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麦高通量微卫星分析的DNA改良快速提取法

幼苗萌发 本研究采用国际麦类染色体制图动议(ITMI)的小麦群体的亲本Opata、W-7984,种子在8格的长方形组培盘中进行,盘中放发芽纸(2.5×3cm),每格10粒种子,加水,见图所示(略)。将培养盘置于25℃的黑暗条件下24小时,然后在温度为27℃、日长为16小时的条件让其发芽,时间为72小时。一套材料立即提取DNA,另一套材料放在具96格的培养盘中,贮藏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DNA十分钟快速提取新方法

BioGene-ExpuzeTMDNA 10分钟快速提取试剂盒中文说明书从全血样本提取DNA的操作规程1、在离心管中加入900 µl的溶液 1及250-300 µl的全血,振荡30秒。2、离心(9000 rpm,1分钟),倒掉上清液。3、先至少振荡30秒,以打破Pellet。4、加入400 µl 溶液2,振荡20秒使Pellet完全溶解(在光线下溶液应清亮透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动植物样品的采集及DNA样品的提取(下)

3 植物总DNA 的提取 1976 年,Millgan 用Blin 和Stafford 描述的方法分离了植物DNA,然而这些DNA 是不能用于克隆的。在发明了去除植物DNA 上污染物的方法之后,人们可用分离动物组织DNA 的方法分离植物DNA。去除植物带电高分子污染物的方法有核分离(Bickle 等1977)。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分离(Murray,Thompson 1980)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碱裂解法提取大量质粒

该法是R.Treisman尚未发表的方法,同时也是Brinboim和Doly(1979)及Ish-Horowicz和Burke(1981)所用方法的改进。该方法对于目前使用的所有大肠菌菌株都卓有成效,并可与随后的纯化步骤,如聚乙二醇沉淀或氯化铯-溴化乙锭梯度平衡离心等,一并联合使用。注:括号中给出的体积可适用于未经氯霉素处理的培养。试验准备:1、 溶液I:50mmol/L葡萄糖25mmol/L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鼠肝脏DNA提取与鉴定

实验原理:DNA以核蛋白形式存在于细胞核中。蛋白酶K或链霉蛋白酶E均为广谱蛋白酶,其重要特性是能在SDS和EDTA存在下保持很高的活性。在匀浆后提取DNA的反应体系中,SDS可破坏细咆膜、核膜,并使组织蛋白与DNA分子分离,EDTA抑制细胞中DNase活性,蛋白酶K或链霉蛋白酶E将蛋白质降解成小肽或氨基酸,使DNA分子完整地分离出来。再用酚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SDS裂解法提取大量质粒

本法的产量要低得多,但却比本章所述的其他方法更温和,是提取大质粒(大于15kb)的首选方法。试验步骤:1、 将500ml细菌沉淀物洗过后重悬于10ml用冰预冷的10%蔗糖、50mmol/L Tris.Cl(pH8.0)溶液中,将悬液移至30ml的带盖螺口塑料试管中。2、 加入2ml新配制的溶菌酶溶液溶于10mmol/L Tris.Cl(pH8.0)。当溶液的pH值小于8.0时,溶菌酶不能有效地发挥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鼠卵细胞DNA的提取

一、试剂:TNE :10mmol/L Tris cL (ph 8.0)100 mmol/L NaCl 1 mmol/L EDTA 10%的SDS酚、氯仿、乙醇二、操作步骤:(1)收集鼠卵细胞,PBS 漂洗3次;(2)将细胞悬浮于500 ul的TNE缓冲液中;(3)加入6 ul20mg/ml蛋白酶K和50ul10%SDS,轻缓摇动;(4)37℃保存1-4小时;(5)加入等体积250ul饱和酚和氯仿,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煮沸法提取小量质粒

试验原理: 煮沸法是根据Holmex和Quigley(1985)的方法改进而成的。在基因工程中, DNA 分子的切割是由限制性内切酶来完成的。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特定的 DNA 序列,在一定的条件下切断双链 DNA 。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效率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反应温度,缓冲体系,离子种类与浓度, DNA 的纯度和甲基化程度等。对 DNA 进行酶切时,首先要选择适合的缓冲液。对于单酶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基因组DNA的微量提取

本方法通过SDS裂解细胞,蛋白酶降解蛋白,CTAB去除多糖成分一:仪器:同方法一 二:试剂:TE、TAE缓冲液;10%SDS;5MNaCL;20mg/ml蛋白酶K;CTAB/NaCL溶液(10% CTAB,0.7M NaCL 4.1gNaCL 溶于80ml水中,缓慢加入10gCTAB,加热溶解);25/24/1酚/氯仿/异戊醇; 24/1氯仿/异戊醇;异丙醇;70%及100%乙醇三:操作 1.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石蜡包埋组织的DNA提取及应用

  近10年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人类疾病研究的诸领域,为了解病理状态下基因组DNA的变化积累了新资料。目前认为,人类基因组并非人们想像的那样稳定,诸如基因重排、扩增、缺失,突变和DNA甲基化类型改变等时有发生,这些改变对于基因表达和调控,以及疾病过程的发展与转归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病理科档案中积存的大量石蜡包埋组织,是一个可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材料来源。在石蜡切片上进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酵母高分子DNA的提取

Isola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DNA from Yeast For each sample grow 5 ml yeast culture to saturation in YEPD. Pellet cells by spinning at ~2 K for 5 min. in tabletop clinical centrifuge. (Us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脑脊液提取物的制备

This protocol is essentially as described by Murray (1991) Cell Cycle Extracts. In Methods in Cell Biology B.K. Kay and B. Peng eds.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pp. 581-605. I've included a protocol w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图谱用基因组DNA的提取

grow plants in trays of 96 and leave two spots open (for the PCR controls) harvest 1 to 2 young and green leaves (1cm2/plant at rosette stage if possible). Use 96 well plates (1 or 2 ml E&K polypr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Primase-based 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

该文提出了一种不用加引物就能将基因组大量复制摘要:In vitro DNA amplification methods such a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rely on synthetic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for initiation of the reaction. In vivo primers are synthe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植物基因分离的图位克隆

  定位克隆(positoinal cloning),又称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g),1986年首先由剑桥大学的Alan Coulson提出。用该方法分离基因是根据功能基因在基因组中都有相对较稳定的基因座,在利用分离群体的遗传连锁分析或染色体异常将基因伫到染色体的1个具体位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高密度的分子连锁图,找到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不断缩小候选区域进而克隆该基因,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NEB识别序列

下表中列出了NEB提供的所有限制性内切酶的特异性识别序列,同时列出的还有回文序列的每条互补链。比如CCTC(7/6) 和(6/7)GAGG均显示为MnlI识别序列。粗体部分为新产品的识别序列。所有识别序列是根据单碱基字母命名法按照5´→3´方向书写,其中的切割位点处用“/”标示。括号中的数字表示非回文序列酶的切割位点。如GGTCTC(1/5)表示其切割位点为:5´ ...GGTCTCN/...3´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E. coli K-12限制外源DNA

E.coli有几种机制可以辨别并破坏外源DNA。但这也成为克隆实验的重要问题,因为其导致了所要序列的回收量大大减少。这一问题可以使用通过突变关掉这些机制的菌株来避免。一个限制作用完全缺失的菌株需要缺失hsd、mcrA、mcrBC和mrr位点(见后)。特异性:由hsdRMS基因编码的EcoKI限制会攻击在合适的酶切点(AACGTGC或GCACGTT)上未受腺嘌呤甲基化保护的DNA(1)。由mcr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Dam、Dcm和CpG甲基化

Dam (GmATC)、Dcm (CmCWGG) 和 CpG (mCG) 甲基化 收藏DNA甲基转移酶(MTases)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中,能将S-腺苷甲硫氨酸上的甲基转移到腺嘌呤或者是胞嘧啶上。当使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时,要考虑是否有甲基化的问题,这是因为如果识别序列中某个特定碱基被甲基化后,切割就会被完全或者不完全阻断。原核生物甲基化在原核生物中,DNA甲基化酶作为限制修饰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连接互相匹配的粘性末端,产生新的酶切位点

通常连接互相匹配的粘性末端可以产生新的酶切位点。以下组合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出来的,尽管我们希望能尽量保证其准确性,但有些未经实验证实,因此不能保证100%的可行性。如果有同裂酶存在,则只列出其中的一个酶。本表中列出的内切酶均为已商品化的内切酶。识别序列不够严谨的内切酶(例如,识别多个序列的酶)只在括号内标出相关的序列,但注意这些酶不只切割该序列。"-"表示连接产物不能被再切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创造新的酶切位点

将互相匹配的DNA末端连接起来可以产生新的酶切位点。这些DNA末端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得:1. 补平5′突出的粘性末端产生平末端2. 双酶切产生的平末端3. 双酶切产生的互相匹配的粘末端用上述方法获得的相互匹配末端,经连接产生的DNA片段中通常含有新的酶切位点。补平5'突出的粘性末端,产生新的酶切位点下表中列出了通过补平5′突出的粘性末端,连接后所产生的新的酶切位点。以下组合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