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separation,基因型不同的纯系之间进行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F1)个体其基因型都是一样的,表型也是均一的群体。在F1自交所产生的F2中,会出现于F1中处于杂合状态时被显性基因所掩盖的隐性基因的纯合个体,因此F2中会产生几种不同表型的个体,这种现象称为分离。表型或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数目之比称为分离比(ratio ofsegregatioa)(见下表)。 分歧,亦称分域。是指在胚胎发育 ...
指在管枝藻属(Siphonocladus)和网球藻属(Dictyosphaeria)等藻类中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法。虽然这些藻类原是多核体,但在细胞分裂开始时,细胞的内部物质同时分为数块,或者细胞的一部分分开后再进行收缩,成为内容紧密的原生质块,在该各原生质块间形成膜之后,各原生质再次变大,从而完成细胞分裂。
孟德尔遗传定律之一。决定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存在于杂种一代(F1)的个体中,但仍维持它们各自的个体性,在配子形成时互相分开,分别进入一个配子细胞中去。在孟德尔定律中最根本的就是分离定律。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在结合子中相同染色体上占有同一基因座位的来自双亲的二个基因决不会发生融合而仍维持其个体性,而在配子形成时,基因发生分离,其结果是杂种第二代(F2)和回交一代(B1)中性状会发生分离。也有把分 ...
在突变发生的时候,由于细胞含有几个核(或是DNA的双链中只有一条链发生变化),所以要等细胞分裂几次以后,待一个细胞中的所有核(或DNA 的二条链)都是突变的核(或二条链都是突变链)的细胞分离出来的时候,突变性状才能表现出来,这种现象称为分离性迟延现象(如隐性突变的诱发)。
个体对其构成物质复制,使构造加倍形成大致相等的两个个体的过程。生物体的细胞、细胞器(核、线粒体、色素体、中心体等)等都是由分裂而增殖的。多细胞个体也有靠分裂而增殖的。分裂是各有其周期的。在单细胞生物,细胞分裂就是个体的增殖,在多细胞生物也有分裂,分裂是伴随芽生的无性生殖的一种重要形式,亦称为分体,常见于腔肠动物、涡虫类、环节动物等。在分体中,其预先就形成以后不足的构造的分裂,称为异分裂;对已失去的 ...
在动物细胞所出现的缢缩样细胞质分裂中,在赤道面上形成缢缩沟,以后不久细胞即被分裂成为两个,此缢缩沟称为分裂沟。某种细胞(如海胆卵)分裂沟的表面是由分裂前的细胞表面收缩形成的;而其他细胞(如两栖类卵)除细胞表面原有的收缩之外还可能有新产生的。根据许多材料的报道,在分裂沟部分紧贴细胞膜下面存在着微细纤维的特殊层,而且这种微细纤维是以赤道方向为轴整齐地排列着,构成这些微细纤维的蛋白质是特异的H解裂肌凝蛋 ...
指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之间的时期。由于生物种类的不同,在有些生物中,这个时期被省略。另外,有时把间期称为中间期。
在细胞周期中发生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的时期,亦称M期。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差异和行为,将分裂期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是中胚层内后形成的一种腔室。与原肠腔适相对应。从环节动物开始,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其他动物都具有这种腔,因此把这些动物综合称为分裂腔动物(Schizocoela)。亦指来源于分裂腔的腔室原体腔。 ...
亦称细胞中心。指低等植物(藻类、菌类、苔藓类和蕨类植物的精母细胞等)的中心体。在高等植物中没有典型的中心体,而是采用分裂极这一术语,它包括极帽和中心体。
广义地讲,是指细胞析出或排出其代谢产物。这虽然是一切活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这一术语通常是特别用于对生物体具有特殊用途的细胞的分泌物(secretion,德,Sekret),而对生物体无用的代谢产物的排出称排泄,用此加以区别。在后生动物中,进行这种分泌活动的腺细胞集中在一起,形成腺体。高等动物的许多腺体具有将分泌物排至体外或者体腔内的排出管(导管)。消化腺或皮肤腺就是其中的例子。然而,有的腺体将 ...
植物体中充满分泌物质的管状细胞间隙。主要是由裂生性细胞间隙形成的。在植物组织内,许多细胞沿横轴或纵轴方向形成许多细胞间隙,这些细胞间隙连接起来形成管状,从间隙的分泌性表皮分泌物质流入细胞间隙内。根据分泌物质的种类的不同,可分为树脂道;橡胶(gum)道;粘液道;油脂道等。 ...
植物体充满分泌物的囊状细胞间隙。开始分泌的分泌物在细胞内呈滴状,随着数量的逐渐增加,细胞质逐渐减少,细胞壁遂破裂形成破生细胞间隙,进一步扩大而成袋状。芸香科(Rutaceae)、海桐花属(Pittosporum)、酢浆草属(Oxalis)等的油囊是裂生分泌囊的扩大者,通常存在叶、茎的表皮下或更深的部位。对花椒属(Zanthoxylum)的分泌囊进行更多的研究。
分布于腺体(外分泌腺)具有支配(特别是促进)腺体分泌活动机能的外周神经,称为分泌神经。与运动神经同属于传出神经,一般以分泌神经纤维的形式,和其他传出纤维、传入纤维一起构成外周神经干。脊椎动物的分泌神经与运动神经不同,仅限于植物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消化腺和汗腺,一般在同一腺体分布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但在汗腺只有交感神经起作用,而在消化腺则副交感神经起主要作用,但泪腺等的分泌只是副交感神经起促进作 ...
进行分泌活动的细胞。在动物中称为腺细胞;在植物中,分泌细胞除形成分泌组织之外,还分散在基本组织内,并含有各种分泌物。根据其内部物质的不同,分为结晶细胞、丹宁细胞、树脂细胞、粘液细胞和乳细胞等等。分泌细胞都是一种薄壁细胞,通常与周围的细胞形状相同,但有时呈特异的形状(如桔属的结晶细胞和大戟科等的细长乳细胞)。
ABO型的血型物质,如同血液一样,有的个体可分泌在唾液、精液、胃液等分泌物中,有的个体则几乎不分泌,前者称为分泌型(Se)型,后者称为非分泌型(se)型。两者的出现率约为8∶2,在每一个体不变,服从于孟德尔定律,而Se型基因为显性遗传,se型基因为隐性遗传,Se型和se型的差异可作为血型来看待,故特称为Se型血型。此血型与其他血型一样,不仅在法医学上可用于个人鉴别和推测遗传关系,而且在临床上还可以 ...
主张脊椎动物肾脏的排泄机制,是向肾小管内腔分泌的一种学说。是与滤过-再吸收学说相对立的。过去R.Heidenhain(1876)曾提出了这种学说,认为水分和盐类是由肾小球体所分泌,而尿的其他成分则由肾小管上皮细胞所分泌。后来经过实验研究,得到了对滤过-再吸收学说有利的结果,但是也证实了象那样没有肾小球的鱼类也能从肾小管分泌尿的成分(E.K.Marshall,1928)。现已证实,恒温动物的肾小管也 ...
一般是指能够分泌和含有分泌物的组织。在动物是形成分泌腺或腺,在植物分泌组织一般是存在于基本组织内。从形态学上看,根据形成形式,有的存在于细胞内,有的存在于细胞间隙。前者如果是单一细胞,称为分泌细胞(结晶细胞、单宁细胞等);如果呈管状延伸或者是相继有两个以上细胞时,则称为分泌管(乳管等)。后者存在于实际是分泌细胞集合体,生出的间隙中,这时的分泌细胞群成为被覆组织。间隙的成因有两个,一是分泌组织中的一 ...
妊娠期终了完成一定发育的胎儿与母体的身体联系中断,而作为独立个体生存的起始,这一过程称为分娩。各种动物,妊娠的方式不同,分娩的经过和机制也不一样。人分娩时,先开始于间歇性的子宫收缩,随后子宫颈及子宫口张开,子宫口充分张开后胎膜破裂(破水),子宫收缩的强度和频率逐渐增加,同时出现腹肌收缩,终于先将胎儿头部挤出。其后,宫缩暂停,不久再次收缩,使胎盘剥离,并向阴道上部移动,通过腹肌收缩被排出体外。此时都 ...
主要指从禾本科作物茎杆基部节上的腋芽伸出而成分枝的过程。是农业上的常用术语。但也有把腋芽形成的分枝,即分蘖枝(tiller)称为分蘖的。这个术语也可应用于其他园艺植物。从主茎分出的枝称为初级分蘖枝,从初级分蘖枝分出的枝称次级分蘖枝。依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