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是由组成珠蛋白的X珠蛋白链和B珠蛋白链基因突变的引起,它包括X 地中海贫血和B地中海贫血,世界疾病在我国南方各省区的发病率相当高,个别地区 可达18%,它的严重的影响人口的质量.一、地中海贫血的临床 (一)X地中海贫血的临床:X地中海贫血在临床上可分为四 种类型①HbBarst胎儿水肿综合征②HbH病③轻型(标记型)X地中贫血及④静止型地中 海贫血.(二)B地贫在临床上亦分为四型 ...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简称Cox.病毒)是1948年Dalldorf等采用新生小鼠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时,在纽约附近的Coxsackie分离发现的一种肠道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可分为A、B二组.A组有23型(A1-22,24),B组有6型(B1-6),与A组的A9型有共同的组特异性抗原.Cox病毒可引起许多不同的临床症侯,甚至同一病毒可以引起不同的疾病(表1),近年通 ...
DMD(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和BMD(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种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主要发生于男性,其发病率为1/3500活产男婴,其发生的原因是Dystrophin(抗肌萎缩蛋)其固缺陷所致.一、DMD/BMD的临床表现 在临床上DMD较BMD常见,发病早,症状重,正常于2-3岁即出现骨骼肌无力的表现,一般从骨盒带肌 ...
八十年代以来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起的艾滋病(AIDS)因其严重的危害性而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力争早期诊断和寻求有效治疗是防止其广泛传播的关键所在.聚合酶链反应(PCR)具有敏感、特异和快速的特点,是检测病毒、评价病情进展和探讨发病机理的有效工具.一、HIV的基因结构 HIV的基因结构与其它逆转录病毒基本相同,为RNA双分子,其单链RNA分子由9749个核苷酸组成,有3组共9个 ...
甲型肝炎病毒是甲型肝炎的病原体.甲型肝炎呈世界性分布,其传染源是甲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HAV主要随粪便排出,但在血液、唾液、胆汁和十二指肠液也可查出.本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如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经污染饮水或食物而传播.其中无黄疸型肝炎患者容易漏诊或误诊,是重要的传染源,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除病人外,还有亚临床感染,其无症状或有较轻微病状,转氨酶轻度升高,血清中可查出抗H ...
结核杆菌可以导致全身性疾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较高,危害性极大.近几年结核杆菌的变异性较大,对抗痨药物的耐药性增加,从而使结核病的发病大幅度增高.虽然传统的涂片抗酸染色、细菌培养以及胸片检查对大部分结核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但对某些病人亦可造成误诊或漏诊;动物接种虽特异性较高,但因时间较长,不能满足临床快速诊断的需要.近几年也出现了几种快速诊断方法,但也存在较大的缺陷,如短期培养后抗原 ...
PCR技术自1985年建立以来,发展之迅速、应用之广泛,表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近些年来,基于PCR的基本原理,许多学者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对PCR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使PCR技术得到了进上步地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派生出了许多新的用途.原位PCR技术 原位PCR就是在组织细胞里进行PCR反应,它结合了具有细胞定位能力的原位杂交和高度特异敏感的PCR技术的优点,是细胞学科研与临床诊断领域里 ...
最常用的基因分离方法需要建立组织或细胞RNA的cDNA库,然后用抗体或 DNA探针筛选出感兴趣的基因。虽然这个方法已成功地克隆了大量基因,但建立和筛 选CDNA库是一项非常耗时.费力的工作,而且用寡聚核苷酸作探针进行筛选需大量蛋 白质序列结构的资料。聚合酶链的反应(PCR)方法可使一种特异DNA扩增几百万倍, 并已成为分子克隆和诊断的十分有用的工具。最近,TAQDNA聚合酶的使用极大 ...
真核细胞的mRNA在加工过程中有一个比喻为“穿鞋戴帽”的过程,因此mRNA的3'末端都带有一段Poly A,这是利用逆转录酶制备cDNA文库的基础。但是由于cDNA的5'端的序列各不相同,如何获得全长的cDNA,如何扩增由微量的mRNA逆转录得到的cDNA文库、如何利用已知片断序列得到全长的cDNA(即RACE),曾经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 常见的做法是在合成cDNA的双链 ...
互补的核苷酸序列通过Walson-Crick碱基配对形成稳定的杂合双链分子DNA分子的过程称为杂交。杂交过程是高度特异性的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探针已知序列进行特异性的靶序列检测。 杂交的双方是所使用探针和要检测的核酸。该检测对象可以是克隆化的基因组DNA也可以是细胞总DNA或总RNA。根据使用的方法被检测的核酸可以是提纯的,也可以在细胞内杂交 即细胞原位杂交。探针必须经过标记,以便示踪和检测。使用最 ...
EnzymeSupplied NEBuffer% Activity in NEBuffers1234Aat II405050100Acc I4505010100Acc65 I3 + BSA107510025Aci I3255010050Acl I4 + BSA10100100Afe I *SE-Y255025100Afl II2 + BSA5010025100Afl III3 + BSA25751 ...
单位定义 限制性内切酶的一个活性单位是指,在50μl 的反应体系里,采用随酶提供的 NEBuffer,用1个小时的时间,彻底消化1μg底物DNA所需要的酶量。 酶切反应应在带盖的Eppendorf 管中进行,选用技术数据卡上所标明的适宜温度。在确定酶活性之前,浓缩的酶应该用推荐的贮存液稀释成大约1000 单位/ml。 质量控制 所有质量控制鉴定结果都公布在随酶提供的技术数据卡上。 非特异性内切酶 ...
蛋白和m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运输称为入核和出核,它是维持细胞动态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些细胞成分的进核、出核是蛋白合成、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关键步骤。这种运输需要一些其它蛋白因子的辅助并要求这些被运输物质上有一特定的可识别定位序列。入核信号称为核定位信号(NLS),出核信号称为核输出信号(NES)。入核和出核在核孔复合物上发生,它是嵌在核膜上的超分子多肽复合物。小分子和离子是被动扩散的,而蛋 ...
分子生物学产品常见问题分析问题原因解决办法DNA完全没有被内切酶切割1) 内切酶失活标准底物检测酶活性2) DNA不纯,含有SDS,酚,EDTA等内切酶抑制因子将DNA过柱纯化,乙醇沉淀DNA3) 条件不适(试剂、温度)检查反应系统是否最佳4) DNA酶切位点上的碱基被甲基化换用对DNA甲基化不敏感的同裂酶酶解,重新将质粒DNA转化至dcm-,dam-基因型的细菌菌株5) DNA酶切位点上没有甲基 ...
酶最适温度37°C%活性Apa I25°C10undefinedApeK I75°Cn/aApo I50°C50Bae I25°C20Bcl I50°C50BfuA I50°C25BpuE I25°C20Bsa I55°C10BsaB I60°C20BsaJ I60°C20BsaW I60°C20BsiE I60°C30BsiHKA I65°CBsiW I55°C50Bsl I55°C30Bsm I65°C20 ...
稀释限制性内切酶时,建议使用稀释缓冲液(A,B,C)。建议临用前稀释且稀释终浓度不要小于1000 units/ml。目录及说明书中标注了每一种内切酶相应的稀释兼容性。注:以下稀释液不适用于耐热DNA聚合酶。欲了解稀释耐热DNA聚合酶的相关情况,请参见相应章节。稀释缓冲液成份:稀释液A: 50 mM KCl 10 mM Tris-HCl 0.1 mM EDTA 1 mM DTT 200 µg/ml ...
长时间反应时内切酶的活性保持情况因酶而异。本表中列出了在16小时内完全酶解底物DNA所需的最小酶量。实验方法:在50µl的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1µg的单位定义底物DNA和1.00、0.50、0.25和0.13个单位的内切酶,37°C(或要求的最适温度)反应16小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来确定在16小时内酶解1µg底物DNA所需的最小酶量。16小时酶解1µg底物需要酶量小于1单位的酶可以用加入较少的 ...
热失活是终止酶切反应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大多数最适反应温度是37℃的酶在65℃下温育20分钟即可失活。一些在65℃下不能失活的酶如将温度升高至80℃,温育20分钟也可失活。下表注明了每种酶的失活条件。在50μl的反应体系中,37℃条件下,以0.5μg小牛胸腺DNA作为底物,加入5-10μl内切酶及相应缓冲液,反应60分钟,然后升温至65℃或80℃温育20分钟进行热失活。在上述混合液中加入0.5 ...
在非理想的条件下,内切酶切割与识别位点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序列,这一现象称星号活性。有人提出,这种"星号"活性可能是内切酶的一种普遍特性(1),如果提供给相应反应条件,所有内切酶都会出现非特异性切割。NEB已证实下列酶存在星号活性:Apo I(2)、Ase I(2)、BamH I(3)、BssH II(2)、EcoR I(4)、EcoR V(5)、Hind III(1)、Hinf I(6、7)、P ...
同步双酶切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常用方法。选择能让两种酶同时作用的最佳缓冲液是非常重要的一步。NEB每一种酶都随酶提供相应的最佳NEBuffer,以保证100%的酶活性。NEBuffer的组成及内切酶在不同缓冲液中的活性见《内切酶在不同缓冲液里的活性表》及每支酶的说明书。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两种酶活性的缓冲液即可用于双酶切。由于内切酶在非最佳缓冲液条件下的切割速率会减缓,因此使用时可根据每种酶在非最优缓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