合输血,新生儿溶血病。

        2.非免疫因素

        ①物理和创伤性因素:行军性血红蛋白尿,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②生物因素:多种感染。

        ③化学因素:某些化学物质(包括药物)或毒物。

        ④其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二、分类

        1.按病因和发病机制

        2.按起病特征

        ①急性溶血:起病急骤,可有寒战、高热、腹痛、严重腰背痛等症状,严重时可有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明显衰竭、休克。多为血管内溶血。

        ②慢性溶血: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表现为贫血,轻-中度黄疸,血管外溶血常有脾大,血管内溶血脾大少见。

        3.按溶血发生部位

        ①血管外溶血:红细胞主要在脾破坏。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②血管内溶血:红细胞在循环血流中被破坏。

        血管内、外溶血的鉴别

         

          血管内溶血 血管外溶血
        起病 多急 多缓慢
        发病机制 获得性多见 遗传性多见
        血红蛋白血症 _
        血红蛋白尿 _
        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血症 _
        Rous试验 _
        脾大 多无 多有
        切脾效果 多无效 多有效
        常见疾病 PNH,血型不合输血 HS,温抗体型AIHA

         

        三、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反映红细胞破坏过多的检查 反映红细胞寿命缩短的检查 反映骨髓代偿增生的检查
        高胆红素血症 红细胞寿命测定缩短 网织红细胞计数 ↑
        粪胆原排出量 ↑ 外周血涂片(破碎和畸形红细胞增多) 骨髓增生活跃至明显活跃
        尿胆原排出量 ↑ 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 粒红比例倒置
        游离血红蛋白水平 ↑ 海因小体形成 外周血可见有核红细胞
        血清结合珠蛋白 ↓    
        血红素结合蛋白 ↓    
        高铁血红素白蛋白 ↑    
        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    

         

        某些实验有助于判断溶血的类型

        1.红细胞形态:大量球形、椭圆形、口形、靶形红细胞提示为遗传性溶血性疾病。畸形红细胞、红细胞脆片增多提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渗透脆性增加见于HS、温抗体型AIHA;脆性降低见于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病等。

        3.血红蛋白电泳:检查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4.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缺乏症。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5.Ham试验,蔗糖水试验,CD59-血细胞检测:PNH.

        6.Coombs试验:AIHA.

        四、诊断

        1.确定存在贫血。

        2.确定溶血部位:血管内?血管外?

        3.确定溶血的类型和病因。

        五、溶血性贫血脾切除的适应症

        1.红细胞主要在脾脏破坏。

        2.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3.难治性AIHA.

        4.出现中~重度贫血的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5.海洋性贫血严重贫血合并脾功能亢进者。

        6.年龄超过5岁。

        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体内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导致抗红细胞抗体产生或补体活化,结合于红细胞表面,加速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根据抗体作用于红细胞膜所需最佳温度,可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两种。

        一、临床表现

        1.温抗体型AIHA:女性较多见,多起病隐袭,表现为头晕、乏力,半数患者可有脾大,继发性患者伴原发病表现。

        2.冷抗体型AIHA:手足发绀,常伴肢体麻木,疼痛,遇暖后逐渐恢复正常,称雷诺现象。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象:血涂片可见球形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高。

        2.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3.有关溶血的检查:T-Bil增加,间接胆红素为主,可有血红蛋白尿及Rous试验阳性。

        4.Coombs试验:直接Coombs试验(检查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阳性;间接Coombs试验(检查血清中游离抗体):阳性或阴性。

        5.冷凝集素试验:冷凝集综合征。

        三、诊断

        温抗体型AIHA:有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及实验室证据,直接Coombs试验阳性,冷凝集素效价在正常范围,近4个月无输血及特殊药物应用史,可诊断。

        四、治疗

        1.病因治疗

        2.糖皮质激素:激素足量治疗3周病情无改善则为无效,激素治疗无效或每日维持量>15mg者应考虑更换其他方法。

        3.脾切除:不能耐受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无效或需大剂量维持者可考虑。

        4.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主要用于糖皮质激素和切脾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患者。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