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是一种无电荷的直链大分子多糖,可非特异性地引起蛋白质沉淀。沉淀具有可逆性,被沉淀的蛋白质生物活性亦不受影响。不同浓度的PEG可沉淀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在pH值、离子浓度等条件固定时,蛋白质分子量越大,用以沉淀的PEG浓度越小。由于PEG6000对蛋白质沉淀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所以在IC测定中主要采用PEG6000。 PEG使IC沉淀的机理可能 ...
细胞受体结合免疫测定法是根据CIC可与某些细胞表面的Fc受体或补体受体结合而建立的细胞技术,这类方法有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强等优点,但需进行活细胞培养或细胞分离,影响因素多,重复性较差,目前仅适用于实验研究。此类技术有多种方法。 Raji细胞是从Burkitt淋巴瘤患者分离建株的B淋巴细胞系。可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细胞表面没有膜免疫球蛋白,Pc受体的亲和力很低,但有C3、C3b和C3d受体 ...
血清中有免疫复合物存在时,可与其本身的C1(内源性C1)结合。将被检血清56℃加热1h,能破坏结合的C1,空出补体结合位点。当加入豚鼠血清(外源性C1)及指示系统(致敏SRBC)时,CIC又可与外源性C1结合,使致敏SRBC的溶血被抑制。 1、试剂 (1)缓冲生理盐水 NaCl l7.00g,NaaHP04 1.13g,KH2P04 0.27g,蒸馏水溶解至100ml。用时取此液5mL,加蒸馏水9 ...
一﹑原理 溶血空斑实验是体外检测单个抗体形成细胞(B淋巴细胞)的一种方法,即将经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过的家兔淋巴结或小鼠脾脏制成细胞悬液,与一定量的SRBC结合,于37℃作用下,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能释放出溶血素,在补体的参与下,使抗体形成细胞周围的SRBC溶解,从而在每一个抗体形成细胞周围,形成肉眼可见的溶血空斑。每个空斑表示一个抗体形成细胞,空斑大小表示抗体生成细胞产生抗体的多少。由于溶血空 ...
1.原理 用神经氨酸酶和羧肽酶B处理EDTA抗凝血浆,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主要是去涎,羧肽酶B能切除以分子。、p链C端的碱性氨基酸,去除以副带,将经过两酶处理后的EIJE4抗凝血浆进行高压电泳,然后与抗C4血清作用形成沉淀带,将其漂洗后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参照第六届国际补体定型会议C4定型标准或C4标准血清,判断以的同种异型。 2.所需试剂 (1)羧肽酶B(carboxypept ...
1.原理与方法基本上和C4高压电泳及免疫固定技术一致,样本不需经神经氨酸酶和羧肽酶B处理,电泳时直接加10uL EDTA抗凝血浆。凝胶板规格为125mmX260mmX3mm,电泳时电压控制在85mA,时间3~4h或血红蛋白迁移至离加样孔5.5em处时,停止电泳。用1:4或1:2稀释的抗Df血清(AtlanticAntibodiesTATB,USA或上海长征医院产品)进行免疫固定。依照Mauff提出 ...
1.主要试剂 (1)羊抗人C4抗血清:按说明书所示单扩效价扩大2—4倍稀释,或分别用含不同浓度抗体的琼脂糖凝胶浇板,选择峰高、清晰度适当的抗体浓度为最适工作浓度。 (2)羊抗人B因子抗血清:按说明书所示单扩效价扩大3—5倍稀释,也可按选择C4抗血清稀释浓度的方法确定最适工作浓度。 (3)电泳缓冲液:称取10.30g巴比妥钠,1.83g巴比妥,溶于1 000mL蒸馏水中。此液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免疫学会报告,30多种补体成分中通常只需检测C3、C4、Clq、B因子和C1酯酶抑制物等5种成分。 测定方法大致可分为免疫溶血法和免疫化学法。免疫溶血法主要根据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1gM、IgC型)结合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导致细胞溶解。抗原为SRBC,抗体为兔或马抗SRBC的抗体,即溶血素。二者在反应体系中称为指示系统。 使用的补体有两种,一 ...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即抗原特异性方法和抗原非特异性方法。前者通过区别游离的抗原和与抗体结合的抗原,选择性测定含有某种特定抗原的IC。在已知由某种抗原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的疾病中,可应用此类方法。 抗原非特异方法,则不考虑形成IC抗原的性质,根据免疫球蛋白分子在结合抗原以后发生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进行检测。由于体内形成的CIC可能涉及多种抗原—抗体系统。 ...
免疫复合物(IC)是抗原和相应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IC对人体是有益的,如病原体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的IC更易被单核细胞吞噬并清除。但如果IC因某些原因在体内不能被迅速清除,则会在局部沉积,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参与下,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最后导致组织损伤,出现临床症状,称为免疫复合物病(ICD)。肝脏是产生单核-巨噬细胞的重要器官,绝大部分的IC形成后,均在肝内被 ...
抗原和相应抗体结合形成的物质称为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和补体、其他免疫活性物质结合,沉积在血管壁,可导致组织损伤及血管炎,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如红斑狼疮,由于免疫复合物能在循环血液中检测到,故称之为循环免疫复合物。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虽无特异性诊断意义,但对病情的活动性判断和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临床常用的两种。 1、聚乙二醇法:循环免疫复合物与聚乙二醇作 ...
【摘要】 目的 探讨循环免疫复合物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脑梗死患者血中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G与CMV-IgM)及衣原体抗体(CP-IgG),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循环免疫复合物显著升高(P﹤0.01),其中CMV-IgM在发病早期明显升高(P﹤0.01),随着病情康复,其水平逐渐下降。CMV-IgG和CP-IgG也呈现类似变化。 ...
一、基本原理 溶血空斑试验,又称空斑形成细胞(Plague Forming Cell PFC)试验,是一种体外检测抗体形成细胞的方法。将一定量洗涤过的绵羊红细胞注射入小鼠腹腔,四天后将小鼠杀死,取脾脏制成脾细胞悬液,内含抗体形成细胞。然后将脾细胞、绵羊红细胞,补体混合孵育。由于PFC所分泌的抗体和绵羊红血球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补体作用下可使红细胞溶解,于特制的小室内形成肉眼可见的溶血空斑。 ...
一、实验原理 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如正常细胞、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靶细胞膜损伤,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死亡。染料(例如:伊红-Y、台盼蓝)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细胞着色,故可用于指示死细胞或濒死细胞,而活细胞不着色。此即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利用细胞毒试验可以检查细胞膜抗原,亦可鉴定抗体的特异性。 本实验中,Thy-1抗原是小鼠胸腺T细胞特异 ...
提要 本实验旨在观察补体系统在有氧运动影响下的应答性特征及适应性变化,并解释变化的可能机理。受试者为16名未经运动训练的大学女生,连续从事有氧运动8周,结果发现,C3和C4几乎不受一次性负荷影响,且随有氧运动进行,在前4周逐步降低,第6周出现一过性回升,但随即跌至更低水平。表明机体在有氧运动初期有一个免疫低下期。这些现象与运动应激与适应过程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相互作用有关。 关键词 ...
50%溶血试验即求得能使50%致敏羊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最小量血清,然后计算出每毫升血清中补体含量。 以补体量作为横坐标,溶血百分数作为纵坐标,可得到一个清晰的“S”形曲线。在50%溶血周围,线段近似一条直线。因此当补体用量稍有变动,就可对溶血程度发生很大影响。所以用50%溶血作为终点要比100%溶血更为敏感。 50%溶血试验定血清中补体含量用以下公式表示: 该公式可以从Von Krogh 方程 ...
绵羊红细胞(SRBC),与相应抗体(溶血素)结合后,可激活待检血清中的补体而导致SRBC溶血。其溶血程度与血清中补体的含量和功能有关。由于补体含量与溶血程度之间呈正相关,但不是直线关系,而呈S曲线关系,故通常取反应曲线中间部位即50%溶血(CH50)为判定终点。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的是补体的经典途径,C1~9任何一种成分缺陷都可使CH50降低,所以此实验反映了总补体的活性。 材料 磷酸缓冲盐水( ...
(一)预备试验 1.绵羊红细胞悬浮液的制备 通常用公绵羊红细胞,将绵羊血液采集于带有玻璃珠的无菌容器中,充分振摇,使脱去纤维,此时血液失去凝固性,称脱纤血。 亦可用阿氏液保存血液,阿氏液配方如下: 葡萄糖 24.60g 氯化钠 5.04g 柠檬酸钠(含2个分子结晶水) ...
本试验采取热法血清稀释法。每滴相当于0.02ml,总量为6滴,相当于0.12ml。 1.抗原 系各型菌株培养物多价抗原,按瓶签说明倍数稀释。 2.溶血素 正式试验时使用2个工作单位。 3.补体系冻干补体 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5基础稀释。在溶血素效价测定和补体效价滴定时均作1︰60稀释,在正式试验时,用2个工作单位。 4.1%的红血球悬液,用灭菌生理盐水洗涤与配制。在使用时与等量含2个 ...
摘要 目的是通过检测不同年龄组健康老年人补体C3、C4水平,以探讨年龄及性别因素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900名长春市50-89岁健康人进行补体C3、C4测定,同时检测99名45岁以下的健康人群作对照。结果 显示各项指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5)只有80-90岁年龄组与其它各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ndefined为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3.1在以往的科教书或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