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凝乳作用的蛋白酶的总称。用于制造干酪。从仔牛的第四胃中得到的凝乳酶可为其代表,某些种类的微生物(例如微小毛霉Mucor pusillus)产生的酸性蛋白酶也作为凝乳酶而起作用。 ...
亦称凝聚体。指水中浮游物聚集成肉眼可见的团块。从它的形成说,有化学凝絮和生物凝絮。前者是在构成核心的物质上受到静电吸附或产生化学桥接而形成;后者是像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那样,生长在污水等处的细菌或其它微生物,由于细胞表面特性改变或分泌出粘性物质等相互吸附而成。
血液凝固因子之一。存在于血浆中,亦称第Ⅱ因子。是凝血酶的前身物质,血浆中含量为10—15毫克/分升,分子量为68000的糖蛋白。糖的含量约占11%,其中含有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氨基已糖、唾液酸。电泳上,它分布在α2-球蛋白部分,等电点为pH4.2。含于Cohn分带Ⅲ/2之中。可被67%饱和的硫酸铵盐析。可用BaSO4、MgSO4吸附。在机体内的半减期为23—36小时。它在凝血过程中变为凝血酶, ...
与血液凝固有关的蛋白酶之一。它能水解L-精氨酸的肽、酰胺和酯类。EC.3.4.21.5。当血管损伤出血时,存在于血液中的凝血酶原被活化,变成凝血酶。凝血酶把血纤维蛋白原分子N末端的α和β链的精氨酸-甘氨酸(Arg-Gly)键水解,形成血纤维蛋白和血纤维蛋白肽A和B。凝血酶在Ca 的存在下,也作用于第Ⅷ因子,使其成为活性第Ⅷ因子。能水解合成废物对-甲苯磺酰-精氨酸-甲基酯(TAMe)的酯键。但TA ...
无色结晶,作为柠檬酸循环之一在好氧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分布于生物界,此外作为细菌、霉菌的发酵生成物而大量产生。是Ca离子的捕获剂,其钠盐(sodium citrate)可用作血液的抗凝剂。在柠檬、桔子等有酸味的果实中以游离状态存在。在线粒体膜上有柠檬酸的运输系统。柠檬酸还对磷酸果糖激酶作为效应物而起抑制作用。 ...
属于氧化发酵形式之一,即从糖经过氧化而产生柠檬酸。最有名的生产菌是黑曲霉。其生产方法有以淀粉渣作基质的固体培养法和以糖液为基质的液体培养法。后者是根据环境条件所采用的适宜方法,如使用浅盘或转筒的表面培养法;依靠通气搅拌的深层培养法等。目前采用深层培养法进行生产的较多。关于柠檬酸的生成机制,一般认为由糖质产生的丙酮酸一部分,变成乙酰辅酶A和另一部分与二氧化碳结合成草酰乙酸之后,通过柠檬酸合酶(syn ...
C23H36(OH)3CONHCH2CH2SO3H,为结合型胆汁酸之一,亦即胆酸和牛磺酸的结合物。 ...
亦称缩合酶。是三羧酸循环中的一种酶,EC4.1.3.7。是催化来自糖酵解或其它异化反应的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合成柠檬酸反应的酶。因为由乙酰CoA游离出CoA是放能反应(ΔG0′=-7.7千卡),以致平衡趋于生成柠檬酸的方向。此酶是变构酶,一般可为ATP所抑制,在肝脏和其它组织中成为三羧酸循环的限速步骤,存在于线粒体基质(mit-ochondrial matrix)中。 ...
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直肠是息肉常见的所在,更由于易于发现和处理,因而受人重视。近年来认为结、直肠癌起自息肉,及早切除息肉能降低癌的发生,因此息肉作为癌前病变,更受到重 ...
小口畸形即口裂比正常者较小,又称小口症。其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是由于胎儿发育障碍所引起,严重者为无口症,即口腔完全闭锁;后天性小口症,最常见者为口周烧伤后疤痕挛缩所引起,亦可由于外伤或肿瘤术后所造成。此种畸形一般局限于口角,或伴有唇组织的丧失。严重者口裂呈鱼口状,其大小仅容一指尖,主要影响饮食和语言功能,但口腔内粘膜组织一般未受到损害为其特点。 小口畸形的修复方法较多,主要可依 ...
重唇系少见畸形。表现为当张口时上唇游离缘出现内外并列互相平行的两层红唇,两层间以或浅或深的明显横沟分界,内层红唇呈较松驰而肥厚的皱襞,并受上唇系带的牵拉而分为左右两半。闭口时,横沟恰位于口裂的闭合线上,重唇即不可见。 重唇为一种先天畸形,但多在恒牙萌出后渐趋显著。组织学检查,内层红唇由正常粘膜被覆增生的如葡萄状的粘液腺所组成,不含肌肉组织。其应与肿瘤,淋巴回圈障碍、炎症等引起的慢性唇部肿胀疾患 ...
乳房发育不良是一种先天性疾患,主要为腺体组织缺少,皮肤仍完整而有弹性。发生在单侧者常伴胸大肌发育不良或缺如。也可因青春期前乳房区烧伤引起。双侧者可能系发育成熟期乳腺组织对性激素不敏感所致。乳头发育可以正常。 乳房是一个外胚层器官,起源于皮肤,属于胸壁浅层结构。女孩从12—13岁起,乳房开始发育,至15—17岁基本成熟。尽管有人种、族群差异,大致上乳腺是由15—20个腺叶组成。乳房发育不良本质上 ...
颜面为身体暴露部分,易遭受外伤,尤其是烧伤。由烧伤或外伤引起,创面愈合后出现面部疤痕增生或挛缩畸形,常伴有组织器官移位元、变形,甚至造成器官缺损和功能障碍者称为面部疤痕、缺损与畸形。 在社会活动中,颜面是人体的第一解剖结构,代表一个人特征的部位,是人丰富表情的展示部位。在烧伤中,次于四肢居第二位。面部烧伤后的畸形常常范围较广,毁容损害明显,严重影响功能,对伤员心理打击大。患者对面部的治疗心情迫 ...
腋部、肘部、腕部烧伤疤痕挛缩畸形是指烧伤后腋部、肘部、腕部出现的该部位疤痕挛缩畸形,可伴随有相应部位的功能障碍。 腋部疤痕挛缩常发生于腋前、腋后皱襞的深部烧伤,其烧伤范围又常与胸部或背部烧伤并存,愈合后多部位牵拉挛缩,造成肩关节功能受限;肘、腕部疤痕挛缩畸形也较常见,据统计、上肢、肘、腕部占20.91%,仅次于手及头面部,属第三位。上述三个部位的疤痕形状可呈索条状、蹼状、片状或环状,多伴功能障 ...
胸部广泛性疤痕挛缩畸形是指烧伤等外伤后胸部广泛部位的疤痕增生及挛缩,常涉及颈、肩、胸和腹部。临床表现为广泛性疤痕,双肩与颈部活动受限,呼吸动度减弱,严重者可有脊柱后凸,女性乳房缺损或发育受限。 胸部广泛性疤痕挛缩畸形一般较为少见,仅发生在广泛大面积深部烧伤的病例,尤以小儿多见。这种情况发生虽然不多,但一旦造成挛缩畸形,在小儿常可造成发育上的畸形而不易矫正,应引起重视。治疗上要求达到颈、肩部活动 ...
在肠道尤其是大肠广泛出现十到数百个大小不一的息肉,严重者可从口腔一直到直肠肛管均可发生息肉,且常伴其他特殊临床征状。本病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常有家族史,病变广泛者除有一般息肉的出血症状外常可发生癌变,故应及时手术,不能手术者也应定期随访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临床表现 1.大便带粘液血便,便次增多。 2.消瘦,乏力,贫血及程度不同的腹部不适或腹痛。 3或伴软骨瘤等肠道外肿瘤。 4.息肉位于大肠 ...
下肢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因受创伤暴力牵扯,致使深筋膜间发生广泛的环绕肢体的撕离而呈脱套状时,称为下肢皮肤撕脱伤。此种损伤常由交通事故中受急驰的车轮撚挫,或在厂房内被高速转动的轮带拖入撕拉所致。 下肢皮肤撕脱伤为较常见的严重创伤。随着汽车数量增加,工厂增多,发生率有所增高。部位以小腿部多见。诊断自然明确。但需注意潜在腔隙大量积血滞留现象,注意深部肌肉、骨关节、颅脑、内脏合并伤和休克。分清轻重缓急、 ...
先天性下肢环状缩窄表现为小腿有环形挛缩束带或环形沟样凹陷,陷入皮肤软组织下,程度不一。缩窄远侧的肌肉等组织发育受影响。 该病好发于趾,踝部次之,亦见于小腿下部。凹陷浅者仅限于皮肤及皮下组织。深部可及骨面,并影响血液回流,尤其是淋巴的回流,致使凹陷远侧肢体发生淋巴水肿。先天性下肢环状缩窄常合并其他畸形,如趾发育不全或先天性截肢(趾)等,缩窄环也或同时见于手和前臂。手术治疗。细心切除缩窄环凹陷底部 ...
手及上肢皮肤撕脱伤是比较严重的损伤,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撕脱两大类;后者又分为顺行与逆行撕脱伤。手部皮肤撕脱伤常因操纵高速转动的车床不慎卷入,或由于暴力捻挫牵拉所致。 手及上肢皮肤撕脱伤作为工伤和交通事故等外伤的不幸后果,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相吻合的,皮肤撕脱的解剖层次,指背、手背多从疏松的深筋膜层以上,手掌则常从掌腱膜的浅面撕脱。治疗宜及早细致彻底清创。视情况行皮片游离移植 ...
鼻小柱过短与缺损是由于鼻部外伤或感染,导致鼻小柱受损,出现部分或全部缺损所致的结局。临床表现为鼻小柱部分或全部缺损,因疤痕牵拉发生鼻尖变形,如合并鼻中隔缺如,鼻翼和鼻尖可粘连在一起。 鼻小柱过短和缺损临床上并不少见。治疗时视缺损程度和是否合并鼻中隔病变来确定手术方法。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耳轮复合组织移植、上唇人中脊皮瓣、上唇唇弓脊皮瓣、上臂内侧皮管或颈部皮管或鼻唇沟皮管。理想的治愈标准是鼻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