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话读懂一篇 CNS,寒冷不仅让人起鸡皮疙瘩还生发;尘螨过敏?这里面的机制是这样的...
又是一个愉快的周末即将结束,小编特地为大家推荐分享多篇顶级期刊研究,持续关注我们的「三句话」栏目,开阔视野,文章赶超「小学生」不是梦!
1,冷冻生发 —— 让人产生「鸡皮疙瘩」的细胞类型竟然还能调控毛囊干细胞
「鸡皮疙瘩」真名立毛反应(piloerection),主要由毛囊、竖毛肌(APM)、交感神经的协调反应产生,涉及了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和神经细胞的交互作用。7 月 16 日发表在 Cell 的文章发现,毛囊通过毛囊干细胞(HFSC)分泌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 SHH)指导竖毛肌 - 交感神经 Niche 形成。而 APM 维持 HFSCs 的交感神经分布,交感神经通过类突出接触和去甲肾上腺素激活 HFSCs。寒冷不仅能刺激产生「鸡皮疙瘩」,还能促进毛发生长。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Plus
2,Cell 报道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起源及增殖状态
人类大脑皮层的大小和复杂性在进化过程中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灰质的扩增和人类神经发育与前体细胞多样性相关,但是少突胶质细胞的生成及白质的扩增知之甚少。在这项研究中,UCSF 的研究者 Wei Huang 及其团队详细报道了人类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来源、增殖和分散的特性被探索,并为人类大脑中的白质扩张和髓鞘形成提供了见解。
图片来源:Cell
3,新冠研究仍占据本周 CNS 最大篇幅
新冠疫情在国内得到了有效控制,今日北京的风险等级也得到了下调,但是在世界范围内仍是非常严峻。本周 CNS 刊登了大量的新冠相关研究,学术君在此集中报道。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及黄维金共同通讯在 Cell 在线发表题研究论文,观察了 80 个变体和 26 个糖基化位点的修饰性,以期对康复期患者的中和抗体和血清的感染性和反应性。D614G 以及同时包含 D614G 和另一个氨基酸变化的几个变体,更具感染性。大多数在受体结合结构域具有氨基酸变化的变体感染力较小,但包括 A475V,L452R,V483A 和 F490L 的变体对某些中和抗体产生抗性。N234Q 对中和抗体具有明显的抗性,而 N165Q 变得更加敏感。这些发现可能对疫苗和治疗性抗体的开发有价值。
图片来源:Cell
华中科技大学邬堂春,王超龙及哈佛大学 Xihong Lin 共同通讯在 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研究论文,首次系统重构了武汉全市的新冠传播动力学。考虑到症状前的传染性,确诊率,传播率和人口流动,该研究确定了暴发的两个关键特征:高隐蔽性和高传播性。
2020 年 7 月 17 日,赖圣杰、Nick Ruktanonchai 及 Jessica Floyd 共同通讯在 Sciecne 在线发表题为 Assessing the impact ofcoordinated COVID-19 exit strategies across Europe 的研究论文, 在新冠疫情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效果和协同解禁策略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plus
4,狗狗为什么特别会认路?可能是因为他们有地球磁场导航系统
我们都知道狗狗们的嗅觉通常被认为是他们进行认路、寻迹的利器,但是最新的研究发现他们可能还有更高科技、但常常被忽视的感觉系统 —— 如同一个磁场罗盘!这种感觉似乎可以让他们利用地球磁场在不熟悉的地形上计算捷径。
图片来源:Science
5,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许将实现可预测、可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引起衰弱性疼痛和不可逆的关节损伤,还有其他症状。据估计,在美国有 130 万人罹患此病,其中女性罹患此病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多。最新的研究发现新鉴定出的一类 PRIME 细胞可缓解 RA 导致的关节炎症。
图片来源:Science
6,解构实体瘤形成过程中的 IL-33–TGF-β niche 信号通路循环
产生实体瘤的癌细胞常常驻留在特殊的微环境中,其中包含着支持肿瘤生长和进展的生长因子,然而肿瘤细胞在这个所谓的「Niche」吸引和维持这些生长因子的机制尚不清楚。通过对鳞状细胞癌小鼠模型的研究,Taniguchi 等人发现了一个由特定肿瘤细胞启动的信号环,该信号环在暴露于转化生长因子 (TGF- adm) 时更具侵袭性。他们显示肿瘤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白介素 - 33,诱导附近的髓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这些巨噬细胞反过来释放 TGF - 巨噬细胞,再反馈到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细胞的恶性发展。
图片来源:Science
7,基因编辑开创者 Doudna 带来 CRISPR 重大革新!大小仅传统一半,递送系统变革在即 (推荐阅读)
Jennifer A. Doudna 研究组在 Science 发表其最新研究,报道了一种具有功能的最小化 CRISPR-Cas 系统,仅由一个约 70kDa 的蛋白 CasF,CRISPR 排列组件(巨大噬菌体基因组中特异性编码)组成。这种超紧凑(hypercompact)系统在体外系统、人类细胞以及植物细胞中都具有活性,并且相对其他 CRISPR-Cas 蛋白具有更强的靶点识别能力。
图片来源:Science
最惹人瞩目的是,这个系统在具有基因编辑及 DNA 检测的功能的同时,仅仅只有 Cas9 和 Cas12a 基因编辑酶的一半分子量,这对于基因编辑的细胞递送能力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极大的丰富了基因编辑工具,可能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8,室内尘螨过敏?这里面的机制是这样的
你是否早晨醒来后流着眼泪和鼻涕?这就可能是你对室内尘螨过敏。
Smole 等人在 Nature Immunology 的最新报道发现, 高度保守的急性期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 A1 (SAA1) 乃是螨脂肪酸结合过敏原 p13 和 Blo t 13 的可溶性模式识别受体。这些过敏原破坏脂质稳定的 SAA1 六聚体,采用单体状态优先结合甲酰肽受体 2 (FPR2),FPR2 的激活进而激活上皮细胞释放强效致敏细胞因子白介素 - 33。
这项工作为研究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同时也为其他 SAA1 相关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潜在的见解。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Plus
9,Nature 报道「饿死乳腺癌」,禁食模拟饮食大显身手!
2020 年 7 月 15 日,来自意大利 IRCCS Ospedale Policlinico San Martino 的 Alessio Nencioni 带领团队在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 Fasting-mimicking diet and hormone therapy induce breast cancer regression 的论文,报道了禁食模拟饮食(fasting-mimicking diet,FMD)与激素疗法联用可以帮助乳腺癌治疗以及降低激素治疗的耐药性,将「饿死癌细胞」与临床的距离再拉近了一步。
图片来源:Nature
10,Nature 重大发现,Pol II 在核仁中的新功能,突破常识
2020 年 7 月 15 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Karim Mekhail 研究组在 Nature 杂志上发表文章,发现人体细胞核仁内的 RNA 聚合酶 II 通过操纵 rRNAs 附近的基因驱动其表达,RNA 聚合酶 II 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酶 senataxin 协助产生 R-loops 发挥「护盾」作用阻止 Pol I 催化合成的破坏核仁组织和 rRNA 表达的正义基因间非编码 RNA(Sense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s, sincRNAs),揭示出 Pol II 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状况存在的潜在影响。
图片来源:Nature
11,同日两篇 Nature:衰老时细胞会发生什么变化?首个小鼠「衰老细胞图谱」诞生
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连发两篇论文,为我们带来了洞见。这两篇论文以小鼠为模型,以高达「单细胞」的分辨率,建立了其衰老的转录组图谱,并找到了在不同的器官中,衰老在分子层面上带来的特殊变化。(推荐阅读)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