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尔兹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且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包括进行性认知能力下降,包括记忆障碍、定向障碍、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这不可逆地降低了患者的独立日常生活能力。AD 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临床前 AD,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其主要病理特征包括淀粉样蛋白 β(Aβ)斑点在大脑皮层和海马体中的沉积、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所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和神经炎症。这些神经病理学变化可能在 AD 症状出现前几年就有所展现,因此,以上特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 AD 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二、AD 诊断的常见蛋白标志物对于 AD 的早期诊断和疾病风险评估,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是一项重要指标。关于 AD 发病机制的各种假设导致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生物标志物的发展,其中更是以 Aβ 寡/多肽、tau 蛋白和载脂蛋白 E(ApoE)的衍生物为主。1、淀粉样蛋白 β(Aβ)Aβ 肽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过 β 和 γ 分泌酶相关的一系列剪切事件后产生的,通常由 38‒42 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 4 kDa。Aβ1-40 和 Aβ1-42 是
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是两种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们的特征分别是 tau 和 α 突触核蛋白的错误折叠和聚集,科学家们需要通过疾病模型来研究其中的蛋白质聚集。制作这些模型的方法之一是使用重组前体原纤维(也称为 PFF)诱导蛋白质聚集。 PFF 可以被引入细胞培养物或动物大脑,像种子一样显著加速单体的聚集,而 PFFs 需要在使用前进行超声处理以便于更好的诱发病理现象。
存在于突触前末梢和神经元核内的蛋白质,有 α、β 和 γ 等类型。α 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病等疾病有关。
Tau 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分子量 50~75 kDa,主要位于神经元轴突中,是维持骨骼神经元系统稳定性所需的重要分子。
使用前沿显微成像技术-光片荧光显微镜对小鼠全脑做的高清 3D 成像,该小鼠纹状体注射了α 突触核蛋白 PFF,并且在四个星期内在注射同侧黑质紧密部出现了聚集体。(该 3D 成像由丹麦 Gubra 公司使用 StressMarq 小鼠 α 突触核蛋白 PFF 制作而成)
一、程序冻存步骤(需梯度降温)1、配置冻存液,冻存液推荐配比:55%(基础培养基)+40%(血清)+5%(DMSO)或90%胎牛血清+10%DMSO;推荐使用Procell通用血清型程序冻存液,货号PB180436;2、制备好的细胞悬液计数,计算总细胞量;3、细胞离心后尽量吸干净上清,离心转速1200rpm(250g)3min;4、加入配置好的冻存液重悬,调整细胞浓度为3×106~1×107cells/mL;5、分装入冻存管,一个冻存管 ...
概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目前第二大最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全球患病率超过 600 万人。年龄是患帕金森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男性比女性更易患,患病率约为 3:2。由于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我国 PD 患者的数量快速增加,帕金森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帕金森病的具体病因仍未阐明,发病机制主要是大脑黑质区和其他脑组织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神经元内 α-突变核蛋白错误折叠和聚集形成路易小体(Lewy body)。临床症状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是运动症状,其特征是运动迟缓或运动缓慢,并伴有静止性震颤或僵硬。运动障碍导致进行性残疾,使得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受损,生活质量下降。帕金森病的进程图片来源:文献1虽然帕金森病被定义为一种运动障碍,但几乎所有患者都伴有多种特异性的非运动症状,这些非运动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甚至大于运动症状,包括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焦虑抑郁、嗅觉功能障碍、便秘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非运动症状期间,潜在的神经变性已经开始并发展。临床诊断:诊断流程诊断标准:(1)存在帕金森氏症(
癫痫已成为仅次于“脑卒中”的神经科第二大疾病,影响着全球超过 7000 万人,中国约有 1000 万癫痫患者且存在巨大的癫痫治疗缺口。癫痫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存在巨大的负面影响。诊断癫痫的最大障碍是癫痫发作是短暂的,突发的,发作频率不定,导致临床医生对于是否存在癫痫发作难以判断。因此,找到癫痫的生物标记物对于诊断与治疗癫痫来说意义重大。临床特征癫痫是多种病因所致疾病,其诊断需遵循三步原则:首先明确发作性症状是否为癫痫发作;其次明确癫痫发作类型及是否是癫痫综合征;最后明确发作的病因是什么[1]。不同类型的癫痫具有不同的临床发作特征,但所有癫痫发作都有共同的特征:图1.国际抗癫痫联盟的癫痫分类框架[2]癫痫相关生物标记物[3]:在癫痫发作后脑脊液以及血液循环中的部分生物化学物质含量均会产生一定特异性的变化。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在获取人脑组织样本方面的困难促使研究人员在癫痫的背景下对血液、血清、血浆和脑脊液中的标本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寻找癫痫发作期相关标志物。癫痫发作期相关的蛋白1. S100β 蛋白S100β 是一种钙结合蛋白,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星形胶质细胞
1.悬挂用的胶带应牢固地粘贴在小鼠尾部和悬挂杆上,防止测试过程中小鼠掉落,且要注意胶带不要太黏,避免给动物带来疼痛应激2.使用软件分析时,选择高对比度的背景,白鼠用黑背景,黑鼠用白背景3.实验环境应保持安静,突然大的噪音会使小鼠惊慌失措。测试中,只有小鼠的前肢活动,但后肢未动的情况,一律视为动物摇摆不动行为(绝望状态)由于运动惯性,小鼠的类似“钟摆”活动也一律视为动物摇摆不动行为(绝望状态)
1.定位 钻孔头部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将小鼠的头微微垫高,顺着人字缝切开皮肤大约 3-5cm,露出小鼠头骨2.钻孔注射小鼠尾尖取血后,并用装有抗凝血剂的试管将血液收集,将针管对准小鼠头骨人字缝在其右边 1~2mm,同时在人字缝右边 2mm 处,使用注射器钻孔,有落空感后停止,后将血液针管插入小鼠颅腔内,深度大约为 1.5cm,缓慢注入血液,推进深度大约 2ml。完成后,等待大约 5 分钟后,将针管抽出。3.缝合用缝合针将小鼠的头部皮肤重新缝合后,将其放回笼休息。
将小鼠单手固定好,取适量生理盐水于小鼠阴道内反复抽吸 5 次以上,将抽吸得到的液体滴在预先处理过的载玻片上,涂片自然干燥后,进行病理检测按照性周期阴道涂片的细胞变化特点来划分小鼠性周期的各阶段,动情前期:涂片可见大量有核上皮细胞、少量角化上皮细胞动情期:涂片可见满视野角化上皮细胞及白细胞均可见动情间期:涂片可见大量白细胞和少量粘液
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后,将大鼠固定于手术台上,上腹中线偏左约 3-4mm 切开腹壁,逐层切开皮肤、肌肉及腹壁各层,暴露左侧输尿管,在距输尿管膀胱暴露并分离左侧输尿管,用 5-0 丝线结扎两道,上一道结扎点位于左肾下极水平,在两道结扎点中点将输尿管切断,逐层缝合。模型制备完成,后续进行动物肾功能指标的生化检测
随机选择一只豚鼠制作,取棕色皮肤部位去除被毛,经 UV 紫外线照射,波长为 310nm,持续 7 天,未照射部位以斑试器覆盖,建立皮肤黑化模型,运用皮肤生物物理学检测和组织学染色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美白化妆品原料的功效评价和机制研究。
旷场实验是评价实验动物在新的不同环境中的自主行为、探究行为和紧张程度的方法。实验过程中要注意:1. 小鼠的周龄和性别需要保持一致; 2. 旷场的形状、体积、实验持续时长、数据采集方式等,也要尽量保持统一; 3. 实验期间需保持安静,并且让实验人员和实验动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实验主要记录动物在旷场中不同区域所待的时间及尿便次数、直立次数等行为,通过分析动物的行为状态来判断动物运动能力的差异。
使用固定器将大鼠进行固定,酒精棉球擦拭尾巴使血管扩张,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将大鼠尾巴固定,注射时左手扯尾,使尾巴紧贴中指,中指垫高处为进针部位,一般选择距尾尖 1/4 或 1/3 处进针,针进入后,切记手不可发抖,因为血管壁非常薄,容易扎穿。推药时,感觉无阻力后缓推。
大鼠麻醉后,于左下肢背侧行纵向切口,钝性分离股二头肌和股外侧肌,在梨状肌下缘寻找并游离坐骨神经,左侧距离神经入肌点约 1cm 处锐性切断,神经断端返折 180 度后缝合固定于周围的肌肉组织中,阻止神经的自然生长,建立大鼠左下肢肌肉失神经萎缩模型。神经受损后,肌肉会出现失神经性萎缩,选择和优化动物模型,是进行基础研究的关键,左下肢神经失去支配后,会发生一系列形态学改变
选取颈部正中切口,切开皮肤,钝性分离暴露气管,留单线,动脉夹夹住颈动脉一侧,须夹稳,注意保持大鼠呼吸道的顺畅,以免发生窒息。左侧颈动脉穿刺插管,监测平均动脉压;,塑料管插管,用线结扎固定气管插管,血液通过颈动脉插管放血,直至达到平均动脉血压为 35±5 mm Hg;将该压力保持 60 分钟。休克过程中上下轻微移动注射器空筒调节注射器内的血液水平来控制平均动脉血压,放血后封管,持续观察血压,你学废了嘛
大鼠麻醉后,背部脱毛,于 T9-T11 胸椎区域消毒,划约 2-3cm 纵行切口,咬除椎板,暴露硬脊膜,将大鼠固定于多功能鼠固定台,应用脊髓打击器撞击骨髓(打击高度 12mm,重量 10g)大鼠出现尾部痉挛性摆动,表明造模成功。造模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脊髓损伤的行为学评分,利用斜板实验评测动物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析在脊髓损伤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
在基础科研领域,mRNA、IncRNA、circRNA、miRNA是科研界的宠儿,吸引着无数科研狗们前仆后继。打开pubmed搜索RNA的文章,许多篇都有RNA荧光原位杂交(RNA-FISH)的身影,然而受限于实验仪器,技术或者经费的影响,对于一些硕博生们,RNA-FISH始终如那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及。没关系,今天科研狗小助手带你手把手做RNA-FISH。一、原理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 ...
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是一种常用的光学显微术,即用荧光显微镜来观察细胞中的特定生物分子。免疫荧光依赖于抗体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然后通过直接标记或间接标记方法使用荧光分子指征抗体-抗原结合的位置,以确定目标生物分子在细胞中的位置、丰度和分布情况。免疫荧光实验流程1. 固定固定液种类: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丙酮等);交联剂(4%PFA、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的选择取决于被研究抗原的性质及所用抗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