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RFLP法1)提取细胞总DNA方法同前。2)PCR扩增引物的设计1.引物长度一般为15~30bp,G+C含量应在45%~55%之间。2.应避免连续出现4个以上的单一碱基。3.不能含有自身互补序列。4.两个引物之间不应有多于4个的互补或同源碱基,不然会形成引物二聚体。5.与非特异扩增序列的同源性应小于70%,或少于连续8个互补碱基。6.扩增HLA-D区基因多态性区段的引物应在该区第二外显子 ...
PCR-SSO(ASO)探针法1)常规提取DNA参见RFLP法2)PCR扩增参见PCR-RFLP法3)斑点杂交1.将5~20μl扩增产物,加变性液100~200μl室温处理5~15min。2.在尼龙滤膜(预先用2×SSC浸湿2min)上真空点样,每孔以10×SSPE 200μl冲洗,抽干,80℃干燥2h。3.标记探针,取标记缓冲液2.5μl,寡核苷酸片段(dCTP dGTP dTTP)50~1 ...
PCR-SSP法1)提取DNA同前RFLP法2)PCR扩增操作方法基本同PCR-RFLP,但引物是根据各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的特异性引物,主要是针对第二外显子区域的多态性,用SSP扩增出来的产物具等位基因特异性。3)凝胶电泳取PCR扩增的产物与上样缓冲液混合,加入2%琼脂糖凝胶加样孔中,其内加入溴化乙锭,在电压15V/cm凝胶条件下电泳20min,然后在紫外灯下照相分析结果。 ...
PCR-指纹图法1)提取DNA同前RFLP法2)PCR扩增同前PCR-RFLP法3)凝胶电泳取PCR产物10μl,加2μl的6×上样缓冲液,经1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00V,2~3h。再用溴化乙锭染色30min,照相分析结果。 ...
PCR-SSCP法1)提取DNA同前RFLP法2)PCR扩增同前PCR-RFLP,也可加入1μCi32P-dCTP标记产物。3)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取PCR的扩增产物,加凝胶加样液3μl,95℃加热变性2min,冰浴骤冷。同位素掺入的DNA取1μl稀释10倍,加样3μl。2.取样品用微量加样器加入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样品孔中,200V电泳过夜。4)放射自显影1.未掺入同位素的PCR产 ...
几十年来生物学上最重要的进展,也许是关于RNA分子能调节基因表达的发现。RNA干涉(RNAi)是指双链RNA分子使基因表达沉寂的现象,是在线虫中发现的,在 1998年的一篇Nature论文中被公诸于众。 此后,科学家们明白,RNAi还有其他形式,它既是一种了解基因功能的强大工具,又是很多生物的基因组所采用的一种在演化上来讲很古老的防卫方法。RNAi肯定有很多新用途,RNAi还可能具 ...
自1987年秋以来,PCR技术的应用开创性地推动了产前单基因缺陷者及携带者的 诊断。目前PCR还不能用于诊断所有已知缺陷疾病,但极大地扩大了实验诊断学家对 诊断方法的选择。JohnHopkins大学的研究人员表明,在诊断基因缺陷疾病方面PCR技 术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灵活等特点。每项进展的实例在以后描述。在1987年10月 前,我们用Southern印迹法产前诊断镰刀红细胞贫血症通常需要两 ...
骨肿瘤较罕见,恶性骨肿瘤只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男多于女,性别比约为1.6 ∶1,均好发于10-30岁间,良性者以骨软骨瘤最多,依次为骨巨细胞瘤、内生软骨瘤 等,恶性者以骨肉瘤最多,依次为软骨肉瘤、纤维肉瘤等.骨恶性肿瘤的发生机理目 前认为是癌基因显性作用与抗癌基因失活的结果,是多种癌基因多阶段多途径协同作 用的结果.骨恶性肿瘤转移涉及到肿瘤细胞自身与宿主细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受 多种相关 ...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遗传病和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检测与遗传病及恶 性肿瘤发生有关的突变基因(mutant gene)是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及肿瘤学研究 的热点,它对阐明遗传病和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其诊断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 \意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PCR技术的出现及近年来以PCR技术为基础, 结合传统技术的突变基因分析方法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快速、简便、准确 ...
自从1985年PCR技术首次应用于遗传病基因诊断以来,已有近百种遗传病可用PCR 技术进行诊断和产前诊断,利用PCR技术诊断遗传病的途径有五个,①基因突变位点 的直接检出②筛查与遗传病③④有关的点突变③遗传多态性标记连锁分析间接诊断④ 利用cmRNA逆转录为cDNA进行分析或直接分析cmRNA. 传统的基因诊断技术主要是以基因探针技术为基础而建立的一些检测方法,包括 Southerninn ...
经典型的苯丙酮尿(Phenyketon uria简PKU)是由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的遗传性 缺陷引起的一种先天性代谢病,其发病早在我国以为1/10000左右,杂合子频率为 1/50.PKU的临床表现 PKU患儿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的缺乏或不是使苯丙氨酸在休丙大量堆识,并经旁 路代谢途径产生一系列的毒性代谢产物而该小儿产生一系列的明显中毒症状.患儿在 刚出生时,由于无苯丙氨酸的摄入因此无临 ...
血友病A是常见的遗传性凝血障碍,它是由凝血因子Ⅷ的基因缺陷而致其功能异 常的致其发病率改为1/1000男性,女性患者极为少见.在临床上,血友病大都有家族 史,亦有约20~30%的患者为散发病例,为新生基因突变所致.一、血友病的遗传学 本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其基因定痊于Xq28.因子Ⅷ(FVⅢ)基因全长约为186Kb, 包括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其mRNA全长约为9Kb,CDNA占为 ...
地中海贫血是由组成珠蛋白的X珠蛋白链和B珠蛋白链基因突变的引起,它包括X 地中海贫血和B地中海贫血,世界疾病在我国南方各省区的发病率相当高,个别地区 可达18%,它的严重的影响人口的质量.一、地中海贫血的临床 (一)X地中海贫血的临床:X地中海贫血在临床上可分为四 种类型①HbBarst胎儿水肿综合征②HbH病③轻型(标记型)X地中贫血及④静止型地中 海贫血.(二)B地贫在临床上亦分为四型 ...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简称Cox.病毒)是1948年Dalldorf等采用新生小鼠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时,在纽约附近的Coxsackie分离发现的一种肠道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可分为A、B二组.A组有23型(A1-22,24),B组有6型(B1-6),与A组的A9型有共同的组特异性抗原.Cox病毒可引起许多不同的临床症侯,甚至同一病毒可以引起不同的疾病(表1),近年通 ...
DMD(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和BMD(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种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主要发生于男性,其发病率为1/3500活产男婴,其发生的原因是Dystrophin(抗肌萎缩蛋)其固缺陷所致.一、DMD/BMD的临床表现 在临床上DMD较BMD常见,发病早,症状重,正常于2-3岁即出现骨骼肌无力的表现,一般从骨盒带肌 ...
八十年代以来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起的艾滋病(AIDS)因其严重的危害性而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力争早期诊断和寻求有效治疗是防止其广泛传播的关键所在.聚合酶链反应(PCR)具有敏感、特异和快速的特点,是检测病毒、评价病情进展和探讨发病机理的有效工具.一、HIV的基因结构 HIV的基因结构与其它逆转录病毒基本相同,为RNA双分子,其单链RNA分子由9749个核苷酸组成,有3组共9个 ...
甲型肝炎病毒是甲型肝炎的病原体.甲型肝炎呈世界性分布,其传染源是甲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HAV主要随粪便排出,但在血液、唾液、胆汁和十二指肠液也可查出.本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如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经污染饮水或食物而传播.其中无黄疸型肝炎患者容易漏诊或误诊,是重要的传染源,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除病人外,还有亚临床感染,其无症状或有较轻微病状,转氨酶轻度升高,血清中可查出抗H ...
结核杆菌可以导致全身性疾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较高,危害性极大.近几年结核杆菌的变异性较大,对抗痨药物的耐药性增加,从而使结核病的发病大幅度增高.虽然传统的涂片抗酸染色、细菌培养以及胸片检查对大部分结核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但对某些病人亦可造成误诊或漏诊;动物接种虽特异性较高,但因时间较长,不能满足临床快速诊断的需要.近几年也出现了几种快速诊断方法,但也存在较大的缺陷,如短期培养后抗原 ...
PCR技术自1985年建立以来,发展之迅速、应用之广泛,表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近些年来,基于PCR的基本原理,许多学者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对PCR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使PCR技术得到了进上步地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派生出了许多新的用途.原位PCR技术 原位PCR就是在组织细胞里进行PCR反应,它结合了具有细胞定位能力的原位杂交和高度特异敏感的PCR技术的优点,是细胞学科研与临床诊断领域里 ...
最常用的基因分离方法需要建立组织或细胞RNA的cDNA库,然后用抗体或 DNA探针筛选出感兴趣的基因。虽然这个方法已成功地克隆了大量基因,但建立和筛 选CDNA库是一项非常耗时.费力的工作,而且用寡聚核苷酸作探针进行筛选需大量蛋 白质序列结构的资料。聚合酶链的反应(PCR)方法可使一种特异DNA扩增几百万倍, 并已成为分子克隆和诊断的十分有用的工具。最近,TAQDNA聚合酶的使用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