甾类(化合物)17α-羟化酶 steroid 17α-hy- droxylase,s eroid 17α-monooxygeoase 存在于睾丸、肾上腺的微粒体部分。是一种在甾类分子的17α位置上引入羟基的酶。EC1、14、99、9。需要有分子态氧和NADPH存在,与P-450有关。例如将黄体酮和孕(甾)烯醇酮各自成为17α-羟基黄体酮和17α-羟基孕烯醇酮。在鼠的肾上腺中不存在此酶。 ...
亦称为粘菌变形子。是指从菌虫类(变形菌)或粘菌类的孢子出芽发展到呈现变形虫样的生活型。在粘菌类其自身保有为单细胞的个性,即使集聚一起,原生质也不进行相互融合。菌虫类的孢子在缺水的条件下也出芽形成胶变形子,直接接合形成变形体。
甾类(化合物)16α-羟化酶 steroid 16α-hydr-oxylase 存在于肝脏、人睾丸微粒体的于甾类的16α位置上引入羟基的酶,需要有分子态氧和NADPH。例如脱氢表雄甾酮在肝脏中将16α位羟基化后,在胎盘中形成雌甾三醇。 ...
覆盖于动物卵周围的保护性的胶状物质层。(1)海胆卵的胶层为酸性糖蛋白,构成它的单糖大多为岩藻糖,也有由葡萄糖或半乳糖构成的种类。硫酸基约为20%。唾液酸亦很多。在缺钙的海水或酸性海水中能溶解。精子若触及胶层,则发生顶体反应。若将精子放在含有溶解的胶层之海水(卵海水)中进行处理,会发生顶体反应或胶着。海星也一样,若用含胶质的海水处理,精子发生顶体反应和胶着。海胆的胶着为可逆的,而海星的为不可逆。(2 ...
甾类11β-羟化酶。 teroid 11β-hydroxylase,steroid 11β— onooxygenase 存在于肾上腺皮质细胞的线粒体内膜,在分子态氧和NADPH的存在下,在甾类化合物的11β位置上引入羟基的酶,EC.1.14.15.4与细胞色素P-450有关。是皮质甾酮、皮质甾醇合成所不可缺少的酶 ...
甾类C17-C20裂解酶 steroid C17-C20lyase 存在于睾丸间质细胞的滑面内质网,是一种将C21甾类转变为C19甾类的酶。需要分子态氧和NADPH的存在。例如从17α-羟基黄体酮可生成雄(甾)烯二醇。17α,20α(β)-二羟基体不能作为底物。 ...
甾类结合蛋白 steroid binding protein 甾类激素在血液中运输或进入细胞中到达作用部位的过程,尤其在表现出其作用时,认为是与特殊的蛋白质结合的。称此为甾类结合蛋白。在血浆中有皮质甾类结合球蛋白(CBG),或称为运载皮质激素(transcortin),也有称为性甾类结合血浆蛋白(SBP)或PLT在睾丸以及与睾丸连接在一起的管腔液中,从Sertoli氏细胞(足细胞)分泌的,称为雄激 ...
甾类激素的生物合成 biosynthesis of ste-roid hormones 甾类激素在机体内形成的途径是将在肝脏等中所形成的胆甾醇的侧链切断,由此而生成的孕(甾)烯醇酮,在各种内分泌器官中受到进一步的变化,成为各种各样的甾体激素。其生物合成途径及其有关的酶如下页图中所示。 ...
甾类激素 steroid hormone 在化学结构上属于甾类的激素之总称。包括脊椎动物中的重要激素,即雄性激素,发情激素(雌性激素),黄体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
甾类化合物 steroid 具有甾核,即环戊烷多氢菲碳骨架的化合物群的总称。几乎所有的生物都能生物合成甾类化合物,它是天然物质最广泛出现的成分之一。甾醇、胆汁酸、性激素、副肾皮质激素、强心苷、昆虫变态激素等都是生物学上极重要的物质。甾核中的3个6碳环和1个与碳环称为A,B,C及D环。A环与B环的缩合方式如图所示有“反式”型和“顺式”型二种。BC环缩合成反式型,CD环除配糖体等的一部分为例外其余 ...
甾醇的生物合成 biosynthesis of sterol 胆甾醇的27个碳原子都来自醋酸(乙酰辅酶A)。由乙酰辅酶A的三个分子的缩合体,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生成甲羟戊酸(mevalonic acid),甲羟戊酸脱羧而形成具有活性的异戊二烯(C5),6个异戊二烯连接而形成(角)鲨烯(C30),由(角)鲨烯闭环所生成的羊毛甾醇,再失去3个甲基而成为胆甾醇。几乎所有的组织均能从醋酸合成胆甾醇。 ...
在绿藻的衣藻属中,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个体不能自由地游出,而是包裹在胶质化的母细胞膜内,成为数千个的群体的状态,称此为胶群体期。以前将它看成是四集藻属(Palmella)中的一种,所以亦称为四集藻型。把衣藻放在湿土上,或放在琼脂上培养都能形成四集藻型,用水湿润后2-3分钟,各个细胞便能运动而从胶状基质中游出。这种胶群体期,在衣藻以外的属中也能见到。 ...
甾醇 sterol 亦称固醇。是一类甾类化合物的代表。也是甾类醇的总称。天然的甾醇多数在甾核的3位上有羟基,例如以胆甾烷为基本骨架的C27甾醇,及在24位上带有烷基的C28和C29的甾醇。在生物界广泛分布,并以游离态和脂肪酸的酯或糖苷类的形态存在。胆甾醇(C27)、麦角甾醇(C28)、谷甾醇(C29)。分别是动物、真菌、植物的代表性甾醇。从前,将C27、C28、C29甾醇,分为动物甾醇(zoost ...
C.W.Ngeli胶束学说中的最早用词(1858),是胶体的一种。靠凝聚力或范德瓦尔斯力多数结合而成的聚合体(aggregate)。以肥皂代表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存在时,其所形成的胶束现象是有名的。根据物质按其状况既可以作为胶束存在,也可以分散的分子形态存在。例如对肥皂的水溶液用水稀释时则胶束解体移向分子分散系.由真正的溶液(分子分散)向胶束溶液过渡的浓度称为此物质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 ...
溶液中的胶体物质所呈现的渗透压。在体液中,蛋白质等胶体物质,作为重量组成的含量是相当多的,但由于颗粒的浓度小,因而胶体渗透压只是形成体液渗透压的一小部分。但是膜对胶体物不具有透性,对水或无机离子的通透性,仅表现为胶体渗透压而产生各种生理作用。如毛细血管壁就是这样,血压能把血浆中的水或盐类压出血管外,而血浆胶体渗透压则有从血管内吸引组织液中水和盐类的作用。
灾变说 theory of catastrophe,catastroph-ism 灾变学说又称天灾学说、激变学说。最初是古维尔(G.L.Cuvier)提出来的。他认为灾变在整个地质时代中几度反复。每次反复其前时代的生物群几乎全部死亡,而由残留于地球一角的生物群重新扩展分布到地球的各地方。他以巴黎盆地白恶纪上部和第三纪下部的化石的层位不同这一事实作为其论点的证据。阿加西斯(L.Agassiz)和奥比 ...
保有间充质特征而尚未分化的纤维性结缔组织,在高等动物的胚胎皮肤下面可以看到。构成哺乳类脐带主要组织的渥顿氏软肉,就是这种组织的代表。细胞体是大形的星状细胞或者是梭状细胞,其细胞浆的突起,经常和邻近的细胞突起愈合。其中也有少数巨噬细胞和游离淋巴细胞。充填在细胞间的基质,为均质的胶胨样物质,但在固定之后则出现颗粒状以及纤维状的沉淀。另外含有微量的细胶原纤维。随着胚的发育,胶原纤维增加。胶胨样的基质和其 ...
杂种优势育种 breeding for heterosis 作物和家畜生产能力和强健性等一些对人类有利的性状,通过利用提高杂种优势,来对栽培作物和饲养动物的杂种进行育种称为杂种优势育种。由于杂种优势并不是牢固的,所以一般必须通过杂交来制备杂种。因此在杂种优势育种中,具备优良组合能力的亲本品种的培育,选定它们的组合,以及有效的杂种生产方法等就成为主要的课题。在杂交中,除人工杂交外,可以有效地利用雄性 ...
杂种优势 beterosis,hrbrid vigor 杂种第一代在某些性状,如大小、抗逆性丰产性等方面表现比任何一方亲本都优越,称为杂种优势。杂种优势现象在玉米、鸡、家蚕等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中都可看到。最初为G.H.Shull所命名。近来以果蝇为材料从理论上对此进行了研究。不论是品种间杂种,变种间杂种,还是异种间的杂种,都表现有杂种优势,特别是经过连续自交之后再行杂交时更加显著。据认为,产生杂交 ...
见于结缔组织系统炎症病变的疾病之总称,又名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一般认为,病因或至少作为病情经过的原因是自身免疫反应起了某些作用。此病包括播散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硬皮病(scleroderma)、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等。全身性红斑狼疮是典型的自身免疫疾病,可检出包括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