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个体、雌雄、集群、单位集群等与其他的(一般是同种)个体乃至单位集群各自划分区域栖息和防御被侵入的空间。以往使用的领地一词可认为是地盘与等级一样是社会秩序系列的典型之一,也有把它看作是一种制度,称为地盘制(territorialitr)。地盘仅限于营定居生活的种类,它相当于活动圈的一部分或全部。在脊椎动物和部分昆虫中可相当广泛地见到这种现象。位于食物链末端的动物,即捕食者的大型肉食动物,大 ...
C.Raunkiaer(1907)制定的高等植物生活型之一。是可越过不良生活期的抗性芽接近地表的植物。冬季在地面上有放射状的丛生叶,而中央具有芽的堇菜类、月见草(Oenothera lamarckiana)、草莓、日本海伦(Heloniopsis japonica)、伸出带叶的茎的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直立金丝桃(Hypericum erectum),或具有枯 ...
标示对地盘并进行防御的行为。小鸟的地盘行为是在地盘内选定的场所发出特有的鸣声(territorysong),羚羊(ante lope)和其他许多哺乳类,在特定的场所(标记区)散发香腺的分泌物,或拉粪撒尿作嗅觉标记。粪尿标记即使个体不在那里也有作用,这点颇引起注意。地盘的防御通常是以威吓行为来进行的,很少发展到格斗。 ...
为C.Raunkiaer(1907)制定的高等植物生活型的一种。是指冬季或旱季的抗性芽离地表30厘米以内的植物而言。常绿的和落叶的藤本灌木或小灌木〔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欧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垫状植物,留有一部分茎的草本植物(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等都属于此类。 ...
指地上开花受精后,而进入地下结实的现象。主要是进行闭花受精,鸭跖草、海滨柳穿鱼、直生酢浆草、花生、蚕豆、弯曲碎米芥、东北堇菜等几个属都可以看到这种现象。花生受精后,萼与子房之间的子房柄伸长,子房被深入地下结实和成熟。东北堇菜属的几个种,受精后花梗伸长,整个花都进入地下而结实。
指正常生活状态下存在于地里的茎。初看与根相似,但因有叶或芽的存在,或因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排列方式与茎相同,所以仍视为茎。一般地下茎贮藏有大量的糖类、甘露糖、菊糖和淀粉等碳水化物,有明显肥大的倾向,并在多数情况下,成为可进行营养繁殖的器官。在形态上,分为根茎、球茎、鳞茎和块茎等。后三者许多是地上部冬季枯萎的多年生草本的越冬休眠器官,至翌春再萌发成新的地上部,开始进行同化作用,贮藏必需的有机物质(贮 ...
地衣的一种——名为冰岛衣(Cetraria islan-dica)的叶状体中大量含有的,类似纤维素的贮藏性多糖,亦称地衣淀粉。主要是由纤维三糖分子以β-1,3键连接直链结构的D-葡聚糖。也含有纤维二糖和纤维四糖,还具有0.4%的甲氧基。它是可溶于热水的白色无定形粉末,聚合度为60—365。在地衣类中还含有异地衣多糖和泡衣多糖(Pustulan)等多糖。异地衣多糖比地衣多糖的水溶性强,可溶于冷水 ...
是催化分解地衣多糖为D-葡萄糖反应的酶。EC3.2.1.73。它是人们熟知的蜗牛胃液中的物质。作用范围pH4.5—5.9。据乌尔曼(Ullmann,1932)、弗洛伊顿伯格(Freudenberg,1939)等的意见,显然不同于纤维素酶。此外据说在海绵、蚯蚓、海星、蟹等低等动物,以及兔的胰液、牛和猪的胃液中也存在。 ...
把对戊糖的Bial反应应用于RNA的定量。以梅鲍姆(Mejbaum)为代表的方法中,把Mejbaum试剂(含0.1%FeCl3·6H2O,0.1%地衣酚的浓盐酸)与RNA混合,在沸水中加热,速冷后生成的蓝绿色,以670纳米的光吸收定量。此法是根据与RNA中嘌呤碱基结合的核糖部分的显色反应,而嘧啶碱基用溴化或通过钠汞齐(amalgam)进行还原后也能定量。 ...
地衣体上的一种粒状物。通常其中包有与地衣体本身的藻胞(gonidium)不同种类的藻类(多为蓝藻类)(地卷Peltigera)。同样的构造其埋于地衣体内部的称为内地衣瘿(inner cephalodium),如肺衣属(Lobaria)。 ...
为藻与菌共生的植物体。往往根据菌类的附属群,以及近年来部分针对共生体内的各菌类群来处理归属和分类问题,它们是门与门之间的共生。此外,以藻和菌都不能单独产生代谢产物地衣酸这点,把它们划分为特异的独立群也比较适当。第四纪以后的实际的化石种类及现有的有400属2万种,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外形上看,可分为三型:小形的紧贴附在基质上的壳状地衣(如文字衣属,座盘衣属):叶状体平扁似叶而不紧紧贴附于基质 ...
指地球发生后,从最古的岩石或地层形成到现在的期间。一般有史以后的时间未计在内。现在已知的最古的岩石距今已有35亿年。划分年代的标准是生物界的变迁,特别是动物群的变迁。现在使用的年代划分的名称是1900年在巴黎由国际地质学会制定的,细分如下: 根据因放射性矿物测定绝对年数,纪大体为3×107年或是其倍数。代从古开始按顺序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但近年来随着年代测定的进步,前二 ...
指随地质年代的推移生物群落的演替。自从地球上生命诞生以来,随着地球上环境的变化,包括种的进化在内的生物群的演替,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发生的。因此,一个地区的群落,是相应于地质时期的气候等几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演替的。在这方面有著名的关于北欧最后冰川期后的气候变化和植物群落演替的布利特塞尔南德学说。
是研究植物界与地球间关系的科学。地植物学一词早在十九世纪就已开始采用了,而E.Rubel曾特别有所强调。主要是研究有关地球上的植物分布(植物区系地理学)、对植物作用的外界因素的地区性问题(植物生态地理学)以及地球的地史变化与植物的关系植物史(德Pflanzengeschichte)等。 ...
是指因遗传合成珠蛋白的能力降低,引起血红蛋白合成不正常,呈现低色素性小球性贫血或伴有脾肿大的溶血性贫血综合症。构成血红蛋白的α、β、γ及δ的各珠蛋白链,分别由独立的结构基因所决定,α链与非α链(β、γ、δ键)在合成中保持一定的平衡。成人型的血红蛋白(HbA)为含2个α链和2个β链的四聚体,在每个珠蛋白链结合1个血红素。因为合成能力下降发生在任何链上,而分为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δ地中海贫 ...
为北半球植物区中的一个区系植物区。北接欧洲-西伯利亚区系植物区的西部,包括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巴尔干三个半岛,土耳其,小亚西亚及北非地中海沿岸地带。气候是夏季干旱,冬季湿度高,所谓地中海型气候。而硬叶常绿树(栎属Quercus、松属Pinus)等区系的主体部分,由于冰河期有数个陆桥南移,所以植物种类较多,固有种也丰富,特别是科西加、撒丁两岛最为显著。同时有相当部分从欧洲西岸北上到达英国。野 ...
地衣类产生的物质被总称为地衣成分(德Fle-chtenstoff),但其中多为地衣所特有的有机酸类的成分特称为地衣酸。大致分为高级脂肪酸和芳香族酸。前者属于在冰岛衣中发现的原地衣甾酸(d-protolichesteric acid),约有数十种,后者是在石茸属(Gyrophora)、蓝藻衣属(CyanoPhila)等中的石茸酸,已知约有30种缩酚酸类,在睫毛苔中发现了水杨嗪酸(salazini ...
系甲壳纲2对触角中的第二对。与第一触角称为小触角或前触角相对应,第二触角称为大触角或后触角。第一触角为单叉型;而第二触角原则上为双叉型,即具内外2根鞭(flagellum)。触角腺开口于基部。无节幼体之第二触角位于口后侧方,以后再移至前方。除为一种感觉器官外,也是低等甲壳类的重要游泳器官。 ...
新生代的最后时期,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或现世)。大冰川期包括在这个期内。人类开始进化。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分界怎样划分是长期以来就存在的问题。由于不能明确地划出界限就不可能划分出纪,所以1948年在伦敦召开的国际地质学会议上,以海成的Calabrian层与同时有异相关系的湖成的Villafran-chian层定为第四纪的起始,以Astian层定为第三纪的终了,这样大体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般认为大概 ...
新生代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第三纪约从距今0.65亿年前开始经历了0.63亿年,占新生代的大部分。第三纪这一名称是十八世纪末把地层分为第一纪、第二纪、第三纪而遗留下来的(第一纪相当于古生代,第二纪相当于中生代)。第三纪分为早第三纪(Palaeogene)和晚第三纪(Neogene),又分别分为古新、始新、渐新以及中新、上新各世。一般说来,进入第三纪时生物地理区的分化已很显著,各地都增加了独特的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