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 丁香实验科报(资讯每日更新)
柚子酱
这几天科研界里有关癌症的研究很多,有很多新的文章发布。和柚子一起来看看。
①Cancer Cell:一种能使卵巢癌扩散的酶
卵巢癌是英国妇女的第五大常见癌症,每年大约有7100个新病例。然而,这种癌症很难诊断,因为它生长在腹腔内,几乎是看不见的。如果及早发现,卵巢癌对化疗就有着较好的反应。然而,一旦它发生转移(扩散),就会对化疗产生耐药性,并且更加具有致命性。
来自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能使卵巢癌扩散的酶。当卵巢癌扩散时,它经常转移到网膜——覆盖小肠的脂肪组织围裙。卵巢癌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就是营养不良,因为生长的肿瘤阻塞了肠道。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ancer Cell杂志上,牛津大学MRC Weatherall分子医学研究所的Ahmed Ahmed教授说,“网膜富含脂肪细胞,以前的研究发现,这些细胞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可增加癌症的扩散。然而,我们发现,只有当一种叫SIK2的酶存在时,卵巢癌细胞才会增殖,这个酶在燃烧脂肪以产生能量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这个过程对于癌细胞在网膜中生存是必需的。”
原文检索:Salt-Inducible Kinase 2 (SIK2) couples ovarian cancer cell metabolism with survival at the adipocyte-rich metastatic niches
②耶鲁学者Science子刊发文:操纵DNA修复+传统癌症治疗
耶鲁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认为用途有限的抗癌药物实际上严重被低估了:这种药物能阻止某些癌细胞修复它们的DNA。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研究表明,将这种药物西地尼布(cediranib)与其他药物结合使用,可以对癌症产生致命的打击。
“开发DNA修复抑制剂吸引了不少癌症领域科学家的兴趣,因为它们破坏癌细胞中的DNA,将极大地帮助治疗,如放疗和化疗,”文章的通讯作者,耶鲁大学癌症中心研究治疗放射学系主任Peter M. Glazer教授说。
③Nature突破癌症免疫疗法限制:一种重编程新方法带来希望
虽然利用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治疗方法已经在某些类型的肿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这种疗法还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在大多数癌症患者中仍然无效。
近日,麻省总医院(MGH)免疫学和炎症性疾病中心(CIID)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一种重编程调节性T细胞的方法,这种细胞通常抑制炎症细胞的免疫反应,因此这种方法不仅允许而且还加强了抗肿瘤免疫反应。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16日的Nature杂志上。
④免疫系统有助于干细胞治疗
新发现可能有助于研究提高干细胞的免疫反应,这些干细胞是具有成为专门组织潜力的早期细胞,可用于治疗疾病或修复受损组织。这项研究发现了启动免疫系统关键部分的方法,即对抗干细胞中的病毒的干扰素反应。
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小鼠胚胎中的干细胞,以了解干细胞如何在成为专门细胞之前,对病毒产生抵抗力。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被称为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ling protein,MAVS)的蛋白质,它可以激活干细胞的这种免疫反应。
一种叫做miR-673的小分子被发现可以调节MAVS蛋白的开启和关闭。实验中,将miR-673从干细胞中移除时,MAVS蛋白的产生被恢复,从而启动抗病毒反应。
原文检索:MicroRNA-deficient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acquire a functional interferon response
⑤北大学者最新Nature发展具有时间分辨率的活体蛋白质激活技术
在活细胞等生理环境下开展蛋白质功能的原位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发展蛋白质的原位激活技术,希望为活细胞内的每一个蛋白质安装“调控开关”。
近日这一研究组与王初课题组合作发表了题为“Time-resolved protein activation by proximal decaging in living system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在活体环境下瞬时激活蛋白质的化学生物学新技术。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8日的Nature杂志上。陈鹏教授和王初研究员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王杰、刘源和刘衍军。本领域国际著名专家北卡罗来纳大学的Klaus Hahn教授同期为文章撰写了亮点推荐介绍。
原文检索:Time-resolved protein activation by proximal decaging in living systems
⑥iScience两篇论文:植物热形态建成的新机制
5月8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秦跟基教授课题组以题为“Arabidopsis transcription factor TCP5 controls plant thermomorphogenesis by positively regulating PIF4 activity”与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黎家教授课题组背靠背地在国际著名期刊Cell旗下新推出的目前唯一综合性开源子刊iScience上发表了2篇论文,两个课题组相关的独立研究结果揭示了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TCP5、TCP13和TCP17通过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上正向调控PIF4的活性,从而促进植物的热形态建成。
原文检索:Arabidopsis transcription factor TCP5 controls plant thermomorphogenesis by positively regulating PIF4 activity
⑦Cell子刊:细胞周期蛋白在多细胞生物中的更多潜在功能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Yuu Kimata发表题为 “APC/C Ubiquitin Ligase: Coupling Cellular Differentiation to G1/G0 Phase in Multicellular Systems”的评论文章,介绍了近期发表的有关APC/C等细胞调控因子的新发现,强调了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在多细胞生物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更多潜在作用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新的方向。
这一评述文章公布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Trends in Cell Biology杂志上,Kimata教授于2018年7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此之前他曾在剑桥大学担任课题组组长超过6年,重点研究进化保守细胞周期调节酶(包括APC/C)在动物发育和人类疾病中的作用。目前,其实验室使用果蝇和人体细胞为模型,系统研究多细胞生物中细胞周期的新功能和调节机制。
APC/C(后期促进复合物/环状体,Anaphase Promoting Complex/Cyclosome,APC/C)是一种进化保守的泛素连接酶复合物,可控制细胞周期的进程,并协调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分化过程。从酵母到人类细胞的所有真核细胞都通过称为“细胞周期”的过程增殖。
原文检索:APC/C Ubiquitin Ligase: Coupling Cellular Differentiation to G1/G0 Phase in Multicellular Systems
关键词:实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