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疤疹病毒属。由M、G、Smith(1958)由先天性巨胞包涵体病(CID)患者中分离出来。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30—270毫微米,含分子量为32—64×106的DNA。对热不稳定,乙醚,氯仿能使其钝化。种的特异性强,在非人体细胞中不增殖,故不表现病原性。增殖时要用人胎儿的皮肤、肌肉、包膜和肺等的各初代培养细胞,以及WI-26,WI-38等细胞株。在感染此病毒的细胞中,可以见到核型包涵体(碱性)及 ...
属灵长目人科的动物。而灵长类中最像人的是类人猿,两者共属人形上科(Hominoidea)。现代人与类人猿很易区别。但化石人类则处于二者之间,与现在人的差别不明显。现在,人与类人猿的区分,在于人是有文化的动物。但是,所谓狭义的人是指现在的人而言,现代人仅限于智人(Homo sapiens),人类学界中最近的倾向认为,绝灭的内安德特人也属于智人,人类获得文化的第一个重要因素是能两脚直立行走。人的体质特 ...
以人作为直接研究对象,并以其为基础和综合理解为目的的学科。如果把人作为动物的人和文化人来区分的话,那就不可能全面地去理解人。人类学是以综合研究人体和文化(生活状态),阐明人体和文化的关联为目的的。综上所述人类学大致可区分为:主要研究形态、遗传、生理等人体的人体人类学;以风俗、文化史、语言等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文化人类学,以及专门研究史前时期的人体和文化的史前人类学。自然人类学亦称为人体人类学。
即以人作为研究对象的遗传学,与动植物及微生物的遗传学不同。主要是因为不能用人作杂交实验,故在各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初期的人类遗传学仅仅停留在分析研究血型等正常性以及患病后所显示的异常性等的遗传方式方面。进入二十世纪后半叶,又发展了应用统计学方法的群体遗传学,并在人类群体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又因为生化遗传的研究取得进展,从而有可能在分子水平上分析遗传性的血液病及代谢异常的遗传机理,在临床诊断及治 ...
比较个体或群体体质的一种方法。从人体测量得到二种绝对值,求其相互间的百分比。二种测量值有大小不同,除一部分例外,通常大数值作为分母。例如:躯干指数=(躯干长/身长)×100;肢间指数= (上肢长/下肢长)×100;作为头型分类基础的头长宽指数(即头指数)=(头最大宽/头最大长)×100,用于面型分类的面指数=(面高/颧弓间宽)×100,用于鼻型分类的鼻指数=(鼻宽/鼻高)×100等。 ...
蚊冢动物 myrmecophile animals 在蚁的巢内或巢外生活,与蚁有密切关系的动物。曾有二千种以上的记载,其中以昆虫为主,也包括蜘蛛类、螨类、甲壳类分为食蚁动物,单利共生或互利共生的寄食动物和寄生动物。寄食动物除隐翅虫科的甲虫以外,也有黑小灰蝶、大紫蓝灰蝶等蝶类的幼虫,它们与蚁之间通过交哺而发生营养共生关系,于这些动物的分泌物为蚁取食,而蚁再从体内的物质给予它们以维持生活。蚜虫、介壳虫 ...
人类学上进行活体测量及骨骼测量所必需的点。在活体测量时,头部选取33点,躯干部及四肢选27点共60个点。其中,大部分是根据骨骼的形态来决定的,但是,有一部分则是根据软组织,在测量头骨时,脑颅、面颅以及下颌骨共有74个点。下图表示活体测量时的部分测量点。 ...
蚊浴anting 见于若干鸟类的先天习性。情况是伏卧于蚁穴上,使蚁钻入羽毛间,然后用喙衔蚁往体上擦蹭。据说这是为了把蚁酸涂擦在羽毛上,但其真正的意义还很不清楚。 ...
乙酰乙酸 acetoacetic acid CH3COCH2COOH.代表性的是β-酮酸。作为脂肪酸β氧化最终产物的乙酰辅酶A生成过剩时,由其二酰基生成乙酰乙酸,一部分为3-羟丁酸脱氢酶还原成3-羟丁酸,还有少量脱羧形成丙酮。 ...
N-乙酰神经氨酸 N-acetylneuraminicacid 系唾液酸(N-酰基神经氨酸)在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主要是动物细胞膜或分泌液的糖蛋白、糖脂质或细菌荚膜物质等的组成糖。在糖蛋白或糖脂质中,由于2位的酮基形成糖苷键而使它位于糖侧链的非还原性末端,其阴电荷或特有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各种生理特异性。在自然界中从病毒直至动物都非常广泛地分布着水解除去末端N-乙酰神经氨酸的酶(神经氨酸苷酶)通过 ...
乙酰磷酸 acetyl phosphate 为磷酸与乙酸的混合酸酐,高能磷酸酯之一。作为细菌合成乙酸或利用乙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重要的。在磷酸转乙酰酶的作用下,从乙酰辅酶A或在乙酸激酶的作用下由乙酸与ATP生成。乙酸 ATP乙酰磷酸 ADP.根据后者的逆反应,由发酵生成乙酸时可伴有ATP的形成。它在中性100℃或在酸性或碱性于室温下能迅速地分解成乙酸和磷酸。与羟胺反应形成氧肟酸CHCONHOH, ...
N-乙酰葡糖胺 N-acetylglucosamine D型化学系统名称为2-乙酰胺-2-脱氧-D-葡萄糖。在细菌细胞壁的胞壁质、霉菌细胞壁的几丁质,动植物细胞的糖蛋白、粘多糖等细胞或组织的支持结构物质中,以多糖组成成分而广泛分布。这些多糖用强酸水解,可脱去乙酰基游离出D-葡糖胺。生物合成途径是通过乙酰辅酶A将葡糖胺-6-磷酸N-乙酰化,进而将N-乙酰萄糖胺-1-磷酸转变成UDP-N-乙酰葡糖胺, ...
N-乙酰甘露糖胺 N-acetylmannosamine 为已糖胺衍生物的一种。相当于N-乙酰葡糖胺的α-差向异构体。在自然界里其D型以N-乙酰神经氨酸的形态作为糖蛋白的组成糖而广泛存在。在动物细胞中,它由N-乙酰-D-萄糖胺或UDP-N-乙酰葡糖胺为各自特异性的差向异构酶催化生成,是N-乙酰神经氨酸的前体。即经由N-乙酰-D-甘露糖胺-6-磷酸而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缩合产生N-乙酰神经氨酸-9 ...
乙酰辅酶A羧化酶 acetyl-CoA catboxyla-se 催化乙酰辅酶 A+ATP+HCO3-→丙二酰辅酶A ADP+Pi反应的生物素酶。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此反应制约着脂肪酸合成第一阶段的速度。本反应由二个步骤组成,即利用ATP把CO2固定在酶所结合的生物素上和把CO2转移给乙酰辅酶A的反应。大肠杆菌或植物中的这种酶可以区分为催化这二个反应的蛋白质和结合生物素的蛋白质,而动物或酵母中的这种 ...
乙酰辅酶 A acetyl CoA 由辅酶A(CoA)的SH基与乙酰基形成的硫酯键所构成。CH,CO-S-CoA(不写 S,也可写成CH3-CO-CoA)。此键是高能键ΔG°′=-7.7千卡,在生物体内的乙酰化反应中作为乙酰基的供体。由林南(F.Lyne,1951)从酵母中分离出来,证明它是被称为活化乙酸的实体。在丙酮酸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催化反应中,在脂肪酸的β氧化中,以及在乙酸的活化反应(乙 ...
乙酰胆碱受体 acetylcholine receptor 存在于骨骼肌、发电器官等的胆碱作用性突触上,它是与传递物质乙酰胆碱反应、使膜的离子透性上升的受体。最近被提取出来的是分子量为30万—60万的蛋白质。 ...
乙酰胆碱酯酶 acetylcholine esterase EC3.1.1.7。胆碱酯酶中的I型(即true choli-neesterase)废物特异性高,因为只分解以乙酰胆碱为中心的狭窄范围的底物,故特此这样称呼。 ...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系胆碱的乙酰酯、潮解性强的碱性物质。在植物大量地含于麦角中。在动物由于刺激可从副交感神经或运动神经的末梢游离出来,在神经突触和终板上为兴奋传导物质(化学传导物质)。结果呈现血压降低、心跳抑制、肠道收缩、骨骼肌收缩等生理作用。在生物体内由胆碱和乙酰CoA经胆碱乙酞化酶作用而合成。另外,可被胆碱酯酶水解成胆碱和乙酸。 ...
这是一门研究把人体的特性应用于机械的设计和使用中,而使人和机械统一。以提高整个的人-机系统(man-machine system)性能的学问。 ...
指以人作为宿主之寄生虫。可分为内部寄生虫和外部寄生虫两大类。大多属原生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寄生虫学中习惯上把原生动物称为原虫类,把线形动物和扁形动物合称为蠕虫类(Helminthes)。内部寄生虫之重要的种类大多包括在原虫类、线虫类、吸虫类和绦虫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