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登录|
  • 免费注册
    |
  • 我的丁香通
    • 企业机构:
    • 成为企业机构
    • 个人用户:
    • 个人中心
  • 移动端
    移动端
丁香通 logo丁香实验_LOGO
搜实验

    大家都在搜

      大家都在搜

        0 人通过求购买到了急需的产品
        免费发布求购
        发布求购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4.18 丁香实验科研资讯早报(每日更新)

        丁香园

        1283

        4.18 丁香实验科研资讯早报(每日更新)


        ① Nature挑战长期观点:死去了还可以恢复大脑功能

        耶鲁大学科学家最新报告称,他们在死亡4小时后,恢复了猪的大脑中循环系统和细胞活性,之前长期以来科学家都认为死亡后某些脑功能会停止作用,而且这是不可逆转的,这项新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4月18日Nature杂志上。

        研究人员从肉类加工厂获得了死后猪大脑,进行分离后用专门设计的化学溶液浸泡,结果发现许多基本的细胞功能恢复了。


        ② Nature发布“癌中之王”重要研究成果——发现关键蛋白

        近期,由Pancreatic Cancer Collective赞助,Salk研究所Tony Hunter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公布了一项重要新成果:发现胰腺星状细胞(PSC's)与胰腺癌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被“利用”,因为存在一种关键蛋白。同时研究人员还指出这项研究将有助于研发针对胰腺癌治疗的新靶向策略。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4月17日的Nature杂志上。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虽然目前其化疗敏感性与有效率有所提高,但是缺乏实用而简便的个体化选择指标,科学家们希望能找到新的治疗靶标。

        胰腺癌间质中的肿瘤微环境含有许多细胞,但主要是由PSCs组成,这些细胞与胰腺癌细胞相互作用并导致肿瘤进展和转移。Hunter博士研究组的研究重点是进一步研究PSCs和胰腺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发现了一种称为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关键蛋白,负责癌细胞中PSCs的激活。

        在正常胰腺中,LIF蛋白水平检测不到,但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组织中显著升高。研究人员在小鼠和人胰腺癌组织中也发现,LIF水平在活化的PCS细胞中升高,这表明PSC能负责LIF的产生。

        “如果我们能够在药理学上或遗传上阻断LIF,那么就可以减缓肿瘤的进展和转移,从而更容易进行化疗,并延长生存期,”Hunter博士说。


        ③ Nature子刊:多个平台全面鉴定结构变异

        结构变异(SV)对人类基因组多样性的贡献比其他任何形式的遗传变异都要大。然而,这种变异很难用短读长测序和普通算法来鉴定。于是,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联盟(HGSV)的研究人员采用多种工具和技术来鉴定三个trios家系的结构变异。


        ④ 单基因突变与人类肥胖有关

        保持健康的体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好地了解身体如何调节食欲有助于将体重秤向健康侧倾斜。为实现这一目标,贝勒医学院和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报道,SRC-1基因通过调节下丘脑(大脑的食欲中心)神经元的功能来影响体重控制。


        ⑤ 肝细胞是如何抵御病毒攻击的?

        据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和东京都医学研究所(TMIMS)的研究人员称,一种叫做IRF1的蛋白质使肝细胞对甲型肝炎、登革热和齐卡病毒等RNA病毒的感染具有天生的抵抗力。肝细胞中的IRF1蛋白会调控RARRES3,这种酶在A型肝炎病毒试图在细胞中表达时,会攻击病毒。该结果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上。


        ⑥ 杜克大学开发新细胞成像技术——“瞬留条形码”

        杜克大学开发了一种成像技术,可以让人们同时观察细胞内部的各种分子,同时观察几十种不同的分子活动——通过给它们贴上短链的发光DNA标签,这些DNA会随着自身独特的节奏闪烁。


        ⑦ 又一重击!Nature指出CRISPR碱基编辑器会诱导大范围脱靶效应

        麻省总医院(MGH)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说,近年来开发的几种CRISPR碱基编辑器(靶向单个DNA碱基)会导致靶标DNA以外,RNA的大范围脱靶效应。同时这一研究小组也研发了一种工程化新碱基编辑器,能显著降低RNA编辑的发生率,提高靶标DNA编辑的精确度。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4月17日的Nature杂志上。

        “大多数关于脱靶基因编辑的调查都集中在DNA上,但我们发现这种技术也可以诱导大量的RNA改变,”文章通讯作者,MGH病理学系J. Keith Joung博士说,“这一令人惊讶的发现表明,当分析基因编辑在细胞中的意外脱靶效应时,不仅要考虑遗传改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构建选择性减少脱靶RNA编辑的突变,来减少脱靶效应,同时保留预期的靶向DNA活性。”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