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凝集实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数量和浓度的度量是免疫系统感知的重要方面

数量和浓度的度量是免疫系统感知的重要方面 有效的抗体应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抗原的剂量,过高或过低的抗原浓度不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被称之为低带耐受和高带耐受,机制之一是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感知具有量上的敏感性。在这个意义上,耐受的产生也是一种免疫调节。抗体应答的产生依赖于初次免疫时抗原的剂量过低高和过高剂量引起不应答状态,分别称为低带耐受和高带耐受。 剂量对免疫应答作用的例子很多,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网络平衡阈值的跨越及对增殖信号的感应

网络平衡阈值的跨越及对增殖信号的感应 早在20世纪初,PaulEhrlich就在有关抗体产生的侧链理论中提出,抗体形成细胞可表达结构各异的多种受体,一旦抗原出现,结构与之互补的受体分子通过与该抗原的结合,可使相应细胞产生并大量分泌同样类型的抗体分子。在Ehrlich绘就的一张示意图中,生动地展示了抗体生成细胞如何“知道”其受体已与抗原结合,并迅速做出应答。该示意图的下半部可见,参与结合的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TCRα链前体(pTα)在TCR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TCRα链前体(pTα)在TCR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T细胞分化、成熟的双阳性期中,随着TCRp链的表达,首先出现pTα。pTα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pTα是调控TCR基因表达及CD8和CD4表达的重要元件。 pTα的表达,可抑制另一β链基因的表达――等位排斥;刺激前T细胞的进一步分化、成熟;同时,pTα可促进TCR。链基因的重排;最终pTα可促进CD4和CD8分子的表达。【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NK细胞识别的丧失自我和压力诱导模式

NK细胞识别的丧失自我和压力诱导模式 1986年Karre提出“丧失自我”(missingself)假说,认为NK细胞是搜寻、攻击缺乏“自我”(absence。fself)的细范:此处的自我。主要指自身MHCI类分子。由于后者在体内绝大多数细胞表达,抑制性受体KIR和KLR的存在,有效地阻止了NK细胞对正常自身组织细胞的攻击。而对同种异型或异种细胞(KIR具个体特异性和种族特异性)的MHC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突触的形成和结构

TCR复合物识别APC表面的pMHC之后,使一些受体及其相连的胞内信号转导分子迅速被动员到T-APC的接触部位。首先是TCR复合物(TCR+CD3),也包括CD4或CD8辅助受体、CD28协同刺激受体,以及与跨膜受体相连的蛋白激酶等,它们从原先自由浮动的状态进入两细胞接触部分的中间地带成为cMASC。而辅佐分子LFA-1及其配体ICAM-1仍留在周边,发挥使T-APC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感染过程的临床表现

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就开始了感染过程。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决定病原体是否被清除,或是定植下来,并繁殖复制,进而引起组织损伤、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学改变。感染过程可有下列几种不同的表现。 一、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进人人体后,可被处于机体防御第1线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如胃酸)清除(霍乱弧菌),也可以由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被动免疫(来自母体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亲和层析的操作方案

免疫亲和层析的操作方案一、免疫亲和层析程序方案概述 免疫亲和层析可分为三个步骤:(1)将抗体与基质(微珠)共价交联并制备抗体亲和层析柱。(2)将抗原结合到抗体-微珠基质上。(3)抗原的洗脱。 第一步,先将单克隆抗体或经过亲和层析纯化的多克隆抗体以共价方式交联到固相基质(微珠)上。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使用未经纯化的多抗,因为从多抗层析柱上洗脱抗原非常困难,通常需要以适当的条件先使抗原变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从免疫亲和层析柱上洗脱抗原类型

从免疫亲和层析柱上洗脱抗原类型 实际上,从免疫亲和层析柱上洗脱抗原的操作比较简单,而且也比较迅速。主要工作是设计和摸索各种有效的洗脱条件。可以采用三种类型的方法进行洗脱,使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①使用较苛刻的条件;②加入模拟结合位点的饱和量小分子化合物,和/或③使用一种能引起构象改变而使抗原释放的试剂。 最常用的洗脱方法是基于破坏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键。洗脱条件可以较为强烈,使抗体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异种移植突破性进展:猪供体移植成功治愈大白鼠糖尿病

《每日科学》2010年6月29日报道 —— 科学家向治愈糖尿病的最终目标又迈出了一大步: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圣路易斯分院的研究人员将来自猪胚胎的胰腺细胞与成年猪的胰岛细胞移植给大白鼠,成功地减轻了大白鼠的糖尿病症状。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造血干细胞技术之“保存”

本文主要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的不同保存方法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鼠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小鼠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酶标方法

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发表了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于IgG定量测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开始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标抗体技术发展成液体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测定方法。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克隆抗体制备

单克隆抗体由可以制造这种抗体的免疫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细胞产生的,这种融合细胞即具有瘤细胞不断分裂的能力,又具有免疫细胞能产生抗体的能力。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电泳

【实验原理】 免疫电泳又称为γ球蛋白电泳或免疫球蛋白电泳技术,这是一种能够判断血液中三种免疫球蛋白IgM IgG IgA含量水平的实验方法。在这项实验技术中,首先利用蛋白质的分子量和所带电荷的比值运用水平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将蛋白质进行分离,然后将特异性的抗体引入到与电泳方向平行的凹槽中,在抗原和抗体的扩散过程中,抗原和抗体适当比例的结合会导致沉淀的产生(如图)。0.85%盐不仅可以终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对流免疫电泳技术

原理 在pH8.6的琼脂凝胶中,抗体球蛋白只带有微弱的负电荷,在电泳时,由于电渗作用的影响,抗体球蛋白不但不能抵抗电渗作用向正极移动,反而向负极倒退。而一般抗原蛋白质带负电荷,将抗原置于负极,将血清抗体置于正极,电泳后则在两孔之间相遇,并在比例适当的部位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线。 本法由于抗原抗体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运动,限制了自由扩散,增加了相应作用的抗原抗体的浓度,从而提高了敏感性,它较琼脂扩散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冷凝集实验知识及操作步骤

一、概念与临床意义 冷凝集实验主要用于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辅助诊断。参考值:凝集价≤1:32;临床意义: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的血清中常含有较高的寒冷红细胞凝集素,简称冷凝集素,它能与患者自身红细胞或“O”型人红细胞于4℃条件下发生凝集,在37℃时又呈可逆性完全散开。75%的支原体肺炎病人,于发病后第二周血清中冷凝集素效价达1: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抗球蛋白实验(图)

机体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可产生不完全抗体,由于这种抗体体积较小、长度短,只能与颗粒抗原一方相结合(又称单价抗体),因而不能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Coombs首先根据抗体存在于球蛋白,注入异种动物的球蛋白又是抗原的原理,将含有不完全抗体的血清球蛋白免疫异种动物,获得抗球蛋白抗体,此种抗体可以起到桥梁作用,连接已结合有不完全抗体的抗原,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这种反应称为抗球蛋白试验。抗球蛋白试验又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间接血凝检测应用实例

实例一、间接血凝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抗原 (一)材料与试剂 1.绵羊红血球 2.标准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菌种A、B、D、E。 3.待测荚膜群的多杀性巴氏杆菌 4.戊二醛(G.R.) 5.pH7.2的PBS液 6.阿氏液(Alserers) 葡萄糖&nb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反向间接乳胶凝集反应原理及方法

一、原理 同炭凝,只是载体换为聚苯乙烯乳胶,它是一种由0.6μm~0.7μm的颗粒所组成的胶体溶液,具有良好的吸附蛋白质的性能。 间接乳胶凝集目前已用于鼠疫菌、沙门氏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葡萄球菌肠毒素等的诊断。 二、材料与试剂 1.聚苯乙烯乳胶 2.免疫血清 3.正常血清 4.标准抗原 5.待检抗原 6.0.02Mol/L pH8.2硼酸缓冲液 硼砂&nbs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间接炭凝反应原理及方法

一、原理 间接炭凝集反应简称炭凝。它是以炭粉微粒作为载体,将已知的抗体球蛋白吸附于这种载体上,形成炭粉抗体复合物,当炭血清与相应的抗原相遇时,二者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炭微粒凝集块。 目前炭凝反应已用于炭疽、鼠疫和马副伤寒性流产等病的诊断。 二、材料与试剂 1.炭粉 炭粉粒子最好大小在0.12mm~0.15mm,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炭粉均不合要求,必须过300目/寸的标准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