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通透载体 ionophore
互联网
747
指溶于膜的脂质内具有使离子容易透过膜的抗菌物质。例如,从放线菌中得到了一些抗菌物质,在线粒体中能以 10-9 M这样低的浓度,引起能量共轭的碱金属离子的蓄积,并可使由磷脂组成的人工膜的电导率显著增高。普雷斯曼( B. C. Pressman, 1968)认为,离子通透载体可分为以下三类:缬氨霉素型,聚乙烯的尼日利亚菌素型和环状多肽的丙甲菌素型。它们都具有环状结构,而且氧原子都朝向内侧排列,由于它与阳离子之间的偶极子作用,阳离子被包含在里面,通透载体向外侧伸出疏水基团,容易溶于膜的脂质,因此可以搬运离子。还有另外的机制,认为由于载体分子的集合,有如在膜中构成贯通膜的孔道,因而离子得以通过。通透载体对离子具有选择性,这是由于载体的环状结构内部的大小及离子水合或非水合状态时的大小间的关系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