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数据库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形态形成 photomorphogenesis

指形态的发生和分化的过程,受环境的光照条件所控制的现象。这种现象从菌类到高等植物,在植物的生活周期中非常普遍。种子、孢子的休眠解除,细胞分裂的时期或方向,生长速度,细胞或器官的分化等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明显地受光的影响。光形态形成,有的是起自极微光量所引发的反应,有的是基于连续照射产生的高能量反应。这里对任何一种,光敏色素则是最普遍的一种光受体。此外,也可能与若干化学结构尚不明了的光受体有关。另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因素 light factor

光因素系环境因素之一。光对生物生活的作用可以从光量及光质的性质和日照时间来考虑。所谓光量的性质即亮度(照度),而光质的性质即波长组成。光量的性质是由太阳高度和介质的透光度决定的。光通过植物群落上层叶片到达群落下层,故群落下层的波谱分布移向短波。水深引起的波谱分布变化是显著的,通常,因清彻的水对长波光吸收很快,故达到深层的光大部分都是短波光。这种变化影响着藻类的垂直分布。就日照时间来说,从年累计看纬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诱导电位 light-induced potential

指由于光的照射在植物细胞上产生的膜电位。叶绿素是最普遍的光受体色素,通过光合作用可活化原生质膜上的起电离子泵。近来知道光敏色素和近紫外- 蓝光吸收色素,也能诱导出电位变化。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照阶段 photostage

这是根据阶段发育学说,把一、二年生植物发育过程划分为二个阶段的后一个阶段,即继春化阶段的第二个阶段。植物在这个阶段中,对日照长短非常敏感,如给与适当日长条件,花芽便可很快地形成。必需经过春化处理花芽才能分化的植物,一般在光照阶段中如给与长日照条件,则容易形成花芽。但有的如果进行充分的低温处理(春化处理),以后也可与光照无关地而形成花芽。某种菊花在春化处理后,如不给予短日照条件就不能形成花芽。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X2测验

X2(Chi square method)也是一种好适度测验的方法,可以用来检验我们的实验结果和理论值有无差异,其公式为:X2=Σ(d2/e)e: 为预期值,即理论值;d:预期值和观察值或实验值之差。例如我们做了以下两组豌豆测交:查卡方表,一对性状,自由度N=2-1,X2=10,P=2,0.05X2值的计算(紫花(Rr)×白花(rr)) 40200紫白紫白观察值301011090预期值202010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致活酶 photoreactivating enzyme

DNA因受紫外线照射产生嘧啶二聚体,在催化酶的催化下变为单体,这种催化酶即为光致活酶,因为反应需要可见光,故此得名。受紫外线照射而变性的DNA受到这种酶的催化时,嘧啶二聚体消失,同时DNA恢复了生物活性。这一事实清楚地说明,紫外线引起的伤害是因为形成了嘧啶二聚体的缘故。这种酶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中,从大肠杆菌乃至于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致活photoreactivation

系指通过光照射使细胞在此以前的损伤得到恢复的现象。人们最熟悉的是酶的光致活(enzy-matiC photoreactivation),这种作用是在DNA受紫外线照射产生的嘧啶二聚体(是致死、分裂障碍和突变等的主要原因)在光致活酶的催化下(酶与二聚体形成复合体),吸收某波长的光(320—500毫微米)变成原来的单体的现象。这是使DNA修复的最有效的过程。RNA的紫外损伤程度虽低,但也要在酶作用下进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有丝分裂 mitosis

有丝分裂是二倍体或单倍体真核细胞分裂的过程。有丝分裂产生两个子核,它们含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遗传信息。十九世纪末,Flemming,W.(1882)和Boveri,T.(1891)分别发现了有丝分裂(mitosis)和减数分裂(meiosis),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现在看来似乎比较简单,但在遗传学的发展上却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这种推理的准确性也堪为楷模。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中断 light-break, light interruption

  在暗期中途的适当时期,如给予短时间的光照射,则可带来与所欲期的光周期效应相反的结果,这种光处理称为光中断。例如由于这种光中断能阻碍短日照植物的成花诱导,但可诱导长日照植物花的形成。在10小时左右的明期和配合连续几天暗期的光周期中,光中断应以暗期开始后8—12小时为最大,在以后的24小时周期内光中断效应的程度可因周期而变化。对高等植物的成花诱导,光中断所用的光以红光的作用最有效,但其效应可由于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周期photoperiod

生物受周期性光照时,其明期和暗期的组合,称为光周期。生物在这种光周期的作用下产生的反应叫光周期性反应。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周期反应 photoperiodic reaction

在具有生光周期的情况下,生物体对明暗周期的反应而言。在通过光周期刺激花芽分化诱导反应中,对连续的暗期的长短发生反应。不论明期的长短,只有暗期继续到一定时间(临界暗期 critical darkperiod)以上,短日照植物花芽才能分化,而长日照植物的花芽则不能分化,因此,一般认为暗期反应是光周期反应的主体。在暗期中受到短时间的光照,暗期效应也会消失。暗期反应与温度或内在节律有密切关系,这种性质在农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周期性 photoperiodism

随着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所形成的昼(夜)长短变化引起的生物反应称为光周期性。这种现象是加纳(W.W.Garner)和阿拉德(H.A.Allard)于1920年发现的。1天的光照时间如不短于临界日长(critical day-length),生物就不会产生反应,这称为短日性;1天的光照时间如不长于一定的时间,生物也不会发生反应,这称为长日性。临界日长可因各种现象而有显著差异,此外,如果在给予一定时间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光周期诱导 photoperiodic induction

在一定时间内给予适宜的光周期影响,以后即使置于不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而光周期的影响仍可持续下去,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诱导。如短日照植物的大豆经过2—3次、苍耳经过1次、菊花经过8—30次的短日照处理,以后即使在长日照条件下花芽也能分化。长日照植物的天仙子属经72小时连续光照,然后即使放在短日照条件下花芽也能分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胞周期 cell cycle

细胞周期(cell cycle)是从一个细胞的任何一个分期阶段到子细胞的同等阶段中的各种事件。从一个新产生的细胞到它分裂产生子细胞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周期,它可以分成为四个阶段:M期、S期、G1期和G2期。M是分裂期,通常是细胞周期中最短的时期,约占整个时期的5~10%的时间。DNA的合成发生在S期(synthesis)。G1(gap1)和G2(gap2)是S期和M期之间的两个间隙期。G1、S、、G2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胱氨酸cystine

  是含硫α-氨基酸之一,是最早发现的氨基酸(1810)。L-胱氨酸是许多蛋白质的构成成分,特别是在角蛋白中含量很多。也存在于代谢机能有障碍的人尿中(胱氨酸尿),是尿结石的主要成分。胱氨酸易受各种还原试剂还原形成半胱氨酸。胱氨酸还常具有将组成蛋白质的二个多肽链连起未的作用(s-s链)。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胱氨酸沉积症cystinosis

  全身各脏器特别是网内系沉积有胱氨酸结晶的遗传性疾病。生后半年左右出现佝偻病、发育不全、糖尿和氨基酸尿,但无神经症状。是由胱氨酸还原酶降低所致。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胱氨酸尿症cystinuria

尿中排出含有胱氨酸结晶的一种遗传病。极为罕见,除人以外,也见于其它动物。本病患者的胱氨酸代谢异常,并伴有赖氨酸、精氨酸和鸟氨酸的代谢异常。出现肾脏细尿管再吸收障碍。本病特征是体内不积累胱氨酸,而有尿道结石。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胱硫醚cystathionine

半胱氨酸和丝氨酸的结合物。四种立体异构体中,仅L型是天然存在的。是含硫氨基酸的代谢中间体,参与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相互转换。当分解它的酶(胱硫醚酶)缺乏时,会使血中胱硫醚浓度上升,这是一种先天性代谢异常。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胱硫醚酶cystathionase

分解胱硫醚的酶。分β-胱硫醚酶(EC 4.4.1.8)和γ-胱硫醚酶(EC 4.4.1.1.)二种。二种都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β-胱硫醚酶分解胱硫酸为同型半胱氨酸、氨及丙酮酸,在细菌和红色面包霉中发现。γ-胱硫醚酶催化所生的分解产物为半胱氨酸、氨及α-酮丁酸,存在于肝脏及红色面包霉中。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广食性动物 euryphagous ammals

食物范围广泛的动物。这种性质称为广食性(euryphagy)。除杂食性动物外,还包括取食多种植物的昆虫和捕食多种动物的动物等。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