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雌雄细菌在菌体表面一部分结合,雄菌的遗传物质向雌茵内传递的现象。它是由列德伯格(J.Le-derberg)和塔图姆(E.L.Tatvm)于1946年在大肠杆菌K12株中发现的。在其它肠道细菌和大肠杆菌之间也发生接合。在霍乱孤菌、沙雷氏菌、绿脓杆菌中,也有此种接合现象。但无论哪一种情况,接合都是由存在于雄菌内的性因子而受遗传的支配的。高等生物的有性生殖,一般是通过雌雄生殖细胞的融合,全体基因组 ...
酰基氨基酸酰氨酶 acylamino-acid amida-se 亦称为酰化氨基酸水解酶(aminoacylase)或仅称酰基转移酶(acylase)。是分解N-酰基-L-氨基酸为有机酸和氨基酸的一种酶。也可催化脱氢肽的水解。存在于动物组织、真菌和细菌中;猪肾中酰基氨基酸酰氨酶分Ⅰ(狭义酰基氨基酸酰氨酶,EC3.5.1.14)和Ⅱ(酰基天冬氨酸酰氨酶,EC3.5.1.15)两种。前者具有较广的 ...
酰化氨基酸水解酶 aminoacylase 亦简称酰基转移酶(acylase)。为水解N-酰基-L-氨基酸有机酸与氨基酸的酶,亦催化脱氢肽的水解。存在于动物组织、真菌和细菌中,已知猪肾有酰化氨基酸水解酶Ⅰ(EC3.5.1.14)和Ⅱ(EC3.5.115)二种。前者显示广泛的特异性,特别以具长的脂肪族侧链的氨基酸衍生物作为良好底物。后者常作用于N-酰基-L-天冬氨酸,此种酶被利用来分离α-氨基酸 ...
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块。如果接种菌的密度十分稀薄,且规定一定的培养条件,由于菌的种类不同,它所形成的菌落的形状、大小、高低、位置、表面的粗细、边缘的形状、色调、透明度,以及菌块的质地、软硬、粘稠度和特殊培养基的着色等,也各不相同。因此,菌落是菌种鉴别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
一种不使细菌通过将细菌滤出而得无菌滤液的过滤器。在原理上可分作两种类型。一种是深层滤器。是用石绵(Seitz式)、陶瓷(Chamberland式)、硅藻土(Berkefeld式)等为基本材料,使微生物通过由这种材料构成的弯道而被滤除。因此从原理上讲不可能将微生物除净,只能除去98%左右的规定粒径以上的微生物。另一种是纤维素膜滤器。即在以醋酸纤维素为主要材料的具有均一孔径的穴孔的人工膜上,使超过 ...
酰胺植物 amide plant 根据植物能把吸收与过多积累的氨(喜酸植物),大部分变为如天门冬酰胺那样的酰胺,而认为是解毒植物。但与酸性植物的区别并不那么明显。即使是典型的酰胺植物(豆类),酰胺氨的比值也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细胞液的pH越大则变化也越大 ...
在爬行类以上的动物的眼,于上眼睑的外侧有发达的复合腺——泪腺,可分泌泪水以防止角膜表面干燥,并减少眼睑活动的摩擦。通过瞬膜的运动将在眼球前面流动的泪水,集合到眼的内角,然后进入到开口于上下眼睑部(泪点punctum lacrimale)的泪小管(canaliculus lacrimalis)。泪小管经过泪囊与鼻泪管(ductus nasalacrimalis)相通。泪水在爬行类是流入口腔的,在鸟类 ...
在鸟类和哺乳类,鼻泪管的起端部特别膨大而呈囊状,称为泪囊。上下眼睑的泪小管单独的或汇集后与泪囊相通。把泪小管在泪囊的开口部称为泪孔(lacrimal foramen)。
指在粘膜上发生的比较良性的肿瘤,也称癌样肿瘤。但其中也有极少数为恶性肿瘤。它是由小的圆形细胞所形成的索状结构,虽然向周围组织侵润很显著,但生长缓慢,常发生于小肠和阑尾。有时由于分泌5-羟色胺而患类癌综合症。(carcinoid syndro-me)。在燕麦癌(oat cell carcinoma)中也有与此相同的症状。 ...
苯环连有三个直链碳的苯基丙烷骨架(C6—C—C—C)所构成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之总称。多数是以植物代谢产物而被发现的。在高等植物体内,主要是靠由苯丙氨酸解氨酶形成的桂皮酸合成其衍生物,进而再合成香豆素类等各种类苯基丙烷,木聚糖是苯基丙烷骨架的二聚体,木质素是由许多木聚糖不规则地聚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类苯基丙烷也作为缩酚酸类(depside,如绿原酸等)和配糖体广泛分布于植物组织中。 ...
结构比病毒更简单的新型植物病原体。是T.O Diener(1971)在马铃薯瘦弱块茎病(potatospindle tuber disease)的病株上发现的,并予以命名。此外,已知的还有柑桔裂皮病(citrus exoc-ortis disease)、酒花麻矮化病(hop stunt dise-ase)等数种类病毒。这些都是由1.1—1.3×105道尔顿的一条小的RNA所组成。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 ...
以加入菌体外霉素、抗毒素等各种方法进行处理,使其抗原性不发生改变而毒性被减低的一种物质。类毒素一词为P.Ehrlich所命名。一般使用类毒素可使活体对细菌毒素产生能动性免疫。为人们所熟知的是白喉类毒素的福尔马林处理物制成的减毒素(ana-toxin:G.Ramon,1932)。 ...
指产生与放射线类似的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许多化学致癌剂和烷基化合物属于此类物质。例如,芥子气、丝裂霉素C·4 NQO、甲基甲璜酸(metha-ne sulfon acid methel)。 ...
胶原病的一种。俗称风湿即指本病而言。多见于40—50岁女性,自然治愈者并不少。发病初期是以指关节等小关节的关节炎为主要特征。70—80%的患者可查出变性(热变性)丙种球蛋白的抗体(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由于自家抗体的抗原抗体结合物沉着在关节的滑膜上,这可能是病理发病或者说至少是病程迁延、慢性化的原因。然而由于下列理由,对自家抗体的意义还是有疑问的。(1)健康人也有类风湿因 ...
〔1〕相当于英语nucleoid之意。这是将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的细胞适当处理,经富尔根(Feulgen)染色法和姬姆萨(Giemsa)染色法染色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种结构,是可在DNA上结合上述色素的物质。亦称原核。在机能上与真核细胞的核有同等作用。 〔2〕=淀粉核(pyrenoid)。 ...
存在于副肾、睾丸、胎盘、肝脏和微生物中,与△-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一起,作用于△5-3β-羟基类固醇生成△4-3-氧甾类(oxysteroid)的酶。EC 5.3.3.1。从睾丸酮假单胞菌(Pseudomonastestosteroni)中获得结晶体,例如可从5-孕(甾)烯-3,20-二酮形成黄体酮(Progesterone)。 ...
非皂化脂质。是广泛地分布于动植物中的黄、橙、红或紫色的一组色素。构成发色原因的共轭二重键具有长链聚烯烃结构。通常是几种混在一起生成。具有C40的萜结构的较多,不含氮。已知天然类胡萝卜素约有300种,其中不含氧的碳化氢类有胡萝卜素、菌脂素等;含氧的非常多,有醇、酮、醚、醛、环氧化物、羰酸和酯等。它们之中大量存在的有岩藻黄质(fucoxanthin)、叶黄素(lutein)、堇菜黄质(violaxan ...
具有C6-C3-C6碳素骨架的一组植物色素的总称。包括黄酮类(flavone)、黄烷酮类(flavan-one)、异黄酮(isoflavone)、anthochlor、花青素(anthocyan)和儿茶酸(catechin)等。在植物体中由苯基丙烷化合物(phenyl propane)和3分子的乙酸(丙二酰CoA)缩合而成。 ...
指在黄载色体和红载色体中含有类胡萝卜素的球状小泡。和蝶呤体(pterinosome)一起与出现黄色、橙色和红色有关。直径多在0.1微米左右,但也有在1微米以上的。所含有的类胡萝卜素系来源于食物。 ...
指一些可与吗啡受体进行特异的结合,而表现出吗啡作用的肽之总称。可以抑制土拨鼠结肠纵走肌标本和小鼠输精管标本,因电刺激而产生的肌肉收缩,此作用可因吗啡颉颃剂而抑制。最近,在哺乳类的中枢以及末梢组织中,发现了各种内因性类吗啡肽。从结构来看,在N末端具有与脑啡肽结构的共同特征。作为脑啡肽以外的内因性肽,有内啡肽和新内啡肽等。不论哪一种,都是由一定的神经细胞所分泌,与吗啡受体结合而显示作用的神经肽,认为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