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话读懂一篇 CNS,借酒浇愁愁更愁的科学依据是这样的,CART疗法潜在神经毒性曝光...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朱熹《劝学诗》
#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刷遍朋友圈,小编贴心的给大家带来#秋天里的第 N+14 篇文献#,秀恩爱有什么意思,关注我们的三句话栏目,转发秀出你的品味 ——(今日列表:国自然医学部放榜!)
1. 母亲的肠道微生物可以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Elaine Hsiao 课题组在 Nature 发表了题为 The maternal microbiome modulates fetal neurodevelopment in mice 的论文。研究人员使用无菌小鼠和去除肠道微生物的小鼠分别进行实验, 当母体缺少肠道微生物时,胎儿大脑中,许多参与轴突形成的基因表达量下降,出生后的小鼠在某些感官行为方面也比对照组小鼠差。肠道细菌产生的代谢物,可能会随着血液从母体内进入胎儿体内,来影响胎儿大脑发育。
能否找到方法让生出更聪明的宝宝,仿佛看到新一波保健品热潮在招手...
图片来源:Nature
2. 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的新发现,袁钧瑛团队报道可同时抑制细胞死亡并激活自噬的小分子化合物
包括阿尔兹海默症和渐冻症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ND)目前仍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哈佛医学院袁钧瑛教授课题组在 Nature 发表了题为 Modulating TRADD to restore cellular homeostasis and inhibit apoptosi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针对细胞稳态的失调而造成的病理蛋白的聚集,筛选到了靶向 TRADD 蛋白,可同时抑制细胞死亡和激活自噬的小分子化合物 Apostatin-1。该小分子可以恢复细胞稳态并促进病理蛋白聚集物的降解达到治疗效果。这项研究持续了长达八年的时间,不仅证明了有效性,还证明了靶向 TRADD 的安全性。
图片来源:Nature
3. CAR-T 治疗可能导致神经毒性误伤
Cell 发表了一篇斯坦福大学 Ansuman T. Satpathy 题为 Single-Cell Analyses Identify Brain Mural Cells Expressing CD19 as Potential Off-Tumor Targets for CAR-T Immunotherapies 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发现脑壁细胞能够持续表达 CD19,而脑壁细胞能够参与维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这一发现解释了靶向 CD19 的 CAR-T 治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造成严重的神经毒性。
图片来源:Cell
4. 结肠中的巨噬细胞具有长长的触手用来保护上皮细胞
之前的三句话分享过一篇关于肺中的巨噬细胞在肺泡间穿梭并清除异物的论文,本周,一个来自法国的科研团队在 Cell 发表了一篇题为 Macrophages Maintain Epithelium Integrity by Limiting Fungal Product Absorption 的文章,介绍了结肠巨噬细胞是如何保护上皮细胞的。这些 巨噬细胞具有能插入上皮中的「球囊样」突起(BLP),可感应和吸收结肠中的真菌毒素,避免上皮细胞受到侵害。
不同部位的巨噬细胞就像是不同的兵种,虽然负责守卫的组织器官不同,却能给身体海陆空全方位的保护。
图片来源:Cell
5. 将肿瘤细胞扼杀在摇篮中
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的 Ramanuj DasGupta 团队在 Cell 上在线发表题为 Onco-fetal Reprogramming of Endothelial Cells Drives Immunosuppressive Macrophag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的文章。研究人员通过 scRNA 测序技术检测分析了近 212,000 个细胞并绘制出了人类肝脏从发育到疾病的单细胞图谱。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肝癌的肿瘤微环境和胎儿肝细胞发育环境有相似的重编程系统,同时表明 VEGF/NOTCH 信号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肝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这就可以将肿瘤扼杀在它所形成的摇篮环境。
图片来源:Cell
6. Nature 综述,宿主 - 微生物在肠癌中的相互作用
高达 90% 的肠道疾病风险被认为是由于包括饮食在内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牛津大学 Fiona Powrie 等人在 Nature 发表了题为 Host–microbiota maladapta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的综述文章。
该文章从肠道屏障受损,免疫环境重塑以及微生物造成的遗传毒性等方面解释了微生物如何调节肿瘤的发生。未来的研究工作需要深入了解微生物群如何在肿瘤微环境中介导其作用,无论是通过直接影响 DNA 损伤和炎症,还是通过其他宿主衍生机制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肠癌 - 微生物相关的炎症调节系统汇总
图片来源:Nature
7. Science 封面,鸟儿其实也很聪明
两个来自德国的研究团队分别在 Science 上发表了关于鸟类大脑皮层的研究。Martin Stacho 及其同事的题为 A cortex-like canonical circuit in the avian forebrain 的文章表征了 鸟类大脑中神经元结构,而且这种纤维结构和回路与哺乳动物大脑皮质的层状结构极为相似。
在另外一篇题为 A neural correlate of sensory consciousness in a corvid bird 的文章中,Andreas Nieder 以及合作者发现 小嘴乌鸦的大脑皮层会像哺乳动物的前额叶皮层一样表现出似乎与视觉多产生的知觉相对应的神经活动。
这两项研究似乎指出在 3.2 亿年以前,鸟类和哺乳动物共同的祖先就已出现了具有复杂认知能力的大脑结构。
图片来源:Science
8. Science 背靠背,关注血吸虫病及其治疗研究
本周,美国德克萨斯州西南医学中心 James J. Collins III 团队在 Science 发表了两篇关于血吸虫的最新研究论文。题为 A single-cell RNA-seq atlas of Schistosoma mansoni identifies a key regulator of blood feeding 的论文展示了 血吸虫成虫的单细胞测序图谱,并发现血吸虫肝细胞核因子 4(hnf4)在发育和繁殖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潜在的治疗靶标。
另一篇论文题为 Large-scale RNAi screening uncovers therapeutic targets in the parasite Schistosoma mansoni。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 RNA 干扰技术筛选出一对能够调控 RNA 转录的蛋白激酶(TAO 和 STK25),通过靶向沉默这两种蛋白中任何一个,就可以达到杀虫效果。
血吸虫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Plus
9. 猪猪这么可爱,还能帮助器官移植
杭州启函生物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发表了一篇题为 Extensive germline genome engineering in pigs 的文章。启函生物的创始人 杨璐菡及其团队结合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和转座子技术,经过多轮改造最终培育出可用于临床的异种器官移植的小猪 3.0。这类小猪的器官可完全去除猪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并且与人有着更好的免疫兼容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讯作者杨璐菡仿佛拥有开挂的人生,她凭借生物竞赛报送北大,连发三篇 Science 后融资开办公司,入选福布斯 2014 年 30 岁以下 30 个科学疫疗领域领军人物。
图片来源: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10. 涨知识了,帕金森可根据起源部位分为两种亚型
丹麦奥胡斯大学 Per Borghammer 团队在 Brain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Brain-first versus body-first Parkinson’s disease: a multimodal imaging case-control study 的研究论文。通过对 37 位帕金森病人检测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患者的损伤首先发生在大脑的多巴胺系统而另一些患者肠道和心脏系统更早的出现损伤。因此, 根据发病器官的先后可将帕金森症分为脑优先型(自上而下)和身体优先型(自下而上)。这个发现对于研究不同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图片来源:Brain
11.「借酒消愁愁更愁」 是有科学依据的
最新一期的 Science Signaling 的封面文章解释了李白的那句「借酒消愁愁更愁」。这篇题为 Daily alcohol intake triggers aberrant synaptic pruning leading to synapse loss and anxiety-like behavior 的文章发现连续大量的酒精摄入使雄性小鼠的小胶质细胞选择性清除前额叶皮层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性突触,从而抑制神经传导,增加焦虑行为。有趣的是该研究团队来自盛产葡萄酒的葡萄牙,或许是悠久的红酒文化让启发研究人员开展了这项研究。
图片来源:Science Signaling
12. 喝茶能抗艾滋,这可不是爸妈朋友圈里转发的玄学文章
复旦大学朱焕章教授课题组在 EMBO Reports 杂志发表了题为 PEBP1 suppresses HIV transcription and induces latency by inactivating MAPK/NF-κB signaling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绿茶提取物 EGCG(绿茶茶多酚的主要组成成分)可以诱导激活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 1(PEBP1),并通过调控 MAPK/NF-κB 信号通路抑制 HIV 病毒复制。
图片来源:EMBO Re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