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的历史
互联网
2513
疫苗接种的历史
很久以前,人们已观察到得过传染病而存活下来的人不会再得同一疾病。历史学家修西得底斯(Thucydides)在描述伯罗奔尼撤(Peloponnesian)战争时曾讲到:在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鼠疫时经常是由疾病恢复者去照看病人,因为“同一人从不被感染两次”。此后很多作者报道了同样的现象,如Procopius(公元541年)、Fracastoro(1483--1553)和Alessandro Maraoni(1785―1873)。后时说“那些恢复过来的人们成了特惠阶层”,因为他们可以无所畏惧地到处走动,而其他居民则需藏匿起来,害怕遭遇到感染和死亡的危险(Manzoni,1972)。
今天,疫苗学的基本原理――对疾病的自然获得性免疫――已成为常识,但是很久以前人为地特意感染健康人以诱导人工产生免疫的实践也是曾和土耳其。在18世纪上半叶人痘接种已在欧洲广为传播,特别是在英国,由英驻君士坦丁堡大使的家庭医生Timoni和在士麦那的威尼斯执政官Pylarini曾报道了有关英国皇家社会中接种人痘的奇迹。几年以后,英国驻土耳其大使Montagou的夫人改善此法从而使皇家子弟在1722年也接种了人痘。
但是此法风险很大,因为有4%的人接种人痘后可产生严重的致死性疾病。然而,这较自然地得天花时的20%~30%病死率已经低了很多。
到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EdwardJenner)提出了一个更成功的方法。他在乡下行医时注意到了接触感染牛痘材料的农民并不患该病却能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于是爱德华・詹纳决定采用来自牛痘患部较少危险的材料接种了一个小男孩JamesPhipps,并于以后接触到天花时证明了他的确具有对天花的免疫力。科学的疫苗接种则源于一个世纪以后,当时路易・巴斯德提出传染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概念。用这个经验性方法他开发了第一个狂犬病疫苗,并于1885年6月6日成功地对JosephMeister--一个被疯狗咬伤的阿尔萨斯男孩进行了接种(Silverstein,1989;Ada,1993)。只是在发现了安全和可重复地用福尔马林灭活毒素和病原体的方法(Glenny和Hopkins,1923;Ramon,1924)以及用体外连续传代方法来获得稳定的减毒、弱毒病原体后,才开始了大规模的疫苗接种。
1920―1980年,用较简单的和基本的技术来开发疫苗,控制了很多传染病的传播。此期间的成就是非凡(惊人)的:常规的大规模疫苗接种使人们在1977年消灭了天花病毒,并预期于2005年消除脊髓灰质炎9;此外其他7种严重传染病[白喉、麻疹、风疹、腮腺炎、百日咳、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和破伤风]的发病率在常规接种有关疫苗的国家中已下降97%以上。
在1980年以前开始常规规模免疫接种的疫苗
┌─────────────┬─────┬─────────────┬─────┐
│ 疫苗种类 │ 年 份│ 疫苗种类 │ 年 份│
├─────────────┼─────┼─────────────┼─────┤
│白喉 │ 1939年│OPV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 │ 1961年 │
│破伤风 │ 1949年│麻疹 │ 1963年 │
│百日咳<全细胞) │ 1953年│腮腺炎 │ 1966年 │
│IPv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 │ 1954年│风疹 │ 1969年 │
│流感 │ 1958~ │脑膜炎(荚膜多糖) │ 1969年 │
└─────────────┴─────┴─────────────┴─────┘
大规模疫苗接种使9种严重传染病发病率在美国下降97%
以上并使其中2种(天花和脊髓灰质炎)消失
┌────────┬───────────┬────────┬──--───┐
│ 疾 病 │ 最高发病例敷(年份)│ 2001年发病数│ 减少/% │
├────────┼───────────┼────────┼───-───|
│天花 │ 4日164(190l―1904年)│ O │ 100 │
│脊髓灰质炎 │ 21269(1952$) │ O │ 100 │
│白喉 │ 206 939(1921年) │ 2 │ 99.99 │
│麻疹 │ 894 134(1941年) │ 9e │ 99.9 │
│风疹 │ ;7 686(1969年) │ 19 │ 99.78 │
│腮腺炎 │ 152 209(1968年) │ 216 │ 99.86 │
│百日咳 │ 265 269(1934年) │ 4788 │ 98.20 │
│b型流感嗜血杆菌 │ 20 000(1”2年) │ 242 │ 98.79 │
│破伤风 │ 1 560(1923年) │ 2S │ 98.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