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细胞分析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

一、材料与仪器 30%丙烯酰胺溶液;1.5mol/L Tris-HCl分离胶缓冲液,PH8.8;1.0mol/L Tris-HCl浓缩胶缓冲液,PH6.8;电泳缓冲液,PH8.3;10%SDS溶液;10%过硫酸铵溶液;样品处理液;染色液;脱色液;电泳玻璃板,电泳电源架,电泳槽,电泳仪等;蛋白Mark。 二、方法与步骤 1) 分离胶和浓缩胶配制 按下表比例分别配制分离胶和浓缩胶: 2)凝胶板的准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

掌握一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并用此法进一步分析血清蛋白的组成。 1、聚丙烯酰胺凝胶 聚丙烯酰胺是由丙烯酰胺(Acr)、NN′—甲叉双丙烯酰胺(Bis),在催化剂过硫酸铵(ammonium persulfate (NH4)2S2O8 简称AP)或核黄素(ribofavin 即vitamin B2 C17H20O6N4)和加速剂NN N′N&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

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结合了等电聚焦技术(根据蛋白质等电点进行分离)以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根据蛋白质的大小进行分离)。这两项技术结合形成的二维电泳是分离分析蛋白质最有效的一种电泳手段。 通常第一维电泳是等电聚焦,在细管中(φ1~3 mm)中加入含有两性电解质、8M的脲以及非离子型去污剂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等电聚焦,变性的蛋白质根据其等电点的不同进行分离。而后将凝胶从管中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过氧化物同工酶

一、目的 同工酶是指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研究表明,植物在发育过程中,所含同工酶的种类和比例都不相同,它们与植物的遗传、生长发育、代谢调节及抗性等都有一定关系,因此作为基因表达的产物,测定同工酶谱是认识基因存在和表达的一种工具,在植物的种群、发育及杂交遗传的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 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活性较高的一种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种子蛋白质系统分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一、目的 蛋白质分子有单链、双链和寡聚蛋白等组成形式,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单条肽链又称亚基。通过对天然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变性蛋白的SDS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的比较,可以研究种子蛋白质分子组成和结构。另外,SDS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测定亚基分子质量的好方法。通过本实验,学习SDS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技术和实际应用。 二、原理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还原剂(琉基乙醇或二硫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IgG纯度

(一)原 理 由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度可以按要求配制,因此可以形成“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种电泳系统。“不连续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大大提高了样品分离的分辨率。这种电泳的主要特点是:(1)使用两种不同浓度的凝胶系统;(2)配制两种凝胶的缓冲溶液成分及pH不同,并且与电泳槽中电泳缓冲液的成分、pH也不相同。在实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等电聚焦电泳测定蛋白质等电点(图)

一、目的: 学习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等电聚焦电泳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原理及方法。 二、原理: 等电点聚焦(isoelectric focusing IEF)或简称电聚(electrofocusing),也曾称等电点分离聚焦电泳等。它是60年代中期出现的技术,克服了一般电泳易扩散的缺点。近年来,等电点聚焦电泳又有了新的进展,可以分辨等电点只差0.001pH单位的生物分子。由于它的分辨力高、重复性好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垂直板型电泳)(图)

一、目的: 1.学习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基本原理。   2.掌握垂直板型电泳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原理: 由实验十五中已知,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它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 1967年,Shapiro等人发现,如果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分离血清蛋白质(核黄素-TEMED聚合系统)(图)

一、目的: 1.学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2.掌握聚丙烯酰胺园盘电泳的操作技术。 3.比较醋酸纤维薄膜电泳与本法分离血清蛋白质的效果。 二、原理: (一)盘状电泳原理 盘状电泳是在区带电泳原理的基础上,以孔径大小不同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物,采用电泳基质的不连续体系(即凝胶层的不连续性、缓冲液离子成分的不连续性、pH的不连续性及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使样品在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图)

一.实验目的(略) 二. 实验原理 SDS-PAGE是对蛋白质进行量化,比较及特性鉴定的一种经济、快速、而且可重复的方法。该法是依据混合蛋白的分子量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SDS是一种去垢剂,可与蛋白质的疏水部分相结合,破坏其折叠结构,并使其广泛存在于一个广泛均一的溶液中。SDS蛋白质复合物的长度与其分子量成正比。在样品介质和凝胶中加入强还原剂和去污剂后,电荷因素可被忽略。蛋白亚基的迁移率取决于亚基分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不连续SDS-PAGE

一、原理及目的(略) 二、试剂 1、30%丙烯酰胺贮存液:29g丙烯酰胺和1g NN’-亚甲双丙烯酰胺溶于100ml热水中,验证其pH值不大于7.0。置棕色瓶中,4℃保存。 2、1.5mol/L Tris(pH8.8)溶液 3、10% SDS溶液 4、10%过硫酸铵:新鲜配制 5、TEMED溶液:4℃保存 6、1.0 mol/L Tris(pH6.8)溶液 7、2&ti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

【实验目的】 1.掌握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 2.学习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技术,用于分离蛋白质。 【实验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作为支持物的一种电泳形式。单体-丙烯酰胺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相互作用可形成聚丙烯酰胺,该聚合反应以TEMED作为催化剂,以APS 作为引发剂。 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可决定凝胶网孔的大小,交联剂所占比重越大,凝胶的网孔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法

【实验目的】 1.掌握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的基本原理   2.学习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操作和方法 【实验原理】 等电聚焦法是一种特殊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它的特点是在凝胶柱中加入两性电解质载体-Ampholine,从而使凝胶柱上产生pH梯度。当向两性载体凝胶施加电场时,即可形成pH梯度,pH梯度的顺序是从阳极到阴极pH值逐渐增大。 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其所带电荷的性质和数量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蛋白质的分子量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SDS—聚丙烯酰胺电泳法的原理。   2.学会用此种方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实验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是对蛋白质进行量化,比较及特性鉴定的一种经济、快速、而且可重复的方法。该法主要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对其进行分离。SDS与蛋白质的疏水部分相结合,破坏其折叠结构,并使其稳定地存在于一个广泛均一的溶液中。SDS&md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RNA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一、原理 核酸(ribonucleicacid,RNA)分子在一定pH值的缓冲液中带有电荷,将其放入电场中,可向与其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聚丙烯酰胺凝胶具有分子筛效应,核酸分子大小、形状不同,故在电场作用下,核酸分子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泳动速度不同,依此可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材料:RNA样品液。 (二)仪器设备:1. 电泳仪;2. 玻璃管;3. 试管架;4. 穿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一、原理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鉴定蛋白质(protein),主要依赖于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再与标准样品对照即可确定各区带的成分。要利用凝胶电泳测定某样品的蛋白质分子量就必须去掉其电荷效应,使样品的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量。如在电泳体系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dodecylsulfate简称SDS)。这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1mmol/L时,以1.4gSDS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在酶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摘 要 毛细管电泳法以其进样量少、操作简便、分辨率高、易于分离和定量、试剂消耗量少、分析时间短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酶体系的动力学研究中。本文介绍了近三年来毛细管电泳法在酶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酶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抑制动力学以及蛋白质-药物和蛋白质-蛋白质络合常数的测定三个部分。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酶 动力学 抑制剂 络合常数 1967 年Hjerten最早提出毛细管电泳技术,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P-ACE MDQ型毛细管电泳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图)

一、简介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又称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分析技术,在八十年代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在生命科学、药物分析、以及从小分子、离子到单细胞分析的一系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毛细管电泳的发展过程: 1.六十年代中期:瑞典科学家Hjerten 首先提出了毛细管区带电泳(CZE)的方法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毛细管电泳原理、分离模式、相关技术及发展趋势

一、毛细管电泳的兴起与发展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electrophoresisCE),又称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分析化学研究领域之一。1981年Jorgenson等在75μm内径的毛细管内用高电压进行分离,创立了现代毛细管电泳。1984年Terabe等发展了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ECC)。1987年比Hjerten建立了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Cohen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高效毛细管电泳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iphoresis,HPCE)上在传统电泳基础上继现代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分离技术,由于它具有无法比拟的高效和快速性,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们的青睐。 一、毛细管电泳的发展史 1967年在高电场作用下,以3mm直径的毛细管内进行自由溶液的区带电泳,1974年报道了以200~500um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