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搜索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
>
实验问答
>
全部
实验问答
22,504,282 科研人在看
科研学霸天团,48小时有问必答
我要提问
全部
细胞
免疫
蛋白质
PCR
DNA
RNA
微生物
动物
遗传
生物信息
其他
问
求助大佬,胶体金半定量,怎么测出那种某个范围值的结果
sswei
胶体金标记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免疫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ique) 主要利用了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紫色斑点,因而用于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
2 回答
364 围观
2 回答
364 围观
去回答
问
血清解冻后发现有絮状沉淀物出现,该如何处理。
loveliufudan
当血清解冻后出现絮状沉淀物时,这可能是由于血清成分的凝集或沉淀引起的。处理这种情况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 离心:将含有絮状沉淀物的血清样品进行离心。通过离心,可以分离出絮状沉淀物,并使血清变得清澈。2. 过滤:将离心后的血清通过滤器进行过滤。使用合适孔径的滤器,可以去除较大的颗粒和沉淀物,得到更清晰的血清。3. 冷藏:如果您怀疑絮状沉淀物是由于血清不稳定而引起的,可以考虑将血清在低温下冷藏一
3 回答
2498 围观
3 回答
2498 围观
去回答
问
重叠延伸pcr
loveliufudan
有几个可能导致浓度低的原因和解决办法:1. 模板浓度问题:你在第一步PCR中使用三个片段以相等的摩尔比例作为模板,但没有加入引物。由于没有引物的引导,可能只有部分模板成功扩增。这可能导致模板浓度较低,从而影响下一步PCR的效果。解决办法是在第一步PCR中添加引物,使得每个片段都能够扩增。2. 引物选择和浓度问题:你在第二步PCR中添加了上下游引物,但提到引物含有酶切位点,同时Tm值较高。高Tm值的
2 回答
2145 围观
2 回答
2145 围观
去回答
问
求解~阴性对照组细胞死亡
土井挞克树
可以考虑降低阴性组的细胞密度,考虑是细胞密度太大了
2 回答
460 围观
2 回答
460 围观
去回答
问
克隆形成实验拍照技巧
balalaLy
正常就是倒扣过来拍的,也可以用扫描仪来扫。
3 回答
3721 围观
3 回答
3721 围观
去回答
问
提取脐带血cd34细胞
土井挞克树
可以用红细胞裂解液把红细胞裂解掉,然后再离心去除
2 回答
603 围观
2 回答
603 围观
去回答
问
求助:TGF-β1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有效浓度
土井挞克树
文献的浓度是参考浓度,建议你提高浓度直到测出阳性
2 回答
607 围观
2 回答
607 围观
去回答
问
血细胞形态分析仪与人工镜检的一致性分析
loveliufudan
相关性达到80.143%是一个很好的结果,这表明两种方法在血细胞形态分析方面具有相似的能力和准确性。有一致性的结果对于研究和临床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表明使用血细胞形态分析仪可以取代或辅助人工镜检,并且能够提供可靠和一致的结果。这对于大规模的样本分析、时间敏感的实验或需要快速结果的临床环境非常有价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性仅仅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代表绝对的准确性。在使用血细胞形态
2 回答
437 围观
2 回答
437 围观
去回答
问
请教大神,流式细胞出现相反结果
loveliufudan
以下是可能导致此结果的一些原因:1. 技术问题:在进行流式细胞术时,可能存在实验技术方面的问题。例如,细胞处理、染色、孵育或流式仪设置等方面可能存在误差或操作问题。建议仔细检查实验操作和流程,确保每个步骤都得到正确执行。2. 细胞反应和补偿:敲低目标分子的siRNA可能会导致细胞产生反应或补偿机制。细胞可能通过增加目标分子的表达或激活相关信号通路来对siRNA引起的抑制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可能导致目
2 回答
584 围观
2 回答
584 围观
去回答
问
镇痛实验动物性别如何选择
loveliufudan
在进行镇痛实验时,动物性别的选择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虑因素:1. 生理差异:雌性和雄性动物在生理上可能存在差异,包括激素水平、免疫系统响应等。这些差异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根据你的研究目的,你可能需要考虑这些生理差异,并选择合适的性别来控制潜在的干扰因素。2. 雌性动物的周期变化:对于某些类型的实验,特别是涉及到激素敏感性的实验,比如疼痛敏感性的研究,雌性动物的生
3 回答
1385 围观
3 回答
1385 围观
去回答
问
怎样检测受体活性
loveliufudan
确定受体活性的最优剂量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和测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实验设计,可用于评估受体活性并确定最佳剂量:1. 结合测定法(Binding Assays): - 结合测定法可用于评估受体与其配体之间的亲和力和结合能力。常用的方法包括放射性配体结合测定(Radioligand Binding Assay)和荧光标记配体结合测定(Fluorescence-labeled Ligand
2 回答
1213 围观
2 回答
1213 围观
去回答
问
求助,如何向小鼠血管壁注射药物
土井挞克树
可以使用微量注射器向血管壁注射药物
1 回答
419 围观
1 回答
419 围观
去回答
问
心肌缺血再灌注
loveliufudan
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通常用于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修复过程。在14天后进行组织染色是评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常见做法之一。以下是可能导致你的TTC染色结果不明显或失败的几个可能原因:1. 缺血再灌注模型未成功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成功与否可能是首要的原因。如果缺血再灌注过程没有正确实施或没有达到预期的缺血程度,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不明显,因此TTC染色结果可能看不到明显的色彩变化。2.
2 回答
787 围观
2 回答
787 围观
去回答
问
细胞悬液
loveliufudan
细胞悬液在冰上保存的时间应该尽量短,以减少对细胞的不利影响。通常情况下,细胞悬液可以在冰上保存30分钟至1小时左右。这个时间可以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和实验要求而有所变化。细胞在冷冻或冰上保存时会遭受低温引起的应激,可能导致细胞的损伤或死亡。此外,冷冻或冰上保存时,细胞代谢减缓,可能会对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您需要更长时间的保存,建议将细胞悬液转移到液氮或液氮气相保存,以确保更好的冷冻
3 回答
1327 围观
3 回答
1327 围观
去回答
问
请问要做肝脏脂代谢基因表达测定,需要送多少肝脏样本?
loveliufudan
对于肝脏脂代谢基因表达测定,所需的肝脏样本量可以因研究目的、实验设计和所选的实验方法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一般的指导原则:1. 根据实验方法选择样本量:不同的实验方法可能需要不同的肝脏样本量。例如,如果你计划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来测定特定脂代谢基因的表达水平,通常每个基因至少需要约100毫克的组织样本。但具体所需样本量可能因所选的基因数目、检测灵敏度和实验技术要求而有所变化。2.
2 回答
348 围观
2 回答
348 围观
去回答
问
创面感染呈绿色,除了绿脓杆菌,还可能是什么菌?
loveliufudan
除了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还有几种细菌可能导致创面感染并呈现翠绿色:1. 嗜酸乳杆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有时可以引起翠绿色的脓液。2. 嗜麦芽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这种细菌可以引起多种创伤感染,有时导致绿色分泌物。3. 肠杆菌属细菌(Escherichia coli):某些株型的大肠杆菌可能会引起创面感染,并产
2 回答
472 围观
2 回答
472 围观
去回答
问
如果用小鼠的不同组织进行切片和X-gal染色,观察到的蓝色细胞一定是衰老细胞吗?为什么?
sswei
常常检测SA-β-gal的活性将衰老的细胞和处于分裂静息期或者是终末分化状态的细胞区分开来,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细胞衰老的标志物之一。SA-β-gal检测方法主要分为细胞化学染色法和荧光法,人为给予β-gal作用底物X-gal和pH6的环境,衰老细胞可以在β-gal的作用下,将底物转变为深蓝色,使得发生衰老的细胞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这种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SA-β-gal在正常
4 回答
1313 围观
4 回答
1313 围观
去回答
问
降解酶的选择该怎么进行实验
loveliufudan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比较不同种类和酶活的酶对同一底物的降解效率是可行的。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实验设计:1. 选择底物:确定您要测试的底物,这是酶反应的目标物质。确保底物选择合适,能够被待测试酶降解,并且可以在实验条件下进行检测。2. 选择酶:选择一组具有不同种类和酶活的酶。可以通过文献调研或者专业知识来选择这些酶。确保这些酶能够催化底物的降解,并且在实验条件下稳定活性。3. 设计酶反应实验:为每个酶准备
3 回答
602 围观
3 回答
602 围观
去回答
问
SPR实验,蛋白相互作用
是TTT
含量比较多的话透析的话比较好,以免影响最终结果
3 回答
1377 围观
3 回答
1377 围观
去回答
问
THP-1细胞变大是什么原因?
汤姆卜丽波
感觉是你的密度比较大,营养跟不上,有细胞老化死亡细胞碎片
4 回答
586 围观
4 回答
586 围观
去回答
1
•••
180
181
182
183
184
•••
1004
跳至
页
意见反馈
合作咨询
提问
扫一扫
实验小助手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