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苍蝇

据科学家研究,一只苍蝇能够携带700 多万个病菌,传播伤寒、霍乱、痢疾、传染性肝炎等60多种疾病 ,给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被定为“四害”之一(还有老鼠、蚊子、臭虫)。苍蝇所以会传播害人的疾病,是因为它有闻香逐臭的恶习。它的行踪离不开污秽,爱吃腐烂发臭的东西,到处乱飞,把细菌散布到饭菜、食物中。所以吃了苍蝇叮食过的食物很容易得病。苍蝇的一生,虽则要经过卵、蛆、蛹、成虫四个时期,但繁殖极快。在夏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凤头麦鸡

小型涉禽,又名田凫。广布于北美洲、欧亚大陆和非洲。在中国东北、内蒙古、青海和新疆繁殖。体长325毫米翅长222毫米;头部有黑色长羽冠并具绿的光泽;头侧白色;背、肩、腰羽墨绿色,带紫铜色光泽;喉部和颈部白色,上胸黑色,喉下部和腹部白色;飞羽黑色,带紫色光泽;有翼距,为一种自卫器官;嘴黑;眼和耳区有肉垂;腿和脚趾等均栗红色。雌鸟羽毛比雄鸟稍浅。成对或成小群栖息于河岸、沼泽地或稻田附近。有时也与金行混群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臭虫

臭虫是以吸人血为生的寄生虫。臭虫的一生要经过成虫、若虫和卵三个时期。若虫的腹部背面或成虫的胸部腹面有一对半月形的臭腺,能分泌一种有特殊臭味的物质,使它臭名远扬。臭虫一般过群居生活,因此在适宜隐匿的场所常常发现有大批臭虫聚集。不论是若虫,或是雌雄成虫,它们都在晚上偷偷地爬出来,凭借刺吸式的口器嗜吸人血;在找不到人血时,也吸食家兔、白鼠和鸡的血。臭虫吸血很快,5—10分钟就能吸饱。人被臭虫叮咬后,常引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蟑螂

蟑螂常出没于家庭的厨房、厕所、衣柜、书箱、抽屉中,污染食品、咬烂书本,是人人喊打的“四害”之一。然而,蟑螂却世代繁衍,经历了亿年仍未灭种,被人们称作“活化石”。为什么蟑螂灭而不绝呢?原来,蟑螂身上有两样“武器”一样是异常贼灵的“耳目”,一样是准确无误的“时钟”。蟑螂生有6只脚,头上长一对触须,外形有点像蝉,但身体扁薄全身褐红色。它的“耳目”长在屁股上,是一对尾须,上面密密麻麻地覆盖着许许多多更细小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乌贼(Sepiidae;cuttle fish)

头足纲的 1科。通称乌贼、墨斗鱼。头部两侧的眼径甚大,头前和口周有腕5对,其中4对较短腕上具4行吸盘,左侧第4腕茎化,部分吸盘缩小并稀疏,其中1对很长,称“触腕”或“攫腕”,有穗状柄,触腕穗上的吸盘因种类而异,约4~20行。胴部盾形狭窄的肉鳍几乎包被胴部全缘,仅在后端分离。内壳厚,很发达,包埋于外套膜内,石灰质,椭圆形,通称“乌贼骨”,又名“海螵蛸”。多数种类内壳后端具骨针,少数种类不具骨针。不具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龙虾

龙虾体长一般有20—40厘米,体重500克上下。我国有八种龙虾最大的锦绣龙虾体重可达5千克。龙虾包括龙虾和螯虾两个不同大类。龙虾全部是海产的,而螯虾有海产的,也有淡水产的。海产的螯虾称为海螯虾或螯龙虾,淡水产的称为虾或蝲蛄,但国外把它们统称为龙虾。龙虾(又称刺龙虾或岩龙虾)生活在温暖海洋的多岩礁浅水地带,主要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区。它们行动缓慢,白昼常潜伏在海底岩礁缝隙里,夜出觅食。它们的卵孵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毒蛾(Lymantridae;tussock moths)

鳞翅目的1科。喙不发达,缺单眼,前翅Cu脉显若4支,幼虫具毒毛与翻缩腺的中型蛾类。本科昆虫通称毒蛾。是农林牧业的重要害虫。全世界已知约2500种,中国约360种。中国的多数种类分布在长江以南西南和华南地区种类最多,西北地区较少。成虫(蛾)中型至大型。体粗壮多毛,雌蛾腹端有肛毛簇。口器退化,下唇须小。无单眼。触角双栉齿状,雄蛾的栉齿比雌蛾的长。有鼓膜器。翅发达,大多数种类翅面被鳞片和细毛,有些种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珠母贝(pearl oysters)

双壳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珍珠贝科贝类的通称。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中国东南沿海已发现约20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有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珠母贝、企鹅珍珠贝等。珠母贝的贝壳较大,壳质坚厚,近圆形或方形。背缘直,壳顶约位于背缘中部,前后有耳状突起。右壳前耳下方具明显的足丝孔。壳表有各种生长鳞片,壳呈灰白色、黄褐色、绿褐色等。贝壳内面珍珠层厚,具美丽的珍珠光泽。肌痕大,马蹄形,极明显。韧带细长,呈褐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骨螺(Muricidae;rock shell)

新腹足目的1科。贝壳近圆形或长卵圆形壳质结实,螺旋部中等大小,体螺层膨大,前水管沟或长或短。壳表面通常具雕刻、结节突起或棘刺。壳口圆形或卵圆形,厣角质,多旋。骨螺的种类很多,分布也较广,自热带至寒带的海洋中均有它们的踪迹,从潮间带至3000米水深的海底都有栖息,但以浅海的种类较多。在岩石、珊瑚礁或泥沙质的环境匍匐生活,有时也钻入浅沙中。多在夏季产卵,将卵子产在自己分泌的革质鞘内。各雌体产卵数目不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章鱼

章鱼是头足纲中最大 1科。又称蛸。头部两侧的眼径较小头前和口周围有腕4对,长度相近或不等。分布于世界各海域约有140种。大部分为浅海性种类,也有少数深海性种类。蛸科的腕上大多具两行吸盘,有的种类只具单行吸盘。右侧或左侧第3腕茎化。腕的顶端变形称“端器”无触腕。胴部卵圆形甚小,不具肉鳍。内壳退化,仅在背部两侧残留两个小壳针。不具发光器。雌体具 1对输卵管。主要营底栖生活,在海底爬行或在底层划行,也能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马蹄螺(Trochidae; top shell)

原始腹足目的 1科,贝壳为圆锥形、球形或蜗牛形,壳面通常具细的雕刻或花纹。珍珠层较厚。壳口圆或马蹄形。厣角质。多旋。种类多,分布广,在热带至寒带的海洋中,从潮间带到深海海底都有分布。中国沿海已发现70种左右。大部分生活在浅海有藻类生长的岩礁、珊瑚礁地带,也有的种类生活在沙或泥沙质的海底。多数种类植食性,以藻类为食。雌雄异体,有自由游泳的幼虫。中国常见的有锈凹螺、大马蹄螺和塔形马蹄螺。 大马蹄螺是这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海菊蛤(Spondylidae;thorny oysters)

双壳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的 1科。皆为暖水性种类,广泛分布在世界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中国从福建沿海至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均有分布,常见的有堂皇海菊蛤堂皇海菊蛤和紫斑海菊蛤。海菊蛤的壳大而凸呈球形壳质极坚厚。壳顶位于背缘中部,前后两耳不明显。右壳比左壳大。壳面有发达的放射主肋,主肋间还有数条小肋;肋上有长短不等的棘状突起有的棘状突起长而弯曲形似菊花瓣,非常美丽。壳色鲜艳,有粉红、紫红和黄白等色。贝壳内面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珠蚌(Unio;freshwater mussel)

双壳纲蚌目珠蚌科珠蚌亚科的1属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北非和东非。珠蚌外形多呈长椭圆形。壳厚,坚固,前端圆,后部伸长。壳顶位于贝壳的前端,突出,具有“Z”字形皱褶或结节状花纹。 铰合部由拟主齿和侧齿组成,右齿有1个拟主齿和1个侧齿,左壳有 2个拟主齿和 2个侧齿。有鳃水管。雌雄异体,外鳃叶为育儿囊,卵在外鳃叶内受精,受精卵发育为成熟的钩介幼虫排出体外,寄生于鱼体上;当发育成幼蚌时,从鱼体上脱落到水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海兔(Aplysiidae;sea hare)

后鳃亚纲的1科。俗名“雨虎”又名“海猪仔”。成体贝壳完全退化或为内壳,呈板状或斧状,具石灰质或仅存角质膜。体呈卵圆或蛞蝓形。头部有 1对触角,呈耳形;头颈部明显有1对耳形的嗅角。腹足宽,后端呈尾状,因静止时很象坐着的兔子而得名。广布世界各暖海,中国已知19种。海兔属侧足发达,前、后端游离(或后端愈合)能作游泳器官。其他各属侧足小不能作游泳器官。外套膜小,仅包被贝壳,掩盖本鳃。有紫汁腺,能发射紫色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鹦鹉螺

在亚热带、热带几百米深的海底,生活着一种古老的原始动物——鹦鹉螺。它可以自由调节身体中气室里的气体分布,来控制身体的沉浮,再依靠漏斗喷水在碧波中遨游,很像一艘活潜艇。鹦鹉螺是一类古老的软体动物,至今已经历了三亿五千万年的沧桑世变,现仅剩下4种,所以有“活化石”之称。鹦鹉螺有个美丽又坚硬的外壳,壳外有灰、红相间的波浪状条纹,壳内是闪光的银白色珍珠层,算得上是一件艺术品。鹦鹉螺柔软的身体藏在壳里,左右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鲍(Haliotis)

原始腹足目鲍科的 1属。鲍的贝壳低,左侧宽大呈耳状,螺旋部很小,体螺层大,几占贝壳的全部。中国古称“鳆”。全世界有90余种,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中国沿海已发现 7种,其中数量较大的皱纹盘鲍产于北方沿海。南方沿海有产量较多的杂色鲍和肉体肥满、产量较少、分布于珊瑚礁的耳鲍等。贝壳左侧边缘有1列圆形小孔为呼吸排泄孔,开孔数目因种类而异;贝壳表面的颜色多样,与饵料有一定的关系,壳内有珍珠光泽。足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钉螺(Oncomelania)

中腹足目盖螺科的1属。个体中等大小,壳高7~10毫米。外形多呈长圆锥形。有6~9个螺层,各层缓慢增长,壳顶尖,螺旋部高。壳面光滑或有纵肋;壳口卵圆形,外唇背侧多有一唇嵴;齿舌中央齿两侧各有2~3个基底齿。厣为角质,黄褐色。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13个省市。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钉螺栖息于江河、湖泊、沟渠、池塘、稻田内或沿岸草丛中,为两栖性生活,幼螺喜栖息于水内,成螺喜栖息于潮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砗磲(Tridacnidae;giant clam)

双壳纲 1科,通称砗磲。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海洋,共 6种,中国台湾、海南岛、西沙群岛以及其他南海岛屿均有分布。常见的有大砗磲、鳞砗磲 。大砗磲是双壳纲中最大的种类,贝壳长达1米,重量250千克。砗磲的贝壳大而厚,两壳同形。壳□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和肋间沟,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贝壳边缘呈波浪状或具齿。铰合部每壳有 1个主齿和1~2个侧齿。足丝孔大,紧位于壳顶的前方。生活时壳顶向下,腹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贻贝(Mytilidae; mussel)

双壳纲翼形亚纲贻贝目的1科。俗称海红或淡菜。分布广,全球各海均有不同种类出现。中国约有50种。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翡翠贻贝。分布在寒带和温带的贻贝和厚壳贻贝,是世界各国重要的养殖和捕捞对象。贻贝的贝壳较轻薄,前端较细,后端宽圆,背缘弯,腹缘较直多数种呈楔形。壳表呈黑褐、绿褐或褐色光滑,生长纹细密,有的具有各种细放射肋或放射纹,有的壳后端具细黄毛。前闭壳肌小或缺,后闭壳肌大。由于营附着生活,足退化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蛇尾(Ophiuroidea)

棘皮动物门的1纲。体盘和腕分界明显内脏不伸入腕内,步带沟封闭,管足退化为触手,没有肛门,筛板位置由反口面移至口面。因腕的外观和运动似蛇尾而得名。包括海洋里的脆蛇尾或蛇尾和筐蛇尾。在现生棘皮动物中,本纲动物种数最多,包括220个属和2000个种。中国已知约180个种。形态 个体盘直径一般为1厘米很少超过2厘米但蔓蛇尾类盘直径可达10厘米。腕细长常为盘直径的5~10倍,最长可达30倍。蛇尾类腕数多是5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