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感度曲线 visibility curve
互联网
当可见光增强时,随着亮度同时有颜色感觉。如果是同一波长。则光越强,亮度也越高,若波长不同,即使光强相同,感觉到的亮度也不一样。对于黄昏视觉,把每一波长刚能察觉的能量的倒数定为视感度。对于昼间视觉,则先确定一个适当亮度的标准光,再用各波长的光与之比较,以感觉的亮度恰好相等时所用能量的倒数定为视感度。如果取横轴表示共同的波长,而后者的极大值约560毫微米(黄绿区),向光谱两侧(长、短波)逐渐降低;前者极大值约510毫微米(绿区)。也向光谱两侧逐渐下降。两曲线均呈钟形,左右错位,这样的曲线称为视感度曲线。在明处和暗处时视感度的绝对值虽不同,但均以各自的极大值为1来绘制曲线。在通常的明光谱中黄绿色看起来最明亮,两端较暗,这并非是由于各波长能量强弱的不同,因即使是等能光谱也能观察到这种现象,所以是由于生理学上的原因。在黄昏时,光是红色的看不到,而蓝色看起来却比较亮,月光似带蓝色,这些事实表明当光弱时网膜敏感度向短波段位移,称为蒲金野( Purkin-je)现象。这一现象在网膜的中心区不会发生,而是发生在周边区,与网膜内两种视细胞,即杆细胞和锥细胞分布的区域差异相对应。杆细胞所包含的视紫红的吸收曲线与暗适应的周边视感度曲线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