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丁香实验科研资讯:Cell 发布神秘 exRNA 地图?
互联网
4 月 8 日 丁香实验科研资讯
Nature:解析特殊代谢酶的 3D 结构 有望帮助开发新型癌症疗法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特殊的代谢酶类或有望成为新型分子靶点帮助开发新型癌症疗法。文章中,研究者首次成功解析了人类ATP-柠檬酸裂合酶(ACLY)的3D结构,该酶在人类癌细胞的增殖和其它细胞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深入理解该酶的功能有望帮助研究者开发有效的靶向性癌症疗法。
Cell 发布神秘的 exRNA 第一份详细指引地图
exRNA(extracellular RNA),也就是细胞外RNA。一般认为RNA仅存在于细胞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种分子也存在于细胞外,科学家们在血浆或血清样本中检测到了疾病相关的exRNA,希望exRNA能成为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但是这种分子也参与细胞-细胞通讯系统。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一方面的进展,美国NIH细胞外RNA通讯研究协会创建了exRNA Atlas资源,并发布了人体循环系统中exRNA的第一份详细目录。他们还开发了可访问的计算工具,其他研究人员可以使用他们的数据中分析exRNA。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这提供了第一份“地图”,能帮助科学家更好的研究exRNA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潜在作用。
出乎意料!癌细胞劫持免疫系统信号的新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了免疫系统受体的意外作用。阻断这一受体就可以阻止人类癌细胞的生长,提高动物模型的存活率。
对于某些癌症来说,最开始化疗治疗的作用不错:肿瘤缩小了,但是这只是暂时的结果,随着癌症变得耐药,肿瘤又会出现反弹,这种缓解-抵抗-复发的模式对于胰腺癌特别明显。
胰腺癌是一种侵袭性疾病,由于胰腺位置隐蔽,早期胰腺癌很难被发现,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7%,一年相对存活率为20%,因此也被称为“癌中之王”。
Nature Genetics:多基因风险评分不一定准确哦
多基因风险评分(PRS)是一个时髦的新名词。它可以预测一个人患上冠状动脉疾病、乳腺癌或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最近,23andMe公司也开始提供2型糖尿病的多基因风险评分。
许多疾病是由一系列常见变异和低频变异所介导的。尽管每个变异的影响很小,不过综合起来可以预测一个人的风险。多基因风险评分的目标就是将患者分到不同的风险类别,为精准医疗打下基础。
然而,根据《Nature Genetic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因来源数据缺乏多样性,多基因风险评分的有效性存在限制。研究发现,根据欧洲数据开发的多基因风险评分在预测欧洲人群的疾病风险方面比其他人群准确性更高。
Nature Plants:MAPK 级联信号在侧根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侧根发生是初生根形成后植物根系建成的关键。侧根原基形成后必须要突破初生根的内皮层、皮层和表皮的重重外围组织,直至伸出初生根表面才能形成侧根,这一过程叫做侧根突破(Lateral root emergence, LRE)。侧根突破受到精细的区域性调控。简单来讲,侧根突破过程中,侧根原基外围细胞会发生细胞壁重塑使细胞分离,为侧根原基的生长和突破提供空间和出口。同时植物为了保证主根的完整性,不与侧根原基直接接触的其他外围细胞不会发生这一细胞分离过程。
浙江大学植物生物学研究所张舒群/徐娟课题组在Nature Plants(IF5=11.471)发表了题为“A MAPK cascade downstream of IDA-HAE/HSL2 ligand-receptor pair in lateral root emerge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植物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级联信号的重要模块MKK4/MKK5-MPK3/MPK6在调控植物侧根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最初,研究者注意到MKK4/MKK5-MPK3/MPK6信号通路功能缺失导致植物生长发育早期侧根显著减少。进一步分析发现在mkk4 mkk5以及mpk3 mpk6条件双突变体中,参与细胞壁重塑关键酶的编码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导致侧根原基的外围细胞壁果胶不发生降解,细胞不能进行正常分离,从而使侧根突破受阻。突变体中侧根原基和外围组织细胞相互挤压,最终强行突破的侧根使初生根细胞发生严重破损。
曹雪涛院士发表 Nature 综述:抗感染固有免疫反应的表观遗传调控
表观遗传学立足于染色质层面,涉及DNA、非编码RNA和组蛋白等染色质相关分子的调控,为近年来世界生命科学前沿的热点领域。其研究生命体分化发育过程中,在基因组不变的情况下,产生表型和功能各异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遗传基础。表观遗传调控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月27号,曹雪涛院士在《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to infection”的综述。全面阐述了近年来关于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在感染诱导的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中的调控作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天然免疫系统为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天然免疫细胞识别病原体,快速启动天然免疫反应并引发炎症;在清除病原体以后,免疫反应和炎症会及时消退以保护正常组织。在这一过程中天然免疫细胞会由静息状态转换为活化状态,之后再进入耐受或消退状态。
这种不依赖基因组DNA改变的功能状态的快速转换会势必在表观遗传层面受到精确调控。因此,近年来天然免疫的表观调控成为继模式识别受体及其信号通路之后,世界免疫学界的又一大研究热点,该领域高水平的研究结果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