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筛选出 600+ 条实验概况及操作方法
病毒 DNA 的提取实验
在用PCR技术检测病毒DNA和RNA过程中,病毒核酸的提取,也即DNA模板的制备,至关重要。来源:《病毒学检验》
收录 4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细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实验
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很多。其中滴液法,或在滴液法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其他类似方法如直接贴印法、喷雾法等主要被用于观察病毒粒子细菌的形态及生物大分子等。由于生物样品散射电子的能力很低,所以通常还须采用重金属盐染色或金属喷镀等方法来增加样品的反差,提高观察效果。负染色法由于操作简单,目前在进行透射电镜生物样品制片时比较常用。本实验将主要介绍采用滴液法结合负染色技术观察细菌的形态。内容来源于《微生物学实验
收录 2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免疫酶染色试验
免疫酶染色试验一般都由两部分组成,即一次或数次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学反应和一次酶促反应。第一步抗原抗体结合中,酶结合物起抗体作用,在第二步加入底物后,酶起到了催化的生物放大作用。该方法具有敏感性高,标本可长期保存,使用一般光学显微镜就能观察等优点,但有时也存在非特异性染色的问题。来源:《病毒学检验》
收录 3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病毒免疫荧光实验
免疫荧光试验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既有免疫学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又有显微镜技术精确性和直观性的优点。该方法在病毒学领域应用广泛,可用于细胞培养病毒的鉴定、临床标本中病毒抗原的检测、病毒性疾病的诊断、病毒和病毒抗原在组织细胞内的定位等。来源:《病毒学检验》
收录 5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病毒中和实验
中和试验 (neutralization test)是在体外适当条件下孵育病毒与特异性抗体的混合物,使病毒与抗体相互反应,再将混合物接种到敏感的宿主体内,然后测定残存的病毒感染力的一种方法。凡是能与病毒结合,并使其失去感染力的抗体称为中和抗体。因为病毒要依赖于活的宿主系统复制增殖,因此,中和试验必须在敏感的动物体内(包括鸡胚)和细胞培养中进行。中和试验的优点是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中和抗体在体内存在时
收录 2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病毒的保存实验
病毒是具有生物活性的最小微生物,由于其结构复杂,各种类型的病毒对物理、化学作用的反应有所不同(温度、 pH 、盐类等)。保存病毒首先必须了解各种病毒的性质,才能恰当的选择保存剂和保护方法。来源:《病毒学检验》
收录 2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超速离心法纯化病毒实验
病毒粒子经过初步浓缩之后,要进一步纯化,通常采用超速离心法 (ultracentrifugation)。来源:《病毒学检验》
收录 4 操作方法 · 3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吸附法纯化病毒实验
病毒颗粒表面特有的离子对离子交换树脂和与之类似的吸附剂有亲和性,病毒吸附之后,在适当的离子条件下可使病毒颗粒脱吸,利用这一原理可以提纯病毒。常用的吸附剂有磷酸钙凝胶、氢氧化锌凝胶、红细胞、葡聚糖、活性炭等。吸附法的专一性不强,对吸附剂的亲和性因病毒不同而异。来源:《病毒学检验》
收录 3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聚乙二醇 (PEG) 浓缩法及超过滤法纯化病毒实验
病毒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核酸及蛋白质,因此纯化病毒的方法同纯化蛋白质及核酸的技术有很多相似之处。病毒的种类繁多,一种病毒可以有多种不同宿主,而且对理化因子抵抗力也有所不同通常可根据病毒和宿主的性质及各实验室的条件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提纯方法来获得高纯度的病毒。病毒纯化原理为:病毒颗粒与宿主细胞中的一些正常组分,在理化特性上存在某些差异,利用这些差异,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尽可能地去除其组分,将病毒从其宿主细胞
收录 2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血凝试验和干扰滴定测定病毒滴度
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脑炎病毒等)能选择性地凝集个别动物的红细胞,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现象,简称血凝现象,当这些病毒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失去了使红细胞凝集的能力,称为红细胞凝集抑制。红细胞凝集与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比补体结合试验操作简单、快速、节约,并且血凝抑制试验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来源:《病毒学检验》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50%终点法测定病毒滴度实验
测定病毒滴度可应用于衡量病毒毒性。
收录 1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细菌运动性观察实验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是否具有鞭毛,以及鞭毛着生的位置和数目是细菌的一项重要形态特征。一般细菌的鞭毛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进行鞭毛染色后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可用压滴法和悬清法。观察时,要适当减弱光强度以增加反差,若光线太强。细菌和周围的液体难以区分。来源:《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
收录 2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鞭毛染色实验
细菌的鞭毛很纤细,其直径通常为 0.01 ~0.02 μm, 所以,除了很少数能形成鞭毛束(由多根鞭毛构成)的细圈可以用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到鞭毛束的存在外,一般细菌的鞭毛均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而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要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鞭毛,必须用鞭毛染色法。鞭毛染色方法很多,本实验介绍硝酸银染色法和改良的 Leifson 氏染色法,前一种方法更容易掌握,但染色剂配制后保存期较短。
收录 2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荚膜染色实验
本实验介绍 3 种荚膜染色法:湿墨水法、干墨水法和Anthony 氏法。其中湿墨水法较简便、并适用于各种有荚膜的细菌。来源:《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
收录 3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酵母细胞中质粒的加工实验
利用一个假定的突变通过互补作用克隆酵母菌基因的一般方法。该突变为cdc101-1,它对酵母菌的生长来说既是隐性的又是温度敏感的。它使酵母可以很正常地在30°C生长,而不能在37°C形成菌落。如果用一个酵母菌基因组文库转化cdc101-1菌株,通过分离温度不敏感菌落,那么就可能分离到一个可以互补这种突变的酵母菌基因。分离到温度不敏感菌落后,必须采取两个步骤来证明在这种转化到cdc101-1菌株中的质
收录 3 操作方法 · 3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菌株的构建和四分体孢子的分析实验
一种新的酵母菌株的构建方案分为几个不同的步骤:①二倍体的构建,在这里两个单倍体进行交配;②孢子形成,在这里二倍体细胞被诱导形成孢子;③四分体孢子的制备,在这里囊壁被从四分体孢子上除去;④四分体孢子的分离,在这里来自一个单独的四分体 抱子的四个单倍体抱子中的每一个都被明确地安置在一块平板上,并继续生长用作以后的研究。来源:《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第五版
收录 2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利用双杂交差异互作筛选以分离功能突变体实验
大多数生物学过程是以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的,并且已经发展出许多生化分析方法来探查这些相互作用。双杂交系统是一种以酵母为基础的遗传学分析技术,它提供了一种简便而灵敏的方法用于检测两个蛋白质间潜在的相互作用。它是建立在真核生物某些转录激活因子是调节子的基础上。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细菌分离之斜面培养基接种法实验
此法适用于纯培养和保存菌种,也可用于尿素和克氏双糖培养基的鉴别试验。由于目的不同接种的方法略有差异。用于纯培养的斜面接种法是将接种环(针)灭菌,挑取单个菌落从培养基底向上划一道直线,然后以蛇形划线接种在琼脂斜面上即可,鉴别培养基斜面接种是用接种针,挑取待鉴定菌落的细菌,一般应取菌落的顶端,先采用接种针插入斜面正中垂直刺入底部,抽出后在斜面上作蛇形划线即可。本实验来源于牡丹江医学院 本科 5 年制检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细菌平板划线分离培养法实验
本法适于混有多种细菌的临床标本或其他培养物,经过划线分离和培养得到单个菌落,供细菌计数和纯培养。本实验来源于牡丹江医学院 本科 5 年制检验专业实验指导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病原菌的鉴别实验
本实验来源于贵阳中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网站
收录 1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