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数据库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粉室 pollen chamber

  指苏铁类(Cycadinae)等的胚珠在珠孔一侧于珠被和珠心之间所形成的小空隙。成熟的胚珠,传粉液由珠孔向外部溢出,随着液体的干燥,把附着的花粉一起带回到花粉室中,然后上端闭合,花粉在花粉室中萌发。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粉刷 pollen brush

  蜜蜂工蜂后足的第一跗节成为宽阔而大的长方形,内侧上下并列生长10列左右的刚毛,呈刷状。这是扫落收集附在身体上的花粉时所用的结构,称为花粉刷。中足也有类似的结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粉四分体Pollen tetrad

  指种子植物的花药中,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果所产生的四个染色体半减的细胞,它发生后不久,暂时停留于花粉母细胞的壁中,接着母细胞壁破裂,各自分裂成四个花粉粒。根据发生减数分裂的轴的相互位置,四分体的排列形成四面体形(tetrahedral)、等面形(Isobilateral)。交互对生形(decussate)、T字形(T.Shaped)以及线形(Linear)等。一般在单子叶植物成等面形,在双子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盖perigone

同花被。萼片和花瓣为同质同形时,统称两者为花盖,如: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的花即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梗 peduncle

枝的一种,特别指构成花序的侧枝。原来是由腋生形态从中轴上的叶腋生出的分枝,但许多在母轴上没有形成叶和只见有不显著的小形鳞叶,这被认为是随着花序形式的进化而退化造成的。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冠 corolla

指花中在萼上或萼里侧产生的裸露花叶的集合。构成花冠的花叶称为花瓣。通常它与花萼互生,在组织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但百合类的花冠与花萼则没有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可称为花盖或花被,其组成单位称为花盖被片(perigonal lobe)或总苞被片(perianthlobe,tepal)。花冠能保护雄蕊和雌蕊,同时又多呈现富于变化的颜色,有招引昆虫的作用。花瓣之间愈合的花称为合瓣花(如杜鹃、桔梗),花瓣各个分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后现象postfloration

  花从受粉、受精到果实形成这一阶段所发生的现象称为花后现象。随着胚和胚乳的发育,在子房以外的部分或接近花的部分,通常可见到特殊的活动。作为随着果实形成的特异现象有:花生的果针显著伸长:萼的发育,特别是酸浆的宿萼的发育;以及草莓花托的发育等。另外,通常花后花瓣和雄蕊脱落,而在果柄及其附近的叶柄中反而阻止离层的形成。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后发育post-flowering development

  在花的生长和分化结束后,器官重新进行二次发育的现象,称为花后发育。开花后本应脱落或凋萎的苞片(泽胡桃)。萼(酸浆、蒲公英的冠毛)、花冠(日本马桑)、雄蕊(美豆的果就是暂由雄蕊发育而飘播的)又进行发育是众所周知的花后发育的例子。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黄素anthochlor

  在花瓣的细胞液的水溶性的黄色色素中,与碱反应呈橙红-紫红色,遇浓硫酸呈红色的加酸显色现象(halochromy)的色素群,系普芏特尔(K.Prantl1871)对这些结构不明的色素群所命名的。其后,阐明了其本质,虽分成属于类黄酮的苯基苯乙烯酮(查耳酮)类与噢哢类两群,但与结构相对应的两种化合物多以糖苷的形式共存。构成黄花波斯菊、天竺牡丹、金鸡菊、金鱼草等黄色花瓣的黄色色素的主体。黄花波咕盏纳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蜜 nectar

指从花的蜜腺分泌出来的糖液。详细分析的资料不多,但以糖为主体,并含有微量的树胶状物质、蛋白质、芳香物质、有机酸等。含糖量从贝母属(Friti- llaria)花分泌液的百分之几至猩猩木(Euphorbiapulcherrima)(鸟媒花)的70%不等。糖的种类则以葡萄糖、果糖,蔗糖为最多。蜜蜂所收集的蜂蜜转化糖平均为70—80%,其中蔗糖为 5— 81%,而蔗糖比例小是由于蜜蜂唾液中蔗糖酶所起作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色 flower color

通常所说花色,多是笼统地指花的各组成部分中,色彩最显眼的花瓣等部分(花瓣、花冠、花被)的颜色,但也有指整个花序的,在花序中具有舌状花和管状花时,也有仅指舌状花的花瓣的颜色(如波斯菊、大丽菊、向日葵)。构成花色的蓝、紫、红等色素物质为水溶性、多是溶于细胞液中的花色素类或β-花青苷类,而黄、橙、红色等色素物质是非水溶性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在有色体中含有类胡萝卜素类的缘故。在黄色素中,黄波斯菊、大理菊的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色素 anthocyanidin

色素苷——花色素苷的糖苷配基,即水解分离糖后得到的色素。与苯基苯乙烯酮类、黄烷酮类、黄酮、黄酮酮类等一样,都是具有C6-C3-C6骨架的类黄酮类。所有的花色(flavylium),即具有 2-苯基苯并吡(2-phenylben-zopyrylium)(从苯并吡喃衍生的结构,氧是所谓的氧)的结构,有4—6个羟基。其种类并没有那么多,大部分是花葵素、花黄素、花翠素以及其甲醚衍生物,因为特别容易与氯化氢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色素苷 anthocyanin

各种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鼠李糖、阿拉伯糖等)以单糖或寡糖的形式与花色素的3位或5位的羟基中的一个或者两个结合的色素苷。现从三类花色素中举其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花葵苷(pelargo-nin)含于天竺葵的朱红花或矢车菊的红花中,此外,草莓苷(fragarin)含于草莓的果实里。花色素的糖苷——花色苷(cy-anin,花色素-3,5-二葡糖苷)是矢车菊的蓝色花的主要色素,紫苑苷可在纹冬菊或翠菊花、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色素类anthocyan

亦称花青素。是在植物色素中,能使花与果实呈现红、蓝、紫和紫黑等颜色,使紫苏叶呈红紫色和红甘蓝呈红色的一类色素的总称。花色素类最初是由L.C.Marguart(1835)在处理矢车菊的蓝色花时所命的名(希腊语anthos花 cyanos青),由于这一类色素的主要色素部分(花色素anthocyanidin)和其他类黄酮同样以与糖结合的配糖体(花青素苷anth- ocyanin)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把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 acid

CH3(CH2)4(CH=CHCH2)4(CH2)2COOH,为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广泛分布于动物界,少量存在于某个种的甘油酯中,也能在甘油磷脂类中找到。与亚油酸、亚麻酸一起被称为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 acid)。推断它是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起始物之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束期 bouquet stage

指染色丝呈花束状的时期,出现于从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的细线期后半期到偶线期和粗线期前这一阶段。一般在动物细胞偶线期,容易观察到。各染色丝的顶端附着在核膜的固定部位,如果一端附着,染色丝成为放射状,两端附着,染色丝则成为环状(称为花束型染色丝或花束型染色体)。已知在小酸模、紫鸭跖草、裸蕨、墨角藻(Fucus)等植物的细胞中也有花束期。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生态学 floral biology

研究受粉媒介者与花的构造和机能间关系的一个小分支学科。从与媒介者(主要是昆虫)的关系来理解花的构造的观点出发,C.Darwin,F.Hildebr- and等提出,F.Delpino(1868—1875)根据花形和媒介者的各种形态的花的两种分类系统,而F.Müller(1881),O.Kirchner(1925)则把两者混合而形成分类系统。H.Kugler(1942),E.Werth(1943)以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湖水浮游生物eulimnoplankton

  指生活在比较大而深的淡水湖中的浮游生物。植物多为蓝藻类、鞭毛藻类、绿藻类及羽纹硅藻类等;动物则多为有殻变形虫类、纤毛虫类、轮虫类和枝角类等。扎查利亚斯(O. Zacharias, 1898)把它与池沼浮游生物和河川浮游生物加以区别,只称为池沼浮游生物(limnoplankton),但此词也常广义地指淡水浮游生物或是陆地水域的浮游生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熟期 ripeness-to-flower

指植物可进行花芽分化的年龄而言。对光周期和低温等环境因素起反应而形成花芽的植物,一般在幼小时,即使给予适当的环境条件,花芽也不能进行分化,只有达到一定年龄后才开始对环境因素有所反应,花芽才可能分化。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花丝filament

雄蕊的一部分。为支撑着花药的结构。一般呈丝状,但也有合生为筒状的Malva-ceae)和豆科(Legummosae)。通常有一个维管束。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