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赏枫季节

秋天里可以看到许多变色的植物,五角枫、银杏等植物的叶子,到了深秋变成金黄色,而叶子变成红色的有野漆树、乌木臼、槭树、爬墙虎、榄仁树等。 有赏枫经验的人都知道,要观赏到满山枫红的景色,事前需要详细周密的行程规划,包括选择赏枫景点与安排恰当的时间,即使如此,还需要气温的配合,也就要些许的运气,必须在天时与地利的配合下,才能演出一个完美的赏枫行程。完美赏枫困难度这么高的原因,系因为枫叶变红乃是一个精密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毒菇的经济意义

从非食用的角度来说,毒菇对人类有直接或间接的益处。从间接关系而言,不少种类为针叶树或阔叶树的共生菌,特别是鹅膏菇属,红菇属,牛肝菌属等与松属,冷杉属,落叶松属及栎木属等多种林木根系结合,可取代根毛作用,甚至具有比植物根毛更强大的功能,帮助水分及养分的吸收,对高山林木的存活及生长发育有相当大的作用。毒菇也有部分是属于腐生菌类,参与有机质的分解,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有重大意义;不过也有少数毒菇种类为植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变化

生物多样性(亦称为生物歧异性),是一门新兴的科学,着重于探讨生命系统各不同层级,从基因、细胞、个体、族群、物种到生态系中,其组成分子间存在的异同程度、造成歧异的原因及其生态关联与功能。威尔逊(E.O. Wilson)更进一步指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是要将原先分立的生物、经济、农艺、政治、法律等多项领域加以结合,以整体生物多样性及其起源的系统为范畴,探讨如何维持及利用生物的多样性,以造福人类。因此,如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珍珠粉如此得宠?

中国历代美女如杨贵妃、武则天、慈禧太后,个个都是珍珠粉的爱用者。清朝女官德龄在其所着《御香缥缈录》中形容慈禧:五、六十岁时肌肤仍宛若处子。而慈禧的保养秘诀正是定时、定量与长期服用珍珠粉,后人亦以此做为珍珠粉是内服美容圣品的左证。 中医古籍《本草纲目》中记载,珍珠具有「治目润肌皮」、「安魂魄、定惊悸」、「涂面像颜色」、「解痘疮毒」、「治烦热」等功效,其它如《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海洋生物毒

世界名著《小王子》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小王子居住的行星,有好的及坏的种子。好的植物来自好种子,坏的植物来自坏种子,在地面上看不到种子的存在,因为被埋在黝黑的地下。有一天,其中一颗种子突然萌生苏醒的念头,于是探头出来,将嫩绿新芽朝向太阳明亮处成长。如果这是萝卜幼芽,或是玫瑰嫩苗,就会让它随意生长;如果被认定是有害植物,便立刻将它铲除殆尽。」 在小王子居住的星球中,有一种阿尔巴巨树,幼苗和玫瑰花很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毒菇的生活应用

研究显示,食药用菇的多糖体与治疗癌症的药物一起使用有相乘的效果,可以有效抑制肿瘤并延长个体的寿命,因为食药用菇的多糖体可以活化宿主T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手细胞以及B细胞,达到增强宿主免疫的能力,进而破坏或杀死肿瘤细胞。因为具有上述的生理活性功能,近二十年来某些毒菇的生理活性成分与其功能的研究广泛地引起医界的注意。因此,毒菇的子实体、菌丝体以及酦酵液的应用逐渐被研究人员重视。菇类萃取物质具备的生理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环境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对人类的好处,除了制造食物和生产有用的物质外,环境中的微生物,其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中极重要的一环。若不是微生物所扮演的分解者,忠心地把死亡的生物体不断分解成活生物体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地球上的生物很快就会面临食物短缺而停止繁衍。此外,人类所制造的垃圾和各类毒性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果不是靠着微生物的分解,对人类的危害将不只是现今的千百倍而已。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冬虫夏草的历史

冬虫夏草又名天然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等。正式有冬虫夏草的记载,首见于公元八六三年《段成式随笔》,其中提到「菌生于峰」的自然生态。 一七五七年吴仪洛所着的《本草从新》,及一七九五年赵学敏所着的《本草纲目拾遗》〈柳崖外篇〉中写到:「冬虫夏草,一物也,冬则为虫,夏则为草……。」 一七二三年,法国人巴拉南自中国采集了冬虫夏草标本带回巴黎,之后又有英国人利维将其带回伦敦。直到一八四二年,经真菌学专家伯克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青霉素如何在菌体细胞壁上「打洞」

乙内醯胺类抗生素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抗生素,青霉素与头孢菌素均属此类;在化学结构上,它们都包含一个四环的乙内醯胺环,其生物活性与这个特别的结构有关,因此某些耐药菌会产生乙内醯胺酶来破坏这个结构,使这类药物失去杀菌的功能。乙内醯胺类抗生素主要的功能在于阻止菌体细胞壁正常的合成步骤,使得细胞壁脆弱而失去抵抗逆渗透压的能力,最后因菌体破裂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此类抗生素之所以具备这项能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从放射性同位素中取得人造放射线

该用什么方法得到我们需要的放射线呢?当我们不需要的时候,又有什么办法让它消失?在探讨这些问题以前,必须先对「稳定同位素」与「放射性同位素」有一些认识。 大自然中有氮、氢、氧、碳……等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分别有不同的原子序数与质量数。凡原子序数相同、质量数不同的元素都称为同位素,各同位素的化学性质仍相同,只是物理性质不一样。例如:氢有三个同位素,氢一叫氢,氢二叫氘,氢三叫氚,原子序都是 1,但其质量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抗万古霉素肠球菌的种类

在一些对万古霉素具抗药性的细菌研究中,抗万古霉素肠球菌可说是被系统化研究最为透彻的,一般根据其对万古霉素及壁霉素的抗药能力,而区分为 vanA、vanB 及 vanC 三种菌株。 vanA 菌是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中分离出来的,一般而言,它们对万古霉素及壁霉素都具有高度抗药性。从生化的角度来看,vanA 型菌株的抗药性基因是位于质体上,它可经由接合作用将含有抗药性的基因传递到另一株细菌内,而这种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放射性同位素是百变魔术师

放射性同位素犹如一位百变魔术师,经常在我们四周扮演着千变万化的角色。例如,家中天花板上的烟雾器中就有放射性同位素,当它侦测到高温浓烟时,会发出警告声音。而在台北捷运工程建造期间,工程人员曾使用「铱-192 放射性同位素照相仪」,因为铱-192 会放射加玛射线,透过加玛射线的穿透性,桥梁内部结构是否有裂缝,会清楚地显示在底片上,这是它在工业上的应用。 在农业上,则大都用于杀菌目的。药厂制造药物前会先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抗万古霉素肠球菌如何对抗万古霉素

一般来说,万古霉素主要是用来杀害像肠球菌、链球菌及葡萄球菌这类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但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则比较无效,其主要原因是革兰氏阴性菌在细胞壁外尚有一层外膜,它会阻碍万古霉素直接与细胞壁前质结合,因此革兰氏阴性菌天生就对万古霉素具有很高的抵抗力。 万古霉素类似杯形的分子结构与细胞壁前质末端的 D-Ala-D-Ala 在立体上有很好的契合,并以五个氢键呈现结合的专一性,使得万古霉素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珊瑚礁区藻类的“园丁”

一般的草食性鱼类大都随意食取礁区的藻类,如粗皮鲷或鹦哥鱼,但是真雀鲷和盘雀鲷却如同园丁一样,细心照顾领域里面的藻类,除了把部分珊瑚弄死,以便藻类的生长外,并有攻击其它草食性鱼类的「领域行为」,不让它们入侵啃食领域内的藻,但对隆头鱼或是其它不吃藻类的鱼,则攻击的频率较低。根据研究,领域内藻类的净生产量约为邻近礁区的 1.5 到 3.4 倍。 雀鲷领域内因为有严密的防护,其实也是仔鱼最佳的躲避场所。例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微生物是什么?

微生物的世界主要是由一群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所构成的,其种类之繁多,数目之庞大,超乎我们的想象。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霉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活的生物细胞中复制的简单有机体,严格说来并不能视为一种生物,不过,也被归属于微生物,其在医学上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其它种类的微生物。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甚至有比病毒更简单的物体,如只含有核酸的类病毒,可以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微生物的发现

人类虽然自远古时期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并且不断地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而且数千年前就会制造酒和面包这类由微生物发酵后所产生的食物,但是却至十七世纪中叶才由一位荷兰布商李文虎(Antony van Leeuwenhoek)用自制的简单显微镜,在从自己的蛀牙所取出的检体中看到它们的形体。 十九世纪中叶,被后代尊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更进一步以科学实验证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人类与微生物间的战争

近代医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对微生物与疾病之间关系的了解。知道微生物是许多疾病的元凶后,科学家们便着手发展各种杀菌和抗菌的方法,以避免或治疗微生物感染的问题。由李斯特首先倡导的外科手术消毒步骤,经过大力推动以后,明显减低了手术或妇女生产后因为感染而造成的严重死亡率。 英国的佛莱明(Alexander Fleming)偶然发现青霉菌可以生产一种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物质,这个物质经过科学家们的努力,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人体内共生的微生物

微生物可以造成疾病及用来制造各样食物的印象,会让我们误以为微生物和动植物一样,是生活在我们周遭的另一群生物。其实不然,由于形体微小,又充斥在环境里的每一个角落,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各种微生物就借着食物和空气不断地进入人体任何一个与外界相通的管道,如呼吸道、胃肠道、和生殖泌尿道的前端等,更不要说体表的肌肤了,直到占满每一寸地盘为止。 这些和我们紧密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消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神奇的北极

冰雪大地  与南极一样,北极地区的陆地与岛屿上的茫茫冰盖,看上去遥远而宁静,似乎代表某种永恒的静止。但是实际上,由于冰雪自身的重量,陆地冰盖不断地向海岸方向移动,深沉缓慢而又无可阻挡。格陵兰内陆冰盖的年平均移动速度是几米,而在沿海则可达100~200米/年。  至于那些巨大的冰川,运动速度就大得多了。冰川就是冰雪的河流。数十亿至数百亿吨的冰雪在冰川中静静地推挤、摩擦、缓缓地,但一往无前地向大海流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十大自然灾害

  最大的海浪   2004年9月15日,飓风“伊万”呼啸着驶过安装在墨西哥海湾海底的一套测量仪器。这些仪器可以测量出飓风“伊万”向美国海岸前进过程中,掀起的巨浪大小。  《科学》杂志6日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飓风“伊万”的巨浪从波峰到波谷至少有90英尺(30米),这也是现代仪器在公海记录的最高、最极端的海浪。通过监控海底水压的差异,科学家可以计算出巨浪所掀起的水柱大小。  密西西比州斯特尼斯航天中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