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蛇尾(Ophiuroidea)

        互联网

        4418

        棘皮动物门的1纲。体盘和腕分界明显,内脏不伸入腕内,步带沟封闭,管足退化为触手,没有肛门,筛板位置由反口面移至口面。因腕的外观和运动似蛇尾而得名。包括海洋里的脆蛇尾或蛇尾和筐蛇尾。在现生棘皮动物中,本纲动物种数最多,包括220个属和2000个种。中国已知约180个种。

        形态  个体盘直径一般为1厘米,很少超过2厘米,但蔓蛇尾类盘直径可达10厘米。腕细长,常为盘直径的5~10倍,最长可达30倍。蛇尾类腕数多是5个,6个的少见,4个的属于不正常。

        腕内部骨骼呈椎骨状,椎骨彼此靠关节相连。蔓蛇尾类椎骨间关节为捩椎关节,即前一椎骨的横马鞍形突起和后一椎骨的垂直马鞍形突起相关节,故腕能作垂直上下运动,缠绕他物和作水平的屈曲。真蛇尾椎骨间关节为节椎关节,即前一椎骨的几个凹陷和1个中央突起关节后一椎骨的几个突起和1个中央凹陷,故腕只能作水平的屈曲,不能作垂直上下的运动。

        真蛇尾的盘和腕上盖有小板或鳞片,并且在幼小和某些种成体,盘上的初级板包括1个中背板,5个辐板和5个基板常较大而明显。盘上各腕基部有1对发达的辐□,其形状常是分类依据。有些种靠近辐□外缘有一对腕栉,每栉由多数栉棘构成。

        雌雄异体,且外表无别。少数雌雄异态,个别种有矮雄现象。生殖腺在两腕间,开口于生殖囊,由生殖裂口与外界相通。

        生态分布  蛇尾纲分布在世界各海洋,种类最多的是印度-西太平洋区。垂直分布从潮间带到水深 6000米的深海。营底上或底内生活。栖息的底质多样,既包括硬的石底或珊瑚礁底,也包括软的沙底、泥底或泥沙底。在珊瑚礁环境栖息的蛇尾种类很多,特别是栉蛇尾科和刺蛇尾科。少数种蛇尾攀缘在柳珊瑚上,有的与海绵共生,躲在海绵内。

        有些蛇尾在海底常集成大群,例如在爱尔兰西海岸,脆刺蛇尾的最高种群密度每平方米超过1万个体,丝腕阳遂足超过2200个体,中国黄海紫蛇尾为 380个体。因此,在底栖动物群落中常以蛇尾名称命名群落,如在北大西洋有丝腕阳遂足群落,在新西兰有玫板阳遂足群落,在中国黄海有萨氏真蛇尾群落。

        食性大体有两类:肉食性、微食性。属于前者的有粘蛇尾科、皮蛇尾科和鳞蛇尾科;属于后者的有栉蛇尾科、阳遂足科、辐蛇尾科和刺蛇尾科。肉食性蛇尾有的为捕食性,有的为腐食性,大多具有较短的腕棘和触手,靠腕卷起摄取食物。微食性蛇尾摄取混在底质或悬浮于水体中的微小生物,大多具较长的腕棘和触手。腕棘和触手是主要摄食器官。蔓蛇尾类专门捕食浮游动物。蛇尾类有些种是底栖鱼类的重要饵料。本纲分4个目:始蛇尾目(Stenurida)、开沟蛇尾目(Oegophiurida)、蜍蛇尾目(Phrynophiurida)和真蛇尾目(Ophiurida)。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