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病毒感染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病毒感染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一)原则问题 1.采集最适标本 一般可从病毒侵入部位或感染靶位取材,包括渗出液、分泌物、组织、各种体液、粪便及各种拭子。采集标本需考虑疾病所处阶段,病毒所在部位,非侵人手段能否到达;病损部位能否检出病毒颗粒、病毒抗原、病毒基因序列;该病毒能否培养,生长快慢;需取双份还是单份血清。 2.力争早期 病毒分离及特异IgM型抗体检测应力争在发病早期进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感染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感染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立克次体感染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常见的立克次体感染有: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等。 (一)病原体培养 取病后1周内用抗感染药前的患者血液5~lOml,床边接种,活体组织或尸检材料经处理后接种。lh内不能接种者应置于一70℃环境中。 (二)血清学检验 取3~4份血液标本,分别于病程早期、病程10―14d、病后2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原虫感染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原虫感染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常见的原虫感染有:疟疾、阿米巴病、黑热病、弓形虫病、滴虫病、孢子虫病等。 (一)标本 用于原虫感染的标本有,血液、骨髓(疟原虫、利什曼原虫、锥虫)、粪便(阿米巴原虫、结肠小袋纤毛虫、隐孢子虫)或分泌物(阴道毛滴虫)等。 (二)注意事项 检测原虫感染时,标本的取材时机很重要。如疟疾在畏寒、寒战时取厚血片,非发热期取骨髓作涂片;阿米巴痢疾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由病原体引起的流行病左右了人类历史上的几次重大变迁

由病原体引起的流行病左右了人类历史上的几次重大变迁 公元前430年,斯巴达(Sparta)和伯罗奔尼撒(Peloponnesian)联盟向当时处于文化和权力之巅的雅典人开战。斯巴达人迫使无数村民进入雅典城墙内避难,城市拥挤不堪,瘟疫接踵而来,使大批雅典人死亡。瘟疫使雅典变得如此衰弱,以・致其虽拥有强大的海军队伍,但还是花费了30多年的时间才打败了斯巴达;同时,为之付出的代价是这一城市再也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抗菌药物和疫苗接种能否让我们生活在没有病原体的环境中

抗菌药物和疫苗接种能否让我们生活在没有病原体的环境中 20世纪下半叶,在延长人的寿命上出现了两场史无前例的革命,即大规模应用抗菌药物和疫苗接种。从而使细菌感染第一次能被有效制止,一些致命的病毒和细菌性疾病如天花、脊髓灰质炎、狂犬病、破伤风和白喉都可以加以预防。在抗生素和疫苗均能充分供应的发达国家,传染病早巳从死因首席中让位于癌症和心血管病。痘苗的普遍接种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疫苗有望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传统疫苗的开发采用两种技术

传统疫苗的开发采用两种技术 第一种技术是将病原体或减毒的非致病衍生物在合适的人工条件下培养、收集、灭活和配置。此法在200年前由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首先试用,后经巴斯德使之合理化,很有成效,但存在两个主要缺点。 第一,有些病原体很难实现人工规模培养(如恶性疟原虫只能在蚊子唾液腺中生长); 第二,现在卫生管理部门对新的疫苗制剂提出了极高的安全和质控要求,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于基因组和后基因组技术的疫苗寻找新策略

基于基因组和后基因组技术的疫苗寻找新策略 新的疫苗寻找策略是基于基因组和后基因组技术,以提供缩短鉴定候选疫苗所需时间的方法,并增强成功的概率。 2001年,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公布标志着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技术已面临一个分水岭。这项技术虽然已开始产生出了巨大的科学发现,但广泛将人类基因组序列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尚需时日。将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技术应用到研究病毒和细菌性病原体方面,不仅从科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疫苗接种的历史

疫苗接种的现状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制疫苗所用的这些技术已经拓展到了极限,绝大部分用已有技术能够制备的疫苗均已得到了开发。 在最近的二三十年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丙型肝炎和莱姆病等,以及一些曾经很好地得到制服、但由于耐药病原株的广泛流传而再度泛滥成灾的传染病。这使人们认识到已有的疫苗研制技术有它的局限性,人们需要更现代化的方法。过去20年中出现的新病原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疫苗接种的历史

疫苗接种的历史 很久以前,人们已观察到得过传染病而存活下来的人不会再得同一疾病。历史学家修西得底斯(Thucydides)在描述伯罗奔尼撤(Peloponnesian)战争时曾讲到:在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鼠疫时经常是由疾病恢复者去照看病人,因为“同一人从不被感染两次”。此后很多作者报道了同样的现象,如Procopius(公元541年)、Fracastoro(1483--1553)和Ale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型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型疫苗 最早开发的结合型疫苗是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疫苗(Hib)(Ward和Zangwill,1999)。此疫苗于1987年12月开始在美国作为常规接种项目,其类后相继在世界其他几个国家也开始实行,甚至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将其列入国家免疫计划。Hib结合疫苗用于接种2个月以上的婴儿,在启用该疫苗的国家几年以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Peltola,2000)。在美国获准实施的10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第一个成功的重组疫苗是针对乙型肝炎的(Valenzuela等,1982)。已经得知抗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抗体是保护性抗体。HBsAg可在血液中较大量存在(Mahoney和Kane,1999)。在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中生产的疫苗高度有效:诱导被接种者其血清阳性反应抗体水平大于10mlU/ml的超过95%,并且对HBsAg呈阳性的母亲所产婴儿的慢性肝炎发病率控制在25%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肺炎链球菌结合型疫苗

肺炎链球菌结合型疫苗 开发肺炎链球菌结合型疫苗从单价开始(Schneerson等,1986),随后逐渐增加价数。多价结合型疫是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单价疫苗的混合体。使用了几个载体蛋白质,包括流感嗜血杆菌D蛋白(PD)、脑膜炎奈瑟菌外膜蛋白复合物(OPMC)、白喉毒素无毒变种197(CRM)、白喉(D)和破伤风(T)类毒素(Wuorimaa和Kayhty,2002)。 第一个获准在人体使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改进接种的途径:黏膜免疫

除少数例外,目前多数疫苗都采用肌内注射。开发经黏膜途径导人的疫苗有很多好处,不仅更易被接种者接受,而且能在黏膜部位引发免疫反应。黏膜常是绝大多数病原体入侵的部位,然而黏膜免疫反应常不包括在经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的疫苗内。黏膜的表面积很大,人体黏膜总表面积达4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网球场的面积。黏膜表面是哺乳动物免疫系统(技能)的一个关键组成元件。绝大多数黏膜外表充满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反向疫苗学

反向疫苗学 在基因组学的时代科学家能够改变疫苗研制的程序。一个新的利用基因组学研制疫苗的方法,现时称作“反(逆)向疫苗工程(学)”,曾首次用于解决B群脑膜炎球菌(MenB)疫苗的开发。 开发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最显而易见的途径是利用它的荚膜多糖。可惜此法对B群菌株无效。因为MenB的荚膜多糖与人体内广泛存在的碳水化合物相同,对人来说属自身抗原并且是很弱的免疫原。再者,使用这种多糖疫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脑膜炎奈瑟菌结合型疫苗

脑膜炎奈瑟菌结合型疫苗 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了对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研制,经多次临床试验对儿童和幼儿都是安全、有免疫原性和可引发免疫记忆的(Costantino等,1992;Anderson等,1994;Twumasi等,1995;Lieberman等,1996;Fairley等,1996;Leach等,1997;Borrow等,2000)。 抗血清C群脑膜炎结合疫苗由几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重组无细胞抗百日咳疫苗

重组无细胞抗百日咳疫苗 自20世纪40年代末,全细胞灭活的百日咳疫苗已能供应大批量接种(Kendriek等,1947)。此疫苗在防百日咳发病方面很有效,但存在着严重的不良反应。虽从未证实不良反应是由疫苗本身所引起的,但在70年代导致了接受该疫苗接种率的降低和对新的更安全疫苗需求的高涨。由于百日咳毒素(pertusslstoxin,PT)是百日咳菌的主要毒力因子,有几家机构开发丁含经化学灭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疫苗接种的无形价值

疫苗接种的无形价值 今天人们有了制备针对大多数传染病疫苗的技术,并且理论上能够使人类从大多数传染病中解救出来。尽管技术上有巨大的进步,但目前研发疫苗并不容易,因为GMP和临床试验标准的提高使得对疫苗研制的资金投入飙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目前想要获得一个新疫苗的批件需要投资8.5亿美元(EFPIA,2002)。另外疫苗行业利润较低,因此企业对研制疫苗的兴趣有限。 全球的疫苗销售额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测序 在1995年第二个微生物基因组的完整序列发表之后,BarryBloom博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在“Nature’杂志的一篇评论中总结了基于基因组学方法在研究病原微生物方面的潜力(Bloom,1995)。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现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作用意味着25种主要细菌和寄生病原体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可以在未来5年内获得。总共投入大约1亿美元,就可以得到一个病原体的所有毒性决定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制备多克隆抗体抗原的准备和免疫原的注射剂量

制备多克隆抗体抗原的准备和免疫原的注射剂量 抗原的种类繁多,包括天然的蛋白质抗原和细胞性抗原、合成肽抗原以及基因工程抗原等,不同的抗原免疫动物动物具有不同的特殊性。一般的完全抗原免疫动物需加用佐剂,合成肽抗原和基因工程抗原等半抗原物质需先通过人工的方法与蛋白质载体连接后再与佐剂混合免疫动物,方可获得理想的免疫效果。 免疫原的注射剂量应考虑其抗原性的强弱、分子量大小、动物的个体状态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制备多克隆抗体免疫动物的选择

制备多克隆抗体免疫动物的选择 由于抗原分子具有多种抗原决定簇,每一种决定簇可激活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因而可产生多种针对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抗体,这些由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称之为多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的亲和力较一般单克隆抗体高,是其独特的优点。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是一复杂的过程为了制备高效价和高特异性的抗体,必须有理想的免疫原,挑选合适的动物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方案。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