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用全血直接分选 CD3+ T 细胞

        免疫亲和层析是以 Fab 片段为基础的无痕亲和细胞分选技术(traceless affinity cell selection, Fab-TACS)。Fab-TACS 运用免疫亲和层析的原理,使用细胞表面抗原分子 CD marker 中的 Fab 片段来进行捕捉及释放目的细胞。以抗体的 Fab 片段取代一般具有高亲和力的完整抗体,实现试剂与细胞的可逆结合,直接从全血或其他血液样本中分选目的细胞。Fab-TACS 柱子填充了包被有 Strep-Tactin® 多聚体的细胞级琼脂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用 CD3/CD28 做好 T 细胞激活与扩增

        机体免疫应答过程的复杂性和严格的调控性,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共同参与完成的。而T淋巴细胞的活化,在免疫应答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研究表明,诱导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需要两种信号:一种是 TCR/CD3 与抗原提呈细胞(APCs)表面特异的 MHCⅡ 抗原肽复合物结合产生的特异性抗原刺激信号;另一种是非特异性协同刺激信号,由 APCs 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和 T 细胞的相应受体相互作用后产生,其中 CD28/B7 是最为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能增加 IL-2 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胞培养中流行的错误(过时)知识

        血清一定需要加热灭活人们通常通过在56°C加热30分钟的办法,来灭活血清中的补体,以及其中可能的微生物(比如支原体)的污染。加热灭活带来的问题是,血清中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生长因子等也会不同程度的被破坏。Triglia and Linscott 的研究发现(1),胎牛血清中的补体含量很低,即使在未稀释的胎牛血清中,也观察不到溶血现象。另外37°C的加热能够有效灭活补体。所以对胎牛血清而言,并不需要通过专门的热灭活来灭活其中的补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官方解读:我们如何感知温度和疼痛?这篇文章帮你看懂今年诺奖成果

        202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北京时间 10 月 4 日下午 5 点 30 分公布,今年的获奖者有两位,他们分别是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 David Julius 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的 Ardem Patapoutian,以奖励他们温度和触觉感受器的发现及其内在机制方面的研究。丁香学术特将诺奖官方解释新闻稿全文翻译,供读者赏析。前言我们对热、冷和触觉的感知能力对生存至关重要,并巩固了我们与周围世界的互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这些感觉是理所当然的,但神经冲动是如何产生的,从而使温度和压力可以被感知? 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David Julius 利用辣椒素(一种从辣椒中提取的刺激性化合物,能产生灼烧感)来识别皮肤神经末梢上对热做出反应的传感器;Ardem Patapoutian 利用压力敏感细胞发现了一种对皮肤和内部器官的机械刺激作出反应的新型传感器。这些突破性的发现引发了后续激烈的研究项目,使我们对神经系统如何感知热、冷和机械刺激的理解迅速增加。两位获奖者指出,在我们理解感官与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时,存在着关键的缺失环节。我们如何感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刚刚,2021 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

        北京时间 2021 年 10 月 6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 2021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和美国 Benjamin List 和 David W.C. MacMillan ,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的贡献。图片来源:诺奖官网学者简介Benjamin List1997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取得博士学位,论文是关于维生素B12的基础结构。2003年入职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主要从事有机催化与合成,是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的的开创者之一David W.C. MacMillan皇家学会院士(FRSE),苏格兰出生的化学家,也是普林斯顿大学詹姆斯·麦克唐纳(James S. McDonnell)杰出化学教授,2010年至2015年期间担任化学系主任。 研究内容许多行业和研究领域都依赖于化学家合成分子的能力,这些分子可以用于制备弹性和耐用的材料,将能量储存在电池中,或者是抑制疾病的进展,但分子的合成常常需要催化剂来控制和加速化学反应。因此,催化剂是化学家的基本工具,但长期以来,化学家们只有两种催化剂,金属和酶可供使用。本杰明·利斯特和大卫·麦克米伦在 2000 年独立开发了第三类催化剂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太神了!今年的诺奖得主,饶毅教授早在 8 年前就成功预测到了......

        北京时间 10 月 4 日 17 点 30 分,202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美国生理学家大卫·朱利叶斯(David Julius)与亚美尼亚裔美国神经科学家阿德姆·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因发现温度与触觉受体,共同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片来源:诺奖官网感知冷、热和触觉的能力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这些感受能够帮助我们与周围世界进行互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将这些感受视作理所当然,但这些感受的成因却一直没有科学的解释。今年的 2 位诺奖得主总算帮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大卫·朱利叶斯用辣椒素来识别皮肤神经末梢中对热有反应的传感器;阿德姆·帕塔普蒂安使用压敏细胞发现了一类新型受体,它可以对皮肤和内部器官中的机械刺激做出反应。2 位大佬的发现都是突破性的,开启了关于痛觉和触觉领域研究的大门,但是今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总的来说还是小小地爆冷了,颁奖前被许多人看好的「光遗传学研究」和「mRNA 疫苗技术」并没有受到诺奖委员会的青睐。不过,有一个人准确地预测到了~在预测诺奖方面,饶毅教授还是比一般人更有先见之明,他早在 8 年前就成功预测到了今年的诺奖得主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做了 20 年的研究拯救数百万人,被 75 次提名诺奖却遭集体抵制:他是被冤枉最惨的生物学家

        1945 年 3 月 9 日,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的营房笼罩在一片阴森、肮脏、黑暗的氛围当中,一位犹太女孩浑身颤抖着闭上了双眼,她那苍白瘦弱的身上依然有数只体虱在肆无忌惮地钻来钻去。她倒在了黎明之前,当时距离集中营被解放已不足 2 个月。这个可怜的女孩就是著名的《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兰克,她用孩童的视角记录下了二战的残酷,让世界铭记这段惨痛的回忆。图片来源:culturacolectiva.com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绞肉机」,二战共造成了 2 亿人的伤亡,在这场战争中,最恐怖的杀人利器不只有枪炮或原子弹,还有传染病。虱子所引起的流行性斑疹伤寒(以下简称斑疹伤寒)便是其中之一,而安妮就是倒在了它的镰刀下。从古希腊时期开始,斑疹伤寒几乎贯穿了整个欧洲史,在与它的斗争当中,人类一直处于劣势。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直到一位叫鲁道夫·韦格尔(Rudolf Weigl)的波兰生物学家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切。改变历史的小虫子你有想过小小的虱子能屠杀数十万人,甚至改变历史的走向?1812 年夏天,即将称霸欧洲大陆的拿破仑皇帝集结 57 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方进发,并以摧枯拉朽之势在 4 个月内攻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刚刚,202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

        北京时间 2021 年 10 月 4 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 202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 David J. Julius 和 Ardem Patapoutian ,以表彰他们在痛觉和触觉领域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图片来源:诺奖官网朱利叶斯利用辣椒素「一种来自辣椒的刺激性化合物,可引起灼热感」来识别皮肤神经末梢中对热有反应的传感器。帕塔普蒂安通过压敏细胞发现了一类可以对皮肤和内部器官中的机械刺激做出反应新型传感器。两位获奖者阐明了感官与环境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关节环节,这些突破性的发现开启了关于痛觉和触觉领域研究的大门,使得人们对神经系统如何感知热、冷和机械刺激的理解迅速增加。学者简介David J. Julius 美国生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发现了产生痛觉的细胞信号机制。曾获邵逸夫生命科学及医学奖。 1984 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2004 年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2017 年获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他的团队为研发新一代非阿片类精准止痛药创造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瑞典《每日新闻》预测,朱利叶斯将因发现痛觉感受器对痛苦、温度、辣椒的辣素有同样反应,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鼠脊髓背根神经节快速取材

        小鼠脊髓/背根神经节快速取材器械准备:体视显微镜、显微剪、显微镊、培养皿、5ml注射器脊髓取材:1.小鼠致死麻醉量麻醉2.酒精喷洒/浸泡消毒3.背部皮肤开口、头尾双向撕开4.确保无毛发粘连污染5.找到需取材脊髓段,整段取出6.剔除脊柱2侧肌肉7.5ml注射器吸入培养基3ml8.去针头注射器贴合断面9.稍微用力推压可吹出脊髓10.遵循尾髓至颈髓方向推压,避免脊髓形态破坏(病理检测)DRG取材:1.显微剪剪开锥管2.椎间孔双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如何选择实验室用水

        根据您的应用选择适合的水质实验室用水级别由 ASTM 或 ISO 3696 等质量标准定义,有助于特定应用选择适合的水质。这些标准也考虑了生产成本,如1级(Type 1)超纯水的生产成本远高于2级(Type 2)或3级(Type 3)纯水。· 3级纯水:是最低的用水级别,通过反渗透(RO)法生产。建议在非关键型实验室应用中使用RO水,例如玻璃器皿清洗、加热水浴、高压蒸汽灭菌以及供应1级水系统。· 2级纯水:建议用于一般实验室应用,例如缓冲液、试剂和培养基的制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如何为微生物学选择更佳水质

        为确保结果准确性,防止假阳性/假阳性及污染,微生物学家在制备液体或固体培养基时必须谨慎选择所用试剂,包括水。自来水中可能含有各种影响细菌生长或导致培养基异常(如pH值有误、显色有误或沉淀)的杂质。由于水是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因此,从水中去除这些污染物对培养基的制备至关重要。ISO® 11133:2014标准详细规定了微生物培养基制备的建议水质(“食品、动物饲料和水微生物学——培养基的制备、生产、储存和性能测试”)。所选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如何为溶出度测试选择最佳水质

        从新制剂开发到产品质检,溶出度测试(参见部分药典及FDA指南)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和生产工艺的多个环节。这类测试主要用于提供不同剂型(片剂或胶囊等)药品的活性药物成分在生理条件下体外释放的关键信息。纯水是制备溶出培养基或生物相关溶液的重要成分,因此水质的好坏会影响结果的可靠性。一旦水质选择不当,就会引入污染物:• 离子可能影响培养基pH值或盐浓度,从而影响溶出过程。因此,应使用电导率较低的纯水。• 颗粒物和细菌会干扰溶出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组化实验染色效果差?原来你一直忽略的是它!

        免疫组化技术是病理科主要的辅助诊断技术之一,质量控制要求严格,目前病理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一般在操作流程及抗体质量上,而一直忽视实验用水的质量问题。免疫组化实验流程较多,常涉及烤片,脱蜡,水化,抗原修复,抗体孵育,显色,复染,脱水及封片。实验用水常为蒸馏水或纯水,其中蒸馏水是将水蒸馏后去除电解质及与水沸点相差较大的非电解质,如屈臣氏饮用水; 而纯水则利用反渗透法去掉了水中的全部非水物质(全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是一种偏酸(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捐屎一次 260 元,一年能赚 8 万:肠道微生物不止能发SCI,还是创收黑科技?

        如果说近十年最火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是什么,肠道微生物必然会占有一席之地。二十一世纪来,大量研究发现这些生活在我们体内的小生命,对人体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从肥胖到代谢疾病,从心情到精神疾病,从昼夜节律到癌症,这些生物几乎能够影响我们健康的所有方面。 正是因为肠道微生物拥有如此繁多且重要的功能,利用肠道微生物来治疗各种疾病也成为医学研究中最炙手可热的方向。而实现这种治疗的最佳手段之一,就是「粪便微生物移植」(FMT)。 捐粪、挣钱、救人图片来源:Openbiome 新冠疫情期间,一家名为 Openbiome 的「非营利性粪便库」开始了向公众募集粪便捐献者。每次粪便捐献,该机构会向捐献者提供 60 美金的补贴,平均每个捐献者每个月能通过捐献粑粑获得 250 美金,一年能赚上万人民币。 该机构所「募捐」的粪便旨在治疗美国的艰难梭菌感染。该疾病每年在全美导致三万人死亡。 所以,捐献粪便,不仅能挣钱,还能拯救患者的生命。是一种是集废物利用、创造收益、实现社会价值,一石三鸟的绝佳「事业」。 为什么粪便这么「吃香」? 这还要从 FMT 的历史说起。 三千年的粪疗 人类「以屎入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三句话读懂一篇CNS:昼夜节律被破坏可能诱发癌症,孤独会让人更具有攻击性?...​

        2020 年转瞬即逝,2021 年如约而至,跨年夜里想必大家免不了「熬最贵的夜,敷最贵的面膜」。新年第一天 Science 最新研究表明熬夜破坏生物钟,可能诱发癌症,看到这里学术君不禁瑟瑟发抖,熬夜虽好玩,万万不可常熬啊!本周学术君抓住元旦假期的尾巴,为大家继续分享 CNS 的最新科研动态,共探生物奥秘! 1. Cell: 揭示药物识别阿尔茨海默症重要蛋白的结构基础 目前,阿尔茨海默症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我国约有 1000 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数量位居全球之首。 2020 年 12 月 28 日,清华大学及西湖大学施一公教授团队在 Cell 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Structural basis of γ-secretase inhibition and modulation by small molecule drugs。该研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展现了人类 γ 分泌酶(γ-secretase)结合底物与药物的全过程。揭示了药物对人类 γ 分泌酶的作用机制,对于进一步设计优化特异性更强、不良反应更小的候选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我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砷剂疗法的前世今生:「吃最毒的药,治最难的病​」,「砒霜」抗癌再登 Cell 子刊

        「砒霜」,是一种闪耀在世界历史与文学作品中的物质,一直被认为是毒药的代名词。在古代,它廉价易得,急性中毒后又没法抢救,因而被广泛使用,可以说是跨越了阶层、地域与时空的 「经典毒药」。从《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到拿破仑与他的老对手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再到清末的光绪帝。他们的死亡,与砒霜都脱不了关系。 作为一种毒药,砒霜也是各个国家的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霉素出现之前,治疗梅毒的一线药物就是砒霜,疯王乔治三世砒霜中毒的原因,也是因为他患有的精神问题需要砒霜来治疗。 我国文化中自古以来就有「以毒攻毒」的理念,对「砒霜」的药用价值也早有研究。但真正将砒霜入药带入现代医学的,还要从几个中国学者说起。砒霜抗癌第一战1971 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的张亭栋从同事韩太云得知到一个治疗淋巴结核的老方,老方中含有用含砷、汞和蟾毒等多种剧毒物质。这个方子在民间也被用来治疗癌症。 张亭栋也发现这个药方中的砒霜,也就是三氧化二砷(以下简称 ATO),是该方中唯一有效的治疗性分子,汞和蟾毒反而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 图片来源:知网 1973 年,张亭栋与韩太云在当地的《黑龙江医药》发表了一篇题为《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为何癌症肝转移的患者治疗效果差,邹伟平等 Nat Med 揭示其中的免疫抑制新机制​!​

        2020 年 12 月 25 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最新的 2020 全球癌症负担数据,去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 1929 万例,癌症死亡病例 996 万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癌症风险因素流行率显著增加,预计未来 20 年,负担将增加 50%,届时全新新发癌症病例数将达到近 3000 万 [2]。 这样的数字真的是让人触目惊心! 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即癌症转移,其中肝脏是最常发生癌症转移的器官之一。据金鑫等 Nature 最新的癌症转移图谱显示,以乳腺癌为例的研究中发现,肝脏转移是仅次于脑部转移的第二大器官 [3]。 密歇根大学 Michael Green 博士等在他的工作中也注意到,肝脏转移的癌症患者与其他部位转移的患者相比病情恶化更为严重。不仅如此,这部分群体在接受免疫治疗时,疗效极为有限。 2021 年 1 月 5 日凌晨,密歇根大学 Michael Green 和 邹伟平教授团队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Medicine 在线发表题为 Liver metastasis restrains immunotherapy efficacy via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颜宁​团队 ​2021 首秀+ 2020 年度文章赏析,看大牛如何玩转结构生物学​!

        2020 年结构生物学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疫情初期,面对新型的冠状病毒,结构生物学家们争先恐后的对病毒结构进行了深度解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的抗体检测、中和抗体、疫苗研发等提供了坚实的结构基础; 2020 年 10 月,Nature 「背靠背」发表文章,将人们利用冷冻电镜的观测精度扩展到了原子分辨率级别,高达 1.2 Å 的分辨率下,蛋白原子结构清晰可见,与电子密度图完美契合; 2020 年 12 月,由 Google 旗下 DeepMind 开发的 AI 系统 AlphaFold,在精确预测蛋白质的 3D 结构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被誉为半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突破之一。 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颜宁教授作为活跃在最前沿的结构生物学家,也是最高产的生物学家之一。2021 新年伊始,1 月 5 日颜宁团队与清华大学尹航团队即合作在 PNAS 发表最新的学术论文,借此机会,丁香学术梳理了近 1 年颜宁团队主要研究成果,来看看大牛如何玩转结构生物学的! 2020 年到今日,颜宁教授已发表 10 篇顶刊论文(2 篇 Nature, 2 篇 Cell, 4 篇 PNAS, 1 篇 N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Cancer Cell:整合素 αvβ6-TGFβ-SOX4 途径驱动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逃逸

        近几年,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不断升温,特别是抗 PD-1 抗体治疗在霍奇金淋巴瘤、肝癌、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鳞癌等癌症中表现出卓越的疗效。但是肿瘤免疫治疗对许多起源于上皮组织的实体瘤疗效有限,包括三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TNBC)有很高的转移扩散倾向。虽然近期抗 PD-L1 抗体联合紫杉醇在治疗转移性 TNBC 上表现出不错的效果,但仍然有大量的患者未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因此,解析 TNBC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显得尤为重要!2020 年 12 月 31 日,哈佛医学院的 Kai W. Wucherpfennig 教授在 Cancer Cell 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Integrin αvβ6–TGFβ–SOX4 Pathway Drives Immune Evasion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的研究成果。 图片来源:Cancer Cell该研究发现,整合素 αvβ6–TGFβ–SOX4 途径驱动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逃逸,在 TNBC 的耐药机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NBC 细胞对细胞毒性 T 细胞的耐受性由哪些基因调控呢?研究团队采用 CRISPR/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Science:心脏的全面定量代谢图谱,发现心力衰竭的心脏燃料使用异常

        心力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说心脏是永不止息的「发动机」,那么心力衰竭就是「发动机燃料不足」,导致发动机缺乏动力。说的专业化一些,就是心力衰竭的心脏无法利用循环养分来满足其代谢需求。因此,了解心脏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是如何使用「燃料」的,对于了解疾病中异常的心脏代谢是十分重要的。2020 年 10 月 16 日,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 Science 杂志上发文,报道了人类心脏燃料使用情况的全面和定量信息,通过对 110 位患者的动脉,冠状窦和股静脉的血液进行了代谢组学研究,量化了人类心脏和腿部对 277 种代谢物(包括所有主要营养素)的摄取和释放,绘制了一幅心脏代谢图谱 [1]。图片来源:Science同一机体,不同的燃料使用模式在了解这项研究的发现之前,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哪些物质可以作为人体的「燃料」。人体重要的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它们是维持正常生命功能的保证,在体内都可以进行氧化分解,作为能源物质使用。但它们供能有着先后顺序,通常上它们按照糖类、脂质、蛋白质的顺序供能。但是这个顺序只是通常上的,由于我们的机体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差异,自然对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