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体

一、基本原理: 染色程序分为两步,第一步,用未知未标记的抗体(待检标本)加到已知抗原标本上,在湿盒中37℃保温30 min,使抗原抗体充分结合,然后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第二步,加上荧光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或抗IgG. IgM抗体。如果第一步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就会和已结合抗原的抗体进一步结合,从而可鉴定未知抗体。 二、试剂与仪器: 1.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荧光实验的几个问题

1、问:做间接法免疫荧光染色,要怎么设置对照? 参考见解:最好是同一视野在未用荧光激发下进行对照,看是否非特异性染色。 (1)空白对照:如果你作的是石蜡切片的免疫组化,这一个对照必须有,目的是看自发荧光。脱蜡后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2)阴性对照:标本直接滴加二抗,呈阴性反应。 (3)抗原对照:标本加同种动物的未免疫血清,以PBS冲洗后,在加抗免疫球蛋白荧光抗体。因未免疫动物的血清中无特异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荧光双标技术中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免疫荧光的标本制作的基本程序同DAB显色的免疫组化,不同点如下: 1. 免疫荧光不需要使用双氧水处理,封闭和一抗孵育与其它相同。 2. 免疫荧光的二抗使用不同荧光标记的二抗孵育,孵育时间根据抗体的工作浓度确定。 3. 二抗孵育之后充分洗片后即可贴片、封片和观察。 4. 免疫荧光在封片使用专用封片剂或甘油:0.01MPBS (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荧光技术之染色方法

一、制片 选无自发性荧光的石英玻片或普通优质玻片,洗净后浸泡于无水乙醇和乙醚等量混合液中。用时取出用绸布擦净。将待检样品如组织块剪成适当大小印压于玻片上。也可采用冰冻切片或石蜡切片样品。 二、固定 除研究细胞表面抗原或不稳定抗原可不固定外,一般均应固定。 固定的作用有三: 1. 防止标本从玻片上脱落。 2. 除去防碍抗原-抗体结合的类脂,使抗原抗体结合物易于获得良好的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荧光技术之荧光显微镜检查方法

1、荧光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是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基本工具,分透谢和落射二种类型,落射光无需镜内操作,方便、效果更好。它是由超高压光源、滤板系统(包括激发和压制滤板)和光学系统等主要部件组成。是利用一定波长的光激发标本发射荧光,通过物镜和目镜系统放大以观察标本的荧光图像。 2、荧光显微镜标本制作要求 (1)载玻片 载玻片厚度应在0.8~1.2 mm之间,太厚的玻片,一方面光吸收多,另一方面不能使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三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操作步骤

免疫荧光染色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显示目的蛋白,主要包括蛋白和一抗结合,其次是带有荧光基团的二抗识别并结合一抗,荧光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荧光,下文主要列举了三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的实验步骤。 一、zo-1的免疫荧光,步骤如下: 1. 细胞在盖片上生长融合到95%-100%时,从孵箱中取出。 2. 用预温的1×PBS洗3次,每次10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室提高效率的神器

实验室的分析任务要求高质量,那就包括两个方面:1. 高质;2. 高量。高质是基本要求,高量就是效率问题。不同实验室,大件的仪器都差不多,诸如LC、GC,真正能提高效率的除了自动进样器以外,一些前处理用到的小东西非常重要。 1. 电动微量移液器 规格为1-100,1-1000,1-5000微升,可调速率,是加液好帮手。 2. 封口膜 封口的不二之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高效液相层析法(HPLC)

高效液相层析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离理论与经典的液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法一致,因而其塔板理论及动力学理论等都可用于高效液相层析。 1. 高效液相层析仪典型的高效液相层析仪包括输液系统、层析柱与检测系统三部分。流动相用一高压泵输入。 这种高压泵应满足以下条件: (1)流量恒定,无脉动,并有较大的调节范围。 (2)能抗溶剂腐蚀。 (3)有较高的输出压力,一般要达到15~300 kg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层析技术简介

(一)层析技术的原理 层析法是利用不同物质理化性质的差异而建立起来的技术。所有的层析系统都由两个相组成:一是固定相,另一是流动相。当待分离的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 由于各组分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与两相发生相互作用(吸附、溶解、结合等)的能力不同,在两相中的分配(含量比)不同,且随流动相向前移动,各组分不断地在两相中进行再分配。分部收集流出液,可得到样品中所含的各单一组分,从而达到将各组分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柱层析技术简介

一、简介 根据填充基质和样品分配交换原理不同,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是三种分离蛋白质的经典层析技术。 二、技巧和方法 1. 柱层析操作方法的选择 目前,柱色谱分离的操作方式,主要包括常压分离、减压分离和加压分离3种模式。常压分离是最简单的分离模式方便、简单,但是洗脱时间长。 减压分离尽管能节省填料的使用量,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填料会使溶剂挥发,并且有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层析技术概念、原理、分类(凝胶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

一、概念 利用混和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吸附力、分子形状、大小、分子极性、分子亲和力以及分配系数)的差异,在物质经过两相中进行分离的一种技术。 本世纪初(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M.C.Jber发现并使用这一技术证明了植物的叶子中不仅有叶绿素,还含有其他色素,实际上他使用的吸附层析。现在层系法已成为生化、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领域有效的分离、分析工具之一。 二、原理 具体过程: 可分离物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共沉淀的具体注意事项

注意的问题: (1)细胞裂解采用温和的裂解条件,不能破坏细胞内存在的所有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多采用非离子变性剂(NP40或Triton X-100)。每种细胞的裂解条件是不一样的,通过经验确定。不能用高浓度的变性剂(0.2%SDS),细胞裂解液中要加各种酶抑制剂。 (2)使用明确的抗体,可以将几种抗体共同使用。 (3)使用对照抗体: 单克隆抗体:正常小鼠的IgG或另一类单抗 兔多克隆抗体:正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共沉淀技术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体,与抗原形成特异免疫复合物,经过洗脱,收集免疫复合物,然后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 但这种方法有两个缺陷:一是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沉淀原理

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tein A/G"特异性地结合到抗体(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开发出来的方法。目前多用protein A/G预先结合在argarose 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G就能达到吸附抗原的目的。通过低速离心,可以从含有目的抗原的溶液中将目的抗原与其它抗原分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共沉淀实验步骤

免疫共沉淀样品制备: 1. 电转染CO-IP质粒入60 cm2培养瓶,表达48h; 2. 吸干培液; 3. 加入预冷的RIPA Buffer(0.5ml/60 cm2培养瓶),冰上孵育10~3 0min; 4. 用预冷的细胞刮子将细胞从培养皿或培养瓶上刮下,把悬液转到1.5EP管中; 5.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共深沉(Co-IP)

一、原理: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技术是检测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基本原理是以细胞内源性靶蛋白为诱饵,将靶蛋白抗体与细胞总蛋白进行共孵育,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随后加入能够与抗体Fc段结合的proreinA/G(预先结合固化在琼脂糖小珠上),形成“结合蛋白-靶蛋白-靶蛋白抗体-proteinA/G小珠”复合物,纯化该复合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共沉淀简介

免疫共沉淀(Co- Immunoprecipitation Co-IP)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的Protein A或G特异性地结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开发出来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兴趣蛋白的抗体,孵育后再加入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结合于Agarose珠上的Protein A或G,若细胞中有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目的蛋白,就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复合物:“目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胞培养常用培养基及基本特性

1、RPMI-1640 Medium RPMI-1640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特殊造血细胞、正常或恶性增生的白细胞,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是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培养基。主要用于悬浮细胞培养。其它像K-562、HL-60、Jurkat、Daudi、IM-9等成淋巴细胞、T细胞淋巴瘤细胞以及HCT-15上皮细胞等均可参考使用。 2、Minimum Essential Medium(MEM) 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常用溶液配制

一.常用贮液与溶液 1mol/L亚精胺(Spermidine): 溶解2.55g亚精胺于足量的水中,使终体积为10ml。分装成小份贮存于-20℃。 1mol/L精胺(Spermine):溶解3.48g精胺于足量的水中,使终体积为10ml。分装成小份贮存于-20℃。 10mol/L乙酸胺(ammonium acetate):将77.1g乙酸胺溶解于水中,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常用培养基及成分

1. Acetobacter Medium (醋酸菌培养基) Glucose (葡萄糖) :100 g ; Yeasst extract (酵母膏) :10 g; CaCO3:20 g ; Agar (琼脂) :15 g; Distilled water (蒸馏水) 1 000 ml Adjust (调) pH to 6.8。 适用范围:恶臭醋酸杆菌混浊变种。 2. N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