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Taq DNA 聚合酶 PCR 扩增产生的带 3' 突出端为 A 碱基的 DNA 片段能高效地克隆至 T 载体上,这种 T 载体有与 A 碱基互补的未配对 3' T 碱基(Holton and Graham 1991; Marchuk et al. 1991)。本实验来源「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黄培堂等译。
靶基因经 PCR 扩增,样品进行必要的纯化回收后,接下来用平末端进行连接克隆也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规采用的技术路线,实验一般利用噬菌体 T4 DNA 聚合酶等补平扩增 DNA 片段的末端(Weiner 1993; Chuang et al. 1995)。本实验来源「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黄培堂等译。
低熔点琼脂糖切片中的 DNA 首先通过电泳浓缩进入高百分比琼脂糖凝胶中,然后用琼脂糖酶处理而分离。最终 DNA 制备通过微透析纯化。这种方法在把分离的 DNA 注入小鼠受精卵(Schedl et al. 1993) 或转染鼠胚胎干细胞(Choi et al. 1993) 时是非常有效的。本实验来源「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黄培堂等译。
本方案是 Kupiec 等所述方法(1987) 的改良版本,包括用蛋白酶 K 消化细胞和组织,用高浓度甲酰胺分离 DNA-蛋白质复合物(染色质用火棉胶袋充分透析去除蛋白酶和有机溶剂等过程。甲酰胺是一种离子化溶剂,能分离蛋白质-DNA 复合物并使蛋白变性和释放,但他并不明显影响蛋白酶 K 的活性。本实验来源「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黄培堂等译。
本方法由 Bowtell 法(1987) 改进而成,可同时从许多不同细胞或者组织样品中制备 DNA。本方案中的主要步骤包括将 DNA 沉淀在细胞裂解液和乙醇的交界面上,接着将沉淀的 DNA 缠绕到一个 Shepherd 氏钩上。缠在钩上的 DNA 从乙醇溶液中转出溶于所选择的液体缓冲液。本实验来源「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黄培堂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