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固有类淋巴细胞NKT细胞的特性与分类

固有类淋巴细胞NKT细胞的特性与分类 NKT细胞是一群细胞表面既有T细胞受体(TCR)又表达NK细胞受体的固有类淋巴细胞。 (1)经典NKT细胞为CDl+和CD4-CEB-(DN),表达常见的NK标记如小鼠NKl.1抗原和Ly49受体。其中NKl.1是NKR-P1家族中的一个成员(NKR-P1C),但对人只鉴定出NKR-P1A(CDl61)。NKl.1分子胞外部分属C型凝集素超家族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固有类淋巴细胞NKT细胞的发育与功能

固有类淋巴细胞NKT细胞的发育与功能 已提出NKT细胞发育的两种可能途径。胸腺依赖途径指NK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分化后释放到外周血、肝脏和脾脏;非胸腺依赖途径则强调NKT细胞可独立地在外周器官(如肝脏)分化成熟。但确切公认的发育途径还不很清楚,推测NKT细胞可能主要来源于胸腺依赖途径。对于NKT前体细胞的来源也提出两种模式:主流前体模式(maidstreammodel)认为NKT细胞与传统T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中性粒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的50%~?0%,细胞核呈分叶状,胞质中有大量分布均匀的中性染料染就的颗粒。初级颗粒较大,是一种溶酶体,内含过氧化物酶、溶菌酶和各种水解酶;次级颗粒较小,内含胶原酶和溶菌酶等。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很强,与单核/巨噬细胞一起统称为吞噬细胞。成熟中性粒细胞表面表达多种模式识别受体,捕获LPS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功能

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功能 1.摄取、加工并提呈抗原 未成熟DC通过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及巨胞饮作用摄取抗原并在细胞内将其加工,同时自身逐渐成熟。成熟DC高表达MHC(1类、Ⅱ类)分子、协同刺激分子(B7―1、B7―2)、黏附分子(1CAM-1、ICAM-2、LFA-1、LFA-3)、CDl分子、CD40等,并分泌多种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通过抗原提呈,直接激活初始T细胞。其中DC提供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γδT细胞

γδT细胞 1.结构、分布和表型特征 TCR由γ和δ链组成,主要分布于皮肤、小肠、肺以及生殖器官等黏膜及皮下组织,是构成表皮内淋巴细胞和黏膜组织上皮内淋巴细胞(1EL)的主要成分之一。γδT细胞在人小肠IEL中占10%一18%,在大肠lEI-中占25%~37%,在PBMC淋巴细胞中仅占.0.5%~5%,在胸腺、脾脏、淋巴结和派氏集合淋巴结丁细胞中比例更低,这种分布模式提示丁aT细胞在黏膜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B1细胞

B1细胞 B1细胞为CD5+B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应答特点为:不发生体细胞突变,无亲和力成熟,仅产生低亲和力的IgM抗体,不产生记忆细胞。 1.产生天然IgM 天然IgM是预成抗体的主要成分,主要由D1细胞分泌。这种抗体是多反应性的,能与许多病原体相关糖类抗原结合。如前所述,天然抗体可以看作是一种模式识别分子,产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估计和机体在个体发育中遭受过病原体感染有关。天然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血液和组织液中的一类糖蛋白,由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免疫分子。近年研究证实,Ig与抗体(Ab)在结构及功能上完全一致,因此可认为二者的概念等同。Ig可分为分泌型(secretedlg,SIg)和膜型(membranelg,mlg),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的J链和分泌片

免疫球蛋白的J链和分泌片 所有Ig分子都是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但某些类型的Ig还含有其他辅助成分,分别是J链(joiningcham)和分泌片(secretorypmce,SP)。免疫球蛋白的J链和Ⅲ结构 J链是一富含牛胱氨酸的多肽链,由浆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连接单体Ig分子使其成为多聚体。 IgA的二聚体和IgM的五聚体均含J链IgD和IgE常为单体,不含J链。 SP为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水解片段

免疫球蛋白水解片段 Ig分子中有些部位在一定条件下,容易被蛋白酶水解为各种片段。常用的蛋白酶有木瓜蛋白酶(papain)和胃蛋白酶(pepsin)。 Ig酶解的片段获得,大大促进了Ig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不但加深了对Ig分子的了解,同时也为各种基因工程抗体的构建打下了基础。如DNA操作和抗体改型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根据抗体水解片段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产生更多有功能的Ig改型分子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的识别和结合抗原功能

免疫球蛋白的识别和结合抗原功能 1.Ig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活性由其V区CDR所组成的抗原结合槽结构所决定的。抗原结合槽和抗原表位的结合是空间构象上的互补,结合小型抗原如半抗原或短肽的抗原结合部位大多为袋型或沟槽型,对大型抗原如蛋白质,大多为平面型。抗原结合槽结合抗原可以是锁―匙(1ock-key)样的直接互补,也可是结合抗原表位后构象诱变而致的诱导吻合(inducedfit)。由于Ig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1.IgG 血清和胞外液中主要的抗体成分,约占血清Ig总量的80%(表3-2)。kG白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半寿期为20~23d,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亲和力高,在体内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免疫效应。IgGl、IgG3、IgG4可穿过胎盘屏障,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IgGl、IgG2、IgG4可以其Fc段与葡萄球菌蛋白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编码基因及蛋白合成

免疫球蛋白编码基因及蛋白合成 Ig轻链和重链及其C区和V区分别由分布于不同染色体的多个基因片段所编码(表3―3)。重链的胚系基因中有许多基因片段,包括众多的V基因片段、多个D基因片段、几个J基因片段和5类C基因片段;轻链的胚系基因中也有许多基因片段,包括V基因片段、J基因片段和C基因片段,但不含D基因片段。肚链Ig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由于编码轻重链可变区的基因都有V、J片段,为了分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胚系基因结构

免疫球蛋白胚系基因结构 1.人重链胚系基因结构 人重链基因定位于第14号染色体长臂,跨度约1 100kb,由V、D、J和C四种基因片段组成,包含约95个Va基因片段(分VHl一VH7七个家族,其中功能性基因片段65个)、27个D基因片段、6个JH基因片段和9个CH基因片段(表3-4)。Va基因片段位于上游。D基因片段位于VH和JH基因簇之间,JH基因位于DH下游,与下游C基因区相隔7Kb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胚系基因重排的机制

免疫球蛋白胚系基因重排的机制 RSS包括七聚体(heptamer)和九聚体(nonamer)两种核苷酸序列,前者为CACAGTG,后者为ACAAAAACC。七聚体和九聚体之间含一间隔序列(spacer),分别为12bp或23bp长短。这种“七聚体―间隔序列―九聚体”结构即为重组信号序列。在重组酶识别和作用下,带有12bp间隔序列RSS的基因片段只能和带有23bp间隔序列的片段相结合而发生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免疫球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虽然所有的体细胞均含有Ig胚系基因,但只有B细胞的Ig胚系基因经重排后才能转录、翻译和表达Ig多肽链。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过一系列信号分子的作用,激活细胞内相关的转录因子,在转录调控元件(如启动子、增强子)和调控因子(如调节蛋白及转录因子)的作用下,H链和l链基因独自进行转录。但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重链或轻链基因只有其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g基因得到转录和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编码基因的二次重排

免疫球蛋白编码基因的二次重排 其中会发生一种称为受体编辑的现象。受体编辑(receptorediting)又称二次重排。在Ig胚系基因重排过程中,VDJ连接可发生读码框架位移,出现终止密码子而导致无功能产物的出现。过去曾认为一个分化中的B细胞在两条染色体的重排都失败后或重排产生自身反应性Ig受体克隆时B细胞发生凋亡。但后来发现一次重排失败后可发生二次重排,形成替换基因(replacemen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及其产生机制

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及其产生机制 Ig胚系基因通过基因重排和抗原的刺激,由活化B细胞分化发育为浆细胞后产生Ig。自然界中有数量巨大的抗亨物质,可刺激机体产生同样数量巨大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由此构成了免疫球蛋白多样性(1gdiversity)。 Ig有两个基本的特哇:作为抗体可特异性结合抗原,但又可同时作为抗原分子,诱导机体产生抗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应答。虽然Ig分子的基本组成为H2L2,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体细胞高频突变形成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

体细胞高频突变形成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 体细胞高频突变发生于基因重排后成熟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的分化发育阶段,而并非像上述两种机制发生于胚系基因片段上,突变频率高,而且只出现于次级淋巴器官的生发中心。主要方式是替代性点突变。点突变的位置并非完全随机分布,主要发生于重排后的可变区基因3,和5,端300个左右的碱基内,其突变频率较细胞中正常基因突变频率高105倍,这样既能产生最大序列的多样性,又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人工抗体制备

抗体在疾病的诊断和免疫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对抗体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工制备抗体是大量获得抗体的重要途径。早年人工制备抗体的方法主要是以相应抗原免疫动物,获得抗血清。由于抗原常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加之所获得的抗血清也未经免疫纯化,因此,获得的抗血清实际上是含多种抗体的混合物,即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用于制备抗血清的动物也因抗体需求量的增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因工程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 DNA操作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不仅可用杂交瘤技术生产单抗,也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人为制备各类抗体。抗体可在动物细胞中表达,如骨髓瘤细胞(myelomacell),结合大规模培养的生物反应器,抗体产量据报道可高达500mg/Lo也可用其他的动物细胞来表达,包括昆虫细胞在内。 细菌系统因其遗传背景清楚、转化效率高、繁殖迅速、培养基便宜、而且早已建立的微生物发酵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