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氨酸 histidine 碱性α-氨基酸之一。各种蛋白质中都含有L型组氨酸,也是存在肌肉中的一种肌肽成分。 碱性可与酸反应产生盐,由Pa-uli反应即和重氮苯磺酸反应产生红色。对人体来说,组氨酸不一定是必需氨基酸,但对鼠和其它动物是必需氨基酸。现在已经知道,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有通过组氨酸脱氨酶进行脱氨,通过脱羧酶形成组胺以及氨基转移反应。生物合成是从ATP的腺嘌呤部分和磷酸核糖丝磷酸形成 ...
阻隔现象 barrage phenomenon 为在琼脂培养基上排列生长的菌丝体的菌落之间出现的一条狭窄的分界,这种现象称作阻隔现象。此现象最初见于木材腐朽菌革裥菌中由单孢子培养所形成的菌丝体间(R.Vandendries和H.J.Brodie,1933)。有时在不同属或不同种的二株菌的菌丝体产生相邻的菌落,或同一种菌中由二个孢子形成二个菌落之间也可以看到此现象。二个菌落长出的菌丝几乎不会彼此相掺 ...
阻遏性酶repressible enzyme 亦称阻遏酶。由特定的代谢物质在细胞内的浓度增加而合成速度减少的酶。是与诱导性酶、组成性酶相对应的名称。例如,大肠菌的色氨酸合成系的酶类都是阻遏性酶,如果往培养基中加入过多的色氨酸,则它的合成率便下降;反之如果除去色氨酸,这些酶的合成率便增高。在细胞内如特定的代谢物质作为辅阻遏物和特异的阻遏物蛋白形成复合体,它便作为阻遏物而特异地结合在操纵基因上,因而阻 ...
阻遏物蛋白aporepressor 与特定的辅阻遏物结合形成阻遏物,为特异地抑制某种酶的生成的物质。例如,大肠杆菌的色氨酸合成系统的酶类就是一种阻抑型的酶,其调节基因trpR的产物是对色氨酸操纵子特异的阻遏物蛋白,此阻遏物蛋白本身没有活性,一旦与作为辅阻遏物的色氨酸(或它的衍生物)结合,即变成色氨酸合成酶系的阻遏物,特异地与这个系统的操纵基因结合,阻遏此操纵子的mRNA的转录,从而抑制此酶类的 ...
阻遏物repressor 基于某种调节基因所制成的一种控制蛋白质,具有抑制特定基因(群)产生特征蛋白质的作用。由于它能识别特定的操纵基因,并与之结合,因而可抑制与这个操纵基因相联系的基因群,也就是操纵子的mRNA合成。在诱导酶中,调节基因的产物具有“活性”,但与诱导物质一经结合即失去活性,因而也就失去了与操纵基因的结合能力。相反在抑制酶中,调节基因的产物即所谓阻遏蛋白,它没有活性,但若与辅阻遏物结 ...
阻遏 repression 指基因的表达在信使RNA合成(转录)阶段为特异的调节因子(阻遏物)所抑制。是指使细胞内特定的酶或酶系合成率降低的现象。当特定的代谢物质在细胞内的浓度增加时,阻遏物就被活化,而相应结构基因群(操纵子)的特异物质的产生就受到抑制。比如:对与大肠杆菌色氨酸合成有关的酶系,如果细胞内色氨酸浓度增高,阻遏物活性就增加,产生阻遏,色氨酸合成率就下降。因此如果给与使细胞内色氨酸浓度降 ...
阻断block 一般含有阻遏的意思。在临床上多指心脏传导阻滞。特别在神经生理学中,它是指兴奋传导或传递由于各种原因在中途被阻断(即传导阻滞)或为此所做的人为操作(施术),例如在神经干的局部做机械的损伤,或施加麻醉剂和寒冷作用,使其局部的传导阻断;另外突触(例如神经肌肉接头)对药物和离子的作用特别敏感,容易被阻断。脊椎动物的神经肌肉接头,可由箭毒的作用、脊髓内的突触由于某种麻醉剂(例如戊巴比妥钠)的 ...
族tribe (1)为分类学上的等级之一。介于科和属之间。在日本植物学上,由于避免族与属同音,所以选定“连”作为学术用词(1956)。就其内容而言是没有确定的。把作为实际问题的科作更细划分时,如果其间断性大的则分为亚科,小的则使用族,看来比较合适。 R.Pilger和H.Melchior(1954)将松科分为冷杉亚科(Abietoideae)等三个亚科,杉科分为红杉族(Sequoiene)等7 ...
CH3CH(NH2)COOH,α-氨基酸的一种。在所有的蛋白质中,L-丙氨酸含量丰富。D-丙氨酸虽存在于细菌的细胞壁的粘肽里,但不是蛋白质的固定成分。α-丙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在生物体内可由丙酮酸合成,也可在色氨酸的代谢过程中产生。重要的是其碳素不仅可作为糖的异生材料,而且其氨基在动物脏器之间的氮素输送上也被认为是重要的。 ...
H2NCH2CH2COOH。β-氨基酸的一种。虽然在蛋白质的水解物中尚未发现,但与组氨酸等结合形成肌肽。鹅肌肽则存在于动物肌肉中,是尿嘧啶的分解产物。此外,它也是组成泛酸、CoA等的成分,这在生物学上是很重要的。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以游离状态存在,在茶叶、哺乳类的脑水解物中也存在。天冬氨酸经细菌的天冬氨酸脱羧酶的作用下脱羧可生成β-丙氨酸。 ...
HOOCCH2COOH,与琥珀酸结构类似,能和琥珀酸脱氢酶结合成复合体,成为此酶的颉颃性抑制剂。丙二酸对脂肪酸及糖类的氧化和呼吸等有抑制作用,这是因为这一作用可停止的柠檬酸循环。在自然界中,存在于苹果的果实和豆科植物的叶中。游离的丙二酸如上所述是琥珀酸的抑制剂,和CoA结合的丙二酰CoA则是脂肪酸合成的重要前体,此化合物是由乙酰CoA和HCO3-经乙酰CoA羧化酶(EC6.4.1.2)反应生成的 ...
足腺 pedal gland,foot-gland (1)亦称趾腺。系轮虫纲 趾的基部的1对(蛭形目(Bd-elloida)为1—5对)腺体,因从趾端开口处能分泌粘性液体,故又称粘腺。运动时,能使足粘附于他物,而固着生活的轮虫之足腺则包裹身体。(2)系开口于软体动物之足上的单细胞腺的聚合体。可分为:(i)前足腺(anterior pedalgland labial gland):后鳃亚纲和前 ...
足丝 byssus 从瓣鳃类足部略近中央的足丝孔 (byssus orifice)伸出的,以壳基质为主要成分的硬蛋白的强韧性纤维束。借此将贝体固着于岩石或海藻以及其他的动物体上。足丝孔相当于腹足纲的足孔(pedal pore),内有足丝腔(byssogenouscavity)。足丝腔内有许多单细胞腺(足丝腺byssusgland,byssal gland)。其分泌物接触海水则变成足丝。不等蛤、 ...
足神经节pedal ganglion 与侧神经节共同形成软体动物皮部神经中枢,一般在头神经节及侧神经节的后下方有1对,位于食管的腹侧。在腹足类、有肺类中与内脏神经节融合。在斧足类中附着性乃至固着性的种类中,随着足的退化而缩小。在头足类则位于腹侧,与内脏神经节及侧神经节合并,界限不清。 ...
丙酸菌对糖类进行无氧的产生丙酸的发酵。作为丙酸的产生途径,认为是经过由糖开始的艾姆登-迈耶霍夫途径所产生的丙酮酸,而丙酮酸则有如下的变化: 平衡:CH3COCOOH+4H-→CH3CH2COOH+H2O (1)methylmalony-CoA Coboxytransferase (2)malate dehydrogense (3)fumarase (4)succinate dehyd ...
足盘 pedal disc 为有刺胞动物水螅型为附着于他物而扩展成近似板状的部分,与游离端的口盘和两者之间的柱状部相对应。大多在外侧产生细小的突起,有如植物的根样扩展于其他物体的表面,此部分称为匍状茎。珊瑚类中的角海葵属并不固着于其他物体,而是潜入砂中生活,故与上述不同,其相当于足盘之部分不显平扁状,而呈尖状,其前端有一开口,称为反口孔(ab-oral pore) ...
亦称三碳糖,是有3个碳原子的单糖,即C3H6O3。在生物体内糖酸解过程中,同时产生甘油醛CH2OH-CHOH-CHO(glyceraldehyde)、二羟丙酮CH2OH-CO-CH2OH(dihydroxy acetone)的磷酸化型物质。 ...
主要是使糖转化而生成丁醇和丙酮的发酵。菌种为严格厌氧性细菌的丁酸梭菌和丙酮丁醇梭菌,在发酵中可同时产生醋酸、酪酸、乙醇等,并放出CO2和H2。从19世纪末期发现以来,作为工业生产丙酮的方法很受重视。此发酵与酪酸发酵有密切关系。 ...
亦称丙酮粉。是微生物或生物组织,有时是蛋白质,酶的提取物用丙酮脱水的干制品。这是防止生物物质在水的存在下发生破坏变质的一种保存方法,而另一方面,由于脂类物质的溶解作用,难以从生物材料中溶解分离的物质,也可以从这个制品中获得其溶液状态的产品,因此常常被应用于酶化学等方面。 ...
CH3COCOOH,原称焦性葡萄酸(德Brenztr-aubensure),是参于整个生物体基本代谢的中间产物之一。由于α酮酸而反应性强,对许多酶反应都有关系。在动植物的共同呼吸源中,碳水化合物是最常用的,其反应途径是从形成己糖二磷酸酯经过丙糖磷酸酯而分解为丙酮酸。在无氧分解下有各种变化形式,如肌肉产生乳酸,酵母的酒精发酵和植物组织在无氧状态下生成乳酸或乙醇,而所有到丙酮酸的反应途径是完全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