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丙酮酸激酶 pyruvate kinase

  缩写式为ATP:丙酮酸-2-O-磷酸转移酶。在糖酵解系统里,它是催化形成第二个ATP反应的酶。EC2.7.1.40。能以磷酸烯醇(phosphoenolpyruv- ate)丙酮酸和ADP生成丙酮酸和ATP·ΔGo1=-7.5kcal。除需要二价金属离子外(Mg2+和Mn2+)外,还需要一价金属离子(K+.Rb+,Cs+),在生理上起作用的大概是K+。分子量约25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丙酮酸羧化酶 pyruvate carboxylase

  存在于线粒体中,是催化下列不可逆反应的酶。EC6.4.1.1.丙酮酸+CO2+ATP+H2O→草酰乙酸+ADP+Pi,ΔGo′=-0.5kcal.广泛存在于动物、霉菌和酵母中,但在植物体和大部分细菌中却不含此酶。在三羧酸循环中,它是供给草酰乙酸的主要补充反应。为一种变构酶,有乙酰CoA时,其活性存在,同时含有生物素作为和CO2反应的酶的辅酶。分子量约65万,有很多亚基。最适pH为4.8。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丙酮酸脱氢酶 pyruvate dehydrogenase

  催化丙酮酸为乙酰CoA的不可逆反应的复合酶。EC1.2.4.1。CH3COCOOH+CoA+NAD+→CH3C0-CoA+NADH-+CO2ΔGo′=-8.0kcal。有三种酶和五种辅助因子参于这一反应。它们组成如下系统:  (1)丙酮酸脱氢酶(EC4.1.1.1)  (2)硫辛酸转乙酰酶(EC2.3.1.12)  (3)硫辛酰胺脱氢酶(EC1.6.4.3)  即通过丙酮酸脱羧生成的羟乙基硫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丙酮酸脱羧酶 pyruvate decarboxylase

  作用于α-酮酸的羧化酶的一种,有时也简称α-羧化酶。EC4.1.1.1。可作用于丙酮酸形成CO2和乙醛:CH3COCOOH→CH3CHO+CO2。它与酒精发酵的某一阶段有关,存在于酵母和植物体中。广泛地作用于α-酮酸而产生醛,但有醛存在时,则能以硫胺素焦磷酸为辅酶,同时需要Mg2+和Mn2+的参与,形成偶姻(acyloins)化合物:RCOCOOH+RCHO→RCOCHOHR+CO2。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γ-globulin

  血清球蛋白在中性pH的电泳中移动较慢于α及β球蛋白的另一种球蛋白。由于大多数免疫球蛋白都被包括在这一范围内,故γ球蛋白这一名称被用作抗体的代名词;但并非把全部抗体都包括在内。抗体中IgG占大部分,此外还包括有IgA。在生物体的免疫反应中起主要作用。在细菌感染等情况下γ球蛋白增多。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柄(蘑菇) stalk,stipe,stem

  亦称菌柄或茎。是担子菌类的蘑菇,牛肝菌属等子实体的柄状部分。在柄的中间部分,有的残留着菌幕,形成轮状的菌环;有的在基部带有壶状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柄锈菌科 Rusts,Rust fungi

  一群寄生在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上,并产生锈色的锈孢子和夏孢子的菌类,约有五千种。这种菌类是麦、梨的一种病源,在农业上颇受重视。菌丝内无合体细胞,多具有吸器。有的是多年生和异种寄生。生活史中有产生五种孢子的时期,但是,一种菌在其生活史中不一定形成所有的五种孢子。有的欠缺1-2种(长世代型);有的仅以冬孢子重复其生活史(短世代型)。阿撒尔(J.C.Arthur)用0,Ⅰ,Ⅱ,Ⅲ,Ⅳ的符号表示各孢子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柄眼 stalked eye

  节肢动物的复眼,一般直接长在头部,称为坐眼。但甲壳类中的十足类、口足类等长在头部的复眼具有可动性的眼柄。这种类型的眼称为柄眼。有的把甲壳类中具有柄眼的真软甲类作为柄眼类(Podoph-thalma),把眼直接长在头部的甲壳类作为坐眼类(Edriophthalma)来进行分类。软体动物腹足类的蜗牛的眼也具眼柄,因此也称为柄眼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蛃型幼虫 thysanuriform larva

  亦称衣鱼型幼虫。在昆虫的幼虫中,具有3对胸足及尾须的像似衣鱼的细长体形,腹足缺如,称为蛃型幼虫。行动一般很活泼。也有认为是原始的幼虫型,但据贝尔莱赛的学说是从蛃型幼虫(即寡足型幼虫)发展而来的类型。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并合细胞 placental cell,fused cell

  真正红藻类,在果胞受精后,其近旁有关的数个细胞相愈合变大,与果胞子密切相联,此称为并合细胞。向果胞子体运送养分是并合细胞的主要功能。其组成内容是各式各样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并生(异种共生)parabiosis

  以实验的方法,使两个动物体沿身体纵轴平行结合的现象。以研究决定性别为目的,将两栖类在胚胎时期用手术使之并体结合,对具两种不同性别的个体的相互影响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还用小鼠作成并生状态,使血管相连以研究激素的作用。根据实验的要求,有时将两个个体按前后轴的方向纵行结合,称为纵体结合。这种结合一般使两个体的组织直接愈合使血液交流;而昆虫类,也可把两个个体用玻璃管等使之相连。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并眼(畸形)synophthalmy

  见于脊椎动物。为眼发育受抑制的畸形之一。症状是左右两眼在额正中合并在一起,进而形成独眼甚至无眼。各种实验表明,这种畸形与原基的诱导效果低有关。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病虫害防治 pest control

  为了减轻或防止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危害作物或人畜,而人为地采取某些手段,此称为病虫害防治。可分为采用杀菌剂或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进行的化学防治;利用光或射线等物理能,或建造障壁的物理防治;改变作物品种,栽培时间或环境以减少为害的耕作防治;以利用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以有机合成药剂为主的农药的发展,杀灭病虫害已比较容易,但同时,由于抗药性的增加和天敌的减少而使害虫再度增加以及原来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病毒 virus

  在拉丁文中是“毒”(virus)的意思,以后转意成“病原体”。当莱弗勒(F.Loeffler)和弗罗施(P.Frosch)于1898年发现通过细菌滤器的口蹄疫滤液具有感染能力时,就把它称为“超显微滤过病毒”(ultramicroscopic filterable viruses)。1899年杰林克(M.W.Beijerinck)把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通过细菌滤器时也发现其滤液有感染能力,因而他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α病毒 Alphavirus

  Toga病毒科的属。直径为50-70毫微米的球状病毒。在包膜内含有直径是30-40纳米的正二十面体的核衣壳。比重为1.18-1.25。结构蛋白质有二种(衣壳蛋白:分子量3万;包膜蛋白:分子量5万2千)。可感染人类,往往引起儿童出血热综合症、关节痛、发热等症状。所属病毒: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 virus)、屈曲病毒(Chikungunya virus)、东方马脑脊髓炎病毒(Easter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DNA病毒 DNA virus

也称DNA型病毒。是指病毒的核酸为DNA这一类病毒的总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EB病毒 EB virus

  Epstein-Barr virus(爱泼斯坦-巴尔氏病毒)的简称。是指爱泼斯坦(M.A.Epstein)等1964年在确定为伯基特氏淋巴瘤细胞株中所发现的疱疹病毒。因为怀疑肿瘤可由伯基特氏淋巴瘤感染而引起,故对它进行了广泛地研究。(1)从伯基特氏淋巴瘤的细胞株中看到有E.B病毒;(2)报道在伯基特氏淋巴瘤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中分离到的疱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RNA病毒 RNA virus

  也称RNA型病毒。核酸为RNA的病毒的总称。植物病毒中,除少数例外(如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 lower mosaic virus),几乎都是RNA病毒.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病毒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viruses

  生物的分类是根据生物对象的异同点为基础而进行的,因此分类学家重视采用形态比较的分类法常有内在的变动性。这就意味着分类常具有鉴定上的一面。在动植物方面以系统发生为基础的分类法早已确立,同时在以DNA分子碱基对相同性为指标的鉴定也支持了这种分类的正确性。细菌和病毒的分类可根据DNA碱基对的相同性进行某种程度的分类,可是统一在系统发生的分类是不可能的。所以病毒的分类就不是以系统发生阶段为基础而是有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病毒质粒virion

  即病毒颗粒。作为完整的病毒颗粒,只要具备形态学的条件,不论其有无感染性等生物活性,都是病毒颗粒。质粒是指病毒完全成熟阶段的颗粒型,它分为裸露的核衣壳质粒(上图)和被有包膜的核衣壳质粒(如图)。自霍恩(R.W.Horne)和布伦纳(S.Brenner)于1958年首次用负染(negativestaining)法以来,用电子显微镜所进行的病毒颗粒超显微结构的研究飞速地发展着,因此,对病毒颗粒超显微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