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细胞识别抗原中的MHC限制性 1974年Zinkernagel和Doherty首先证明受牛痘病毒感染的CBA品系小鼠(H-2k)中的CTL只能杀伤H-2单元型相同的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而不能杀死同一病毒感染的MHC背景为H-2b的小鼠细胞。这是首次揭示T细胞识别细胞表面抗原肽的同时还需特异性地识别提交抗原肽的MHC等位基因分子。以后证实,不仅CTL-靶细胞间,而且M旷Th及Th-B间的相互 ...
应用共用基序寻找和获取带有T表位的特异性抗原 对特定抗原或病原体的易感性如果受MHC等位基因的约束而呈现出一种称为疾病与MHC关联格局,可以通过该MHC等位基因分子抗原结合槽的共用基序,寻找特异的致病性抗原表位。如果某一种I类分子接纳9肽时的共用基序,在锚着位p2和p9的氨基酸残基为脯氨酸(P)和亮氨酸(L)(注意:人和小鼠主要MHC等位基因分子的共用基序已经公布,可以查找),则可以用电脑 ...
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 信号转导中信号蛋白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十分重要,分别由蛋白激酶和磷酸酶促成。蛋白质分子上能够发生磷酸化的氨基酸残基主要有两类:酪氨酸以及丝氨酸和苏氨酸。通常,能使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在信号转导的上游发挥作用;而引起丝、苏氨酸磷酸化的激酶,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较多地在信号转导的下游发挥作用,直接参与转录因子的活化。参与T细胞激活 ...
CDl分子对脂类抗原的提呈 CDl分子在结构上与MHC I类分子相关,但Cm基因位于MHC外,无多态性。人类有五个紧密连锁的CD5基因,四个表达。编码蛋白分成两组,第一组包括CDh、CDlb和CDlc,CDld属于第二组。CDlb和CDlc提呈的脂类抗原,主要来自分枝杆菌胞壁成分,包括糖脂和磷脂等,如霉菌酸、葡萄糖单霉菌酸脂、脂阿糖甘露聚糖等。CDld分子能提呈疏水肽,也能提呈某些脂类抗原 ...
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 除了蛋白质磷酸化,T细胞信号转导的实施,还需要把各种游离于胞质中的激酶和信号分子招募到胞膜内侧和受体分子近旁,为信号转导创造条件。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结构,主要是受体(或受体相关分子)胞内段上特定的ITAM、识别这些基序的SH2结构域,以及带有SH2结构域的激酶和衔接蛋白。 已知T细胞受体相关分子上ITAM的结构为…D/Exx I x(7-11)I,…其中以方 ...
免疫突触引起跨膜分子及信号转导成分的多聚化 T细胞表面免疫突触的形成,不仅增加TCR与pMHC间的亲和力,并引发胞膜相关分子的一个重要物理变化--多聚作用(multimerization),使参与T细胞激活的各种跨膜分子如TCR/CD3、辅助受体CD4(或CD8)、CD45等相互靠拢成簇(clustering)。 同时,多聚作用引起受体关联性酪氨酸激酶,主要是非受体型SrcFTK家 ...
CD45分子参与启动信号转导 然而事实上,上述过程并不产生。Src分子有两个酪氨酸残基位点,一个位于催化结构域即SHl内394位置处,是激酶显示活性的关键部位,也是相互磷酸化中Src分子间磷酸根转移的靶目标。另一个酪氨酸残基在Sre分子C端505位置,发挥抑制作用。在未激活的T细胞中组成性表达一种称为Csk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图9―1)。Csk指C端Src激酶(C―terminal Srck ...
MAP激酶相关途径 1.Ras蛋白与信号转导 原癌基因FaS产物p21ras的参与。p21ras(简称Ras蛋白)分子质量为2lkDa,属鸟苷酸结合蛋白,是小G蛋白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G蛋白分两类,除了此处的小G蛋白外,另一类为异源三聚体G蛋白(heterotrimerlc G protein)。异源三聚体G蛋白相关受体为七次跨膜型结构,是一个包括100多个成员的大家族(见第五章图 ...
T细胞识别信号转导途径的起始步骤 (1)抗原作用下信号转导相关分子发生多聚化,PTPCD45解除SrcPTK分子C端对激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2)胞内SrcPTK分子(Fyn,Lck)间因相互磷酸化而被激活。 (3)激活的SrcPTK使CD3分子一系列底物分子发生磷酸化(以箭头表示),首先是(主要是CD3(链)胞内段上ITAM中的酪氨酸;磷酸化的ITAM借助和SH2结合,招募S ...
磷脂酰肌醇途径 首先由激活的SrcPrK和ZAP-70通过LAT使膜结合的磷脂酶C(PLC)分子丁链上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磷酸化的PLC―γ发挥酶活性,使底物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两个成分:三磷酸肌醇(1P3)和二酰甘油(DAG)。IP3可迅速地从膜内侧向胞质溶胶中扩散,一方面打开细胞膜上的钙通道使Ca2+进入细胞内,同时开启细胞内钙池(内质网)增加Ca2+―的释放,协同提 ...
CD28分予介导的信号转导 对T细胞,第二信号属于激活信号,因而需要有ITAM的参与。已确认出现在CD28跨膜分子胞内段ITAM的基序是YxxM或YMxM,在酪氨酸的近旁出现甲硫氨酸(M)。由于基序中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酪氨酸,它的磷酸化除了依赖于CD28与B7分子的配接(1igation),还需要CD4和TCR/CD3分子相关SrcPTK的激活,这些激活的Src也可使CD28分子YxxM中 ...
T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 几种重要的T细胞抑制剂.皆可干扰活化信号的转导。 T细胞内有一类专门和抑制剂起作用的蛋白质称为免疫嗜素(immunophilin),免疫嗜素可以竞争性结合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一些成分而阻断信号通路。三种常用的T细胞抑制剂对信号转导的阻遏作用 所列的三种T细胞抑制剂已被应用于抗移植物排斥。环孢霉素(cyclosporine A,CsA)是一种自挪威土壤真菌中分 ...
协同刺激信号促进IL-2基因转录的机制 经由钙调磷酸酶激活的转录因子NF-AT虽可进人细胞核,但是在组成性表达的一种称为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的作用下,重新从胞核逸出,致使核内无足够浓度的NF-AT可以和启动子区相应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IL-2基因转录受阻。此时,CD28启动的信号途径中激活的P1 3K,可以作用于GSK3,使其丧失介导NF-AT的胞核外流作用,NF-AT浓度遂迅速升高 ...
转录因子的活化和转位 转位(translocation)指的是胞质中的转录因子接受来自细胞膜并逐渐传递进来的信号之后,通过磷酸化或脱磷酸化等作用而被活化.然后从胞质进入细胞核,与相应DNA框(顺式作用元件)结合。IL-2基因的激活和表达在T细胞活化中发挥关键作用。因而图9―1l所列举的是在认―2基因转录中比较重要又具有特征性的转录因子。T细胞信号转导中参与L-2基因激活的转录因子及其激活方式 ...
基因的激活和表达 T细胞激活中参与表达的基因在70种以上。功能分为三类:细胞原癌基因、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基因、其他表面分子基因。根据激活所需的时间或表达的顺序也分为三种:即时基因(细胞接受刺激后15~30min表达)、早基因(0.5―24h)和晚基因(数天)。T细胞激活中各种基因以不同的时间顺序表达 其中一些代表性的基因及其产物的特性列于表。T细胞激活中被活化的一些代表性基因及 ...
Jak-STAT参与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各种细胞因子的受体在结构上并不相同,但在信号转导中有其共同点,即往往活化属Jak家族的一类蛋白酪氨酸激酶。Jak家族分子只有催化结构域而没有SH2。Jak的活化是细胞因子与其受体配接后引起受体亚单位(对IL2R为p链和丁链)二聚化的结果。这指的是,与β、γ链结合的Jak家族成员Jakl和Jak3彼此发生相互磷酸化而激活,其原理和前面论及因TC ...
IL-2R介导的信号转导把T细胞推入有丝分裂周期 IL2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除了激活STAT 5之外,还通过多种PTK参与的通路,激活其他一些激酶,包括前面信号转导抑制剂部分提到的雷帕霉素作用的底物mT()R激酶和与FK506相结合的FK结合蛋白(FKBP)。这些激酶可以使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klnase,Cdk)家族中的Cdk2活化,并激活周期素E(Cycll ...
T细胞功能性亚群的分化 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分化在胸腺中已经完成。CD4T细胞进入外周免疫器官之后,被抗原肽与Ⅱ类分子形成的复合物激活,成为辅助性T细胞(Th);CD8T细胞则被抗原肽与璞分子复合物激活,成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 T细胞还需经历进一步的成熟和分化,舍此,不能表达行使功能的各种表面分子和分泌特定的细胞因子,无法有效地发挥效应作用。这一成熟分化。对CD4T ...
细胞因子在Thl、Th2和Thl7分化中起关键作用 初始T细胞处于未致敏静止状态,形态特征是个小、胞质少,几乎没有RNA和蛋白质合成。一旦激活,它们可以进入细胞周期,迅速分裂而产生大量子代细胞,并向效应细胞分化。前面提到,初始T细胞接受双重信号才能被激活,引起基因的转录和活化,并表达各种表面分子和分泌细胞因子。然而,就CD4 T细胞而言,此时仍处于一种亚群分化前状态,称为Th0或Th前体( ...
CTL前体细胞的激活分化 CD8阳性CTI,的成熟分化由抗原驱动。与初始CD4T细胞一样,CTI。前体即初始CD8T细胞的激活和分化,也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信号来自TCR对pMHC I类复合结构的识别,提呈这一结构的,主要是非专职APC。第二信号的来源可能有两种途径:一是活化CD4 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可作用于靶细胞,使其表达协同刺激分子(如B7);二是直接由活化的CD4T细胞提供IL-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