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动物的采血实验动物的采血方法 实验研究中,经常要采集实验动物的血液进行常规质量检测、细胞学实验或进行生物化学分析,故必须掌握正确的采集血液的技术。采血方法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实验的目的和所需血量以及动物种类。 ㈠大鼠、小鼠的采血方法 ⒈剪尾采血 需血量很少时常用本法,如作红、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制作血涂片等可与此法。动物麻醉后,将尾尖剪去约5 mm,从尾部向尾尖部按摩, ...
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引起的变化,常需要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给药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动物种类和药物剂型、剂量等情况确定。 (一)注射给药法 1. 皮下注射 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固定后即可进行注射。一般小鼠在背部或前肢腋下,大鼠在背部或侧下腹部;豚鼠在后大腿内侧、背部等脂肪少的部位;兔在背部或耳根部 ...
一、实验动物给药量的确定 观察一种药物对实验动物的作用时,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给动物用多大的剂量较合适。剂量太小,作用不明显,剂量太大,又可能引起动物中毒致死。可以按下述方法确定剂量: 1. 先用少量小鼠粗略地探索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然后用小于中毒量的剂量,或取致死量的若干分之一作为应用剂量,一般可取1/10~1/5。 2. 植物药粗制剂的剂量多按生药折算。 ...
一、编号 实验动物常需要标记以示区别。编号的方法很多,根据动物的种类数量和观察时间长短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标记方法。 (一)挂牌法 将号码烙压在圆形或方形金属牌上(最好用铝或不锈钢的它可长期使用不生锈)或将号码按实验分组编号烙在栓动物颈部的皮带上,将此颈圈固定在动物颈部。该法适用于狗等大型动物。 (二)打号法 用刺数钳(又称耳号钳)将号码打在动物耳朵上。打号前用蘸有酒精 ...
感受声音的器官。通常称为听觉器官。虽然在广义上属于机械感受器,但从声音感受的机制来看可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对媒质粒子的振动作出反应的运动感受器(德Bewegungsempfnger),另一种是感受由于上述运动产生的压力变化(声压)的压力感受器(德Druckempfnger)。除节肢动物常见的触毛(也称听毛,如蜚蠊的尾毛)外,昆虫的弦音器官(库蚊幼虫的腹部)和约翰斯顿(JOhnston)器 ...
在进行实验时,为了不损伤动物的健康,不影响观察指标,并防止被动物咬伤,首先要限制动物的活动,使动物处于安静状态,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合理的抓取固定方法。抓取动物前,必须对各种动物的一般习性有所了解。操作时要小心仔细、大胆敏捷、熟练准确、不能粗暴,不能恐吓动物,同时,要爱惜动物,使动物少受痛苦。 一、 小鼠 小鼠性情较温顺,一般不会咬人,比较容易抓取固定。通常用右手提起小鼠尾巴将其放在鼠 ...
一、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 药理学实验是药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实验方法,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2)验证药理学中的某些重要的基本理论,巩固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牢固地掌握药理的基本概念。(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训练学生能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 ...
鹿科空齿鹿属的1种。因奔跑时尾翘起,尾底显露白色而得名。体长1.83~1.98米,肩高0.92米,尾长约10~28厘米;耳小;角的背枝简单;蹠腺小,长仅约3厘米,腺周围有白毛。分布于加拿大南部、美国大部和南美洲北部。每年11~12月交配,一雄多雌,妊娠期196~210天,每窝产仔1~2只(多时3~4只)。幼鹿随母鹿生活1~2年,8个月性成熟。善游泳,能游过6~14千米的水域。有季节性迁徙习性。 ...
发生在足跟、骨头或骨间的赘生物,称骨疣多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是寻常疣的一种。临床表现 1.有明显触压痛; 2.皮损为圆形乳头状角质增生,周围绕以增厚的角质环,表面常有散在小黑点,削去表面角质层,可见疏松角质软芯; 3.好发于足跟、暪峭坊驎间受压处。诊断依据 1.好发于足跟、骨头或骨间受压处; 2.皮损为圆形乳头状角质增生,周围绕以增厚的角质环,表面常有散在小黑点,削去表面角质层,可见疏 ...
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膜翅目,纹翅卵蜂科。身体极小,大小不足1厘米,为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寄生蜂。复眼呈赤色,4翅膜质。雌蜂腹部末端具有针状产卵器,可刺入寄主的卵里产卵。多用以防治二化螟、蔗螟、玉米螟、棉铃虫和松毛虫等农林害虫。每1只雌蜂产卵10余枚,一般在每个寄主卵中仅产卵1枚,约10日可完成全部发育过程。在实验室内可用蓖麻蚕卵培养繁殖,释放田间后使其寄生,可消灭大量害虫。赤眼蜂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上 ...
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马蹄螺科。贝壳大而坚厚,呈圆锥形,高12厘米,宽13.3厘米。壳面灰白色,具有紫红色和粉红色波状斑纹,表面有1层黄褐色的壳皮。壳顶略尖,壳基较平,密布细螺旋纹。壳口偏斜,呈马蹄形,内唇较厚,略扭成“S”形,端部有1齿。厣圆形,角质,呈黄褐色。暖海性贝类。在我国主要产于台湾、海南省沿海及西沙群岛的岩石或珊瑚礁的海底。经济价值较大,肉可食用,贝壳可制钮扣和螺钿,壳粉 ...
密度计是用来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有轻表和重表两种。轻表用于测密度小于1kg/m3的液体的密度,重表用于测量密度大于1kg/m3的液体的密度。测定液体密度时,先将被测液体倒入较高的玻璃容器(如量筒或长试管)中,倒入量应能使密度计浮起。然后用手握住密度计的上端,将其慢慢插入液体中,直至轻轻接触容器底面再松手(切忌直接将密度计投入液体中,以免向下冲力过大而碰撞器壁,打碎密度计)。等密度计完全浮稳后,根据 ...
微粒载体制剂是指将药物与分散介质以恒定比例混合,加热熔化,制成低共熔混合物后,再去掉或不去掉分散介质,从而得到分散度很高的药物颗粒。使得其在无论是在胃肠道中吸收或是被血液运输时,机体都能很好利用药物,大大提高生物利用率。其中对靶向给药的研究最多。 靶向给药系统(TDDS)或称靶向制剂诞生于70年代,是一种新的制剂技术和工艺。这种制剂能将药品运送到靶器官或靶细胞,而正常部位几乎不受药物影响。尽管早期 ...
指能使药物及其制剂稳定性增强的药物。稳定剂的种类很多,增强药物化学稳定性的稳定剂包括延缓水解的药物或溶媒、抗氧化作用的抗氧剂、金属离子鳌合剂等;增强药物物理稳定性的稳定剂,如混悬剂中延缓沉降的助悬剂、使酊剂中沉淀溶解的增溶剂等;增强药物制剂生物稳定性的稳定剂,如防腐剂等。
中药外治方法的一种,指用药液趁热熏蒸肢体,治疗病邪在外的疾患,能使药气窜入肌腠筋骨,产生祛风、散寒,除湿作用的方法。
传统中药鉴别方法。用物体与样品,或使样品之间相互撞击,听其发出的声音。例如光山药,听敲击声可比较质里。
系祛痰止咳药膳。千百合100g,蜂蜜150g。百合洗净,放入大搪瓷碗内,注人蜂蜜,上笼蒸1小时取出,趁热调匀,待冷装瓶。每服1汤匙,每日2次。功能润肺止咳。适用于肺痨久咳、咯稠痰、低热烦闷等证。
这里指中草药成分的一种,可以是高级脂肪烃类,但多数是由长链脂肪酸和高级脂肪醇(多为一元醇)缩合成的酯。根据化学组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①真蜡:以长链脂肪酸和高级脂肪酸(一元醇)缩合成的酯。其中脂肪醇大多含有16-36个碳原子,脂肪酸绝大多数为C24-C36饱和直链脂肪酸。②蜡状物:由长链脂肪酸和基酸或多能醇缩合成的酯。前者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与油脂共存,后者主要存在于动物体中。③脂肪烃的混合物等。蜡的 ...
泛指基部直径不超过高度的一种突起。或指组织中具有石细胞群的植物药材折断时有砂砾样的小突起,如肉桂等。
系指药材的提取物(浸膏)制成干燥颗粒状的内服制剂(有时含有大量蔗糖),称为颗粒剂,如感冒清热颗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