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翻车鱼(Molamola)

  脊椎动物,鱼纲,翻车鱼科。体型较大,外形奇特,性情迟钝,游速缓慢。体侧扁,银灰色,呈卵圆形。体长一般为1~1.5米,最大的体长达5.5米,体重达1.4吨。口小,端位,牙愈合成牙板。鳃孔小。眼圆,上位。背鳍和臀鳍窄短,高大相对生并与退化的尾鳍相连;无尾柄,尾鳍极短,呈波形;无腹鳍,胸鳍极小。体内无鳔。为暖热大洋漂浮性硬骨鱼类。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也食小鱼。怀卵量多达3亿粒。幼鱼营深水生活,发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带鱼(Trichiurus haumela)

  脊椎动物,鱼纲,带鱼科。身体侧扁呈带形,尾细长如鞭状,体最长可达1米余。银白色。性凶猛贪食。口大。上下颌每侧有侧扁尖锐的牙1列,上颌前端有钩状尖牙2对。下颌突出,前端有尖牙1~2对。背鳍很长,胸鳍小,无腹鳍,臀鳍鳍条退化呈短刺状。鳞退化。为洄游性鱼类,有昼夜垂直移动习性,白天结群栖息于中、下水层,晚间上升到表层。肉食性,贪食其他鱼类、毛虾和乌贼等。我国南北沿海均产,为最重要经济鱼类,也是我国四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河鲀(Fugu)

  脊椎动物,鱼纲,鲀科,东方鲀属鱼类的通称。又称河豚。主要生活于海洋的中、下层,有些种也进入淡水。我国沿海均产。体长约30厘米,呈圆筒形,口小,牙愈合成牙板,常露出吻外。背鳍1个,与臀鳍对生,无腹鳍。无鳞或有刺鳞。有气囊,遇敌时能够吸气膨胀,呈球状,使腹部朝向水面装死,故俗称“气泡鱼”。肉极鲜美,唯肝脏、生殖腺、血液和皮肤含有河鲀毒素,需经仔细处理后,方可食用,否则,食后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马面鲀(Navodon modestus)

  脊椎动物,鱼纲,草鲀科。又称绿鳍马面鲀,俗称“剥皮鱼”或“象皮鱼”。体侧扁,呈长椭圆形,一般长12~21厘米。体蓝灰色,体侧具有不规则暗色斑块。第1背鳍仅有1大1小两条棘。第2背鳍、臀鳍、尾鳍和胸鳍均为绿色。左右腹鳍合并成1条短棘,不能活动。吻长。口小,端位。牙门齿状。鳃孔小,位于眼的下方。为暖温性近海底层鱼类,杂食性,以底栖小生物为食,白天多上浮水面,夜间下沉水底,在外海越冬,3~5月产卵。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乌鱼(Ophiocephalus argus)

  脊椎动物,鱼纲,鳢科。又称乌鳢。在我国多生活在淡水池塘、湖沼里。身体细长,长达50厘米以上,体重0.5公斤,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体灰黑色,背部色深,腹部较浅,体侧具有3条纵行黑色斑块,故又称为“黑鱼”。眼后至鳃孔还有2条黑色纵带。背鳍和臀鳍均延长到尾柄处。口大,牙尖。咽头上方有1个宽大鳃上腔,能直接呼吸空气。尾鳍圆形。常潜伏在水底和水草茂密处。有筑巢护幼习性,口吹粘液成气泡,混杂嫩草枝,筑成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肺鱼类

  脊椎动物,鱼纲。是现在生存硬骨鱼中最古老、形态最特殊的1支淡水鱼类。种类极少,仅有3属5种。平时用鳃呼吸,当水域干涸时可用鳔直接呼吸空气,故称肺鱼。这类鱼具有内鼻孔和泄殖腔。如产于澳大利亚各河流中的澳洲肺鱼(Neocer-atodusforsteri),体侧扁,长达1米余;鳞大,胸鳍和腹鳍呈桡状,鳔1个,能在缺氧的水中用鳔直接呼吸空气。又如产于南美洲各河流中的美洲肺鱼(Lepidosirenp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Echeneis naucrates)

  脊椎动物,鱼纲,科。身体细长,长达20~80余厘米,近圆筒形,黑褐色,具2条白色纵纹。头平扁。口大,下颌突出。第1背鳍分化成1个椭圆形吸盘,位于头顶,由于吸盘的吸力极大,常用于吸附于大鱼、海龟的身上,或远航轮的船底而随之远游。以大鱼吃剩的残渣为食,但也能主动捕食小鱼和某些无脊椎动物。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海洋,我国沿海均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电鳗(Electrophoruselectricus)

  脊椎动物,鱼纲,电鳗科。身体呈鳗形,粗壮,长达1~2.5米。体棕褐色,光滑无鳞。胸鳍小,无背鳍和腹鳍。尾部很长,占体长近4/5。肛门位于胸部。臀鳍发达,基部很长,始于肛门后方,延伸到整个尾部,为主要运动器官。在臀鳍的基部上方两侧,各具有1对纵长发电器,能发出强烈电流。电流由尾部的正极流向头部的负极,一次短暂电击发出的电流,强度可达550~800伏,有效作用范围可达3~6米,能把人击昏,甚至可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黄鳝(Monopterus albus)

  脊椎动物,鱼纲,合鳃科。为一种淡水食用鱼。体细长,呈鳗形,长达50余厘米,全身黄褐色,具有黑色小斑点,故称黄鳝。无鳞,头大,口大,唇厚,吻端尖,眼小。鳃退化,左右鳃孔连成1个,位于腹面,呈倒“V”字形。无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低平,无鳍条,与尾鳍相连。肉食性,一般栖息池塘、小河、稻田等处,白天常潜伏泥洞或石缝中,冬季可数月不外出。一般在夜间捕食各种昆虫及其幼虫、蝌蚪和幼蛙、小鱼等小动物。在浅水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鳕(Gadusmacrocephalus)

  脊椎动物,鱼纲,鳕科。体延长,稍侧扁,头较大,吻长,尾小。长可达37~50余厘米。灰褐色,具不规则暗褐色斑点和斑纹。口大,下颌较短,上下颌和犁骨均有细齿。下颌前端下方有1条触须。背鳍3个,相互分离;臀鳍2个,腹鳍喉位。鳞很小,侧线不明显。为冷水性鱼类之一,栖息底层,生殖季节向沿岸洄游,食中小型鱼类和多种甲壳类、沙蚕、箭虫等无脊椎动物。在我国产于东海北部、黄海和渤海。为黄海北部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脊椎动物,鱼纲,鲽科。比目鱼的一类。身体侧扁,不对称,两眼都位于身体的右侧。口前位,下颌向前突出,前鳃盖骨边缘一般游离。有眼的一侧呈暗褐色,经常与周围环境的色调一致;无眼的一侧呈白色。鳍一般无棘,脊鳍和臀鳍发达。成鱼无鳔。种类繁多,主要产于温带及寒带的海洋中。营底栖生活,平卧水底,有眼的一侧朝上。游泳能力差,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小鱼为食,仔虫两侧对称,营漂浮生活,以浮游生物为食,后沉入海底而转变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

  脊椎动物,鱼纲,鲆科。身体长圆形,侧扁,长约70厘米。两眼均在体的左侧。有眼的一侧为褐色,有暗色或黑色斑点,无眼的一侧为白色。口大,左右对称。上下颌各有1列强大尖齿。鳞细小,有眼的一侧为栉鳞,无眼的一侧为圆鳞。背鳍和臀鳍也有鳞。背鳍始于上眼的前上方。有眼一侧胸鳍大于无限一侧。腹鳍左右对称。尾鳍双截形。侧线在胸鳍上方有1个弓状弯曲部。为温带浅海底层鱼类,栖息沙泥海底,白天潜伏泥沙中,夜间活动觅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有尾目(Urodela,Caudata)

  脊椎动物,两栖纲的一目,又称蝾螈目(Salamandriformes)。体分头、躯干和尾3部,皮肤无鳞,耳无鼓膜和鼓室,尾较长侧扁,适于游泳。多数具有四肢,少数只有前肢而无后肢。变态不显著。有的具有外鳃,终生生活于水中,有的在变态后移到陆上湿地生活。雄性无交接器。有的体外受精,如小鲵、大鲵;有的体内受精,如蝾螈,雄性先排精包,雌性将精包纳入泄殖腔,当排卵时,精包释放精子,受精是在输卵管内进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鱼螈(Ichthyophisglutinosus)

  脊椎动物,两栖纲,蚓螈科。体形似蛇,长约30~40厘米,最长可达50~60厘米。枕后有2条颈沟。身体背面棕色或暗绿色,腹面浅棕色,体侧近腹面处各有1条宽形乳黄色纵带。皮肤裸露光滑,富有粘液,皮肤内有细鳞,为原始性特征,可代表古代坚头类体表的鳞的遗迹。此外,椎骨双凹型,无胸骨,心房间隔发育也不完全,也属原始性特征。身体有环褶纹300余个。卵产于水边穴中,雌体在洞穴中用湿润身体盘绕着卵,保护卵免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矛尾鱼(Latimeria chalumnae)

  脊椎动物,鱼纲,矛尾鱼科。过去一直认为早在50万年前已灭绝的硬骨鱼类。1938年12月22日首次发现于非洲东南海岸,1952年后,又陆续在非洲东南部海洋中捕获到80多尾。为总鳍鱼类中至今尚生存的唯一鱼类,现认为是“活化石”(化石首先出现在泥盆纪)。体粗大,延长,长约1.5~2米,最重1尾有95公斤,体长1.8米,蓝色。下颌下部具有两大骨板,有颈板。体被大圆鳞。背鳍2个,偶鳍长,并具有肉叶,外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无足目(Apoda)

  脊椎动物,两栖纲,又称蚓螈目(Gymnophiona)。体长圆形,似蚯蚓或蛇,皮肤裸露,上有多数环状皱纹和粘液,无四肢及肢带。通常在湿地营洞穴生活,眼退化隐于皮下,耳无鼓膜。嗅觉器官发达。体内具有肋骨,但无胸骨。雄性身体末端具有由泄殖腔壁突出而成的交接器。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卵多产在地洞中。幼体在孵出前经历一个长有3对外鳃的阶段,外鳃仅具有吸收营养的作用。当幼体孵出后,外鳃已消失,幼体移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两栖纲(Amphibia)

  脊椎动物亚门的1个纲。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变态,或变态不显著。幼体用鳃呼吸,心脏1心房,1心室,具有侧线,无成对附肢,适于水栖。成体一般用肺呼吸,有5指型附肢。多数种类栖于陆上,少数种类水栖。皮肤裸露,有粘液腺,借以润湿皮肤,并有辅助呼吸作用。具有眼睑和瞬膜,出现中耳及鼓膜,适于接受空气振动传导的声波。心脏分两心房、1心室,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但不完全。体温不恒定。体外受精,水中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总鳍鱼类(Crossopterygii)

脊椎动物,硬骨鱼类的1个大分支。除极少数外,几乎完全是化石种类。在古生代泥盆纪和中生代曾广泛分布。较早种类均生活于淡水中,从中生代三叠纪开始,也有栖于海中的。体圆肉厚,其中有的种类有内鼻孔,嗅觉发达,能用肺呼吸,背鳍2个,除第1背鳍和尾鳍外,偶鳍基部富有肉质,被有鳞片的柄部称为肉叶,内有基鳍骨,能转动,可用来游泳、支撑身体和作短时间爬行。尾鳍歪形、圆形或三叶形。上下颌有锐齿,鳃外有鳃盖。为贪食性鱼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

  脊椎动物,两栖纲,蛙科。一般称青蛙或田鸡。背面黄绿、深绿或带灰棕色,上有黑斑;腹面乳白色或略呈微红色。头部宽扁,略呈三角形。眼圆而突出,鼓膜显著。鼻孔小,口小,舌扁平,舌根于下颌处,舌尖分叉内伸向喉部,能突然翻出口外。雄蛙在口角两旁有1对外声囊,在前肢的拇指基部,有一棕黑色的“婚瘤”。趾间有蹼。皮肤背面有2条背侧褶,背面中央常有浅色纵背线1条,四肢背面有黑色斑纹。栖息池塘、水沟内或小河的岸边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金线蛙(Rana plancyi plancyi)

  脊椎动物,两栖纲,蛙科。体长约5厘米,背面绿色或橄榄绿色,有2条棕黄色的背侧褶,股后方有1条黄色的和1条褐色的纵纹,腹面为黄色。背面和体侧有分散的疣粒。趾间近全蹼。雄蛙在咽侧有1对内声囊。第1趾基部内侧有指垫。生活于池塘、湖沼内。我国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多有分布。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