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花芽完全形成直到开花这一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主要是花蕾各部分的发育及引起花蕾各部分发育的一种生长运动。
种子植物的雌配子体。被子植物花粉母细胞在花药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小孢子(四分孢子),小孢子成熟为花粉粒,其间并产生具有发芽孔的外壁和内壁,由花粉粒内核分裂,分化为花粉管核和生殖核(雄原核),此种分裂是不均等的分裂,有极性,纺锤体常一端为尖端,另一端为成钝端,尖端一侧产生花粉管核,钝端一侧产生生殖核,若其分裂的极性被打乱,也可见到均等分裂的例子。生殖核和花粉管核之间的隔壁显著靠近钝端一侧,生殖 ...
在沼泽地的泥炭层和水底沉积层中,由于分解条件差,所以保存着其他生长植物的未被分解的花粉。由于花粉的形态具有种或属的特征,所以对不同深度的泥炭或沉积层进行调查,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了解到沉积当时的植物区系和群落的演替状况。为鉴定这种沉积物中的花粉所进行的研究,称为花粉分析。根据L.von Post等人的设计,先用KOH(10%),HNO3(15%)或(CH3CO)2O和H2SO4轻煮,使泥炭块解体, ...
花粉萌发形成的管状结构。萌发时,花粉先吸收水分而膨胀,原生质开始流动,花粉的内壁从萌发孔露出,作管状延伸。大多数的球果植物,可因极度膨胀的外壁裂开而脱离,但松属(Pinus)则只裂开不脱离。管内原生质流动显著,核也进入管中。原生质和核向管端移动,形成胼胝质栓(calloseplug),与老的部分隔断,原生质流动只在胼胝质栓前面的管内进行。一般花粉管是一条,但也有伸出几条的,蜀葵(Althaea ...
指花粉形成四分体后仍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如毛毡苔(Drosera rotundifolia),宽叶香蒲(Typha lat- ifolia)保持为四分体的原态,合欢树(Albizziajulibrissin)为 16个,兰科( Orchidaceae) 和萝科(Asclepiadaceae)则更多地联结在一起。兰科重视蜡质(脊兰Calanthe discolor)或非蜡质绒叶斑叶兰(Goodyer ...
指花粉管内的营养核。幼龄花粉为单核,但由减数分裂所形成的花粉四分体的核在达到成熟花粉为止的过程中进行有丝分裂,母校分化为生殖细胞和营养核。其后因种类的不同,也有营养核退化的情况,但大多数转向为花粉管核。营养核即花粉管核,大而无定形,生殖细胞稍小,为纺锤形。过去认为花粉管核位于花粉管的顶端,并与花粉管的营养有关,现在已被否定。榆属(Ulmus)、千里光属(Senecio)、黄鹤菜属(Youngi ...
蜜蜂工蜂的后肢胫节外侧是凹陷的,向内弯曲的一排长刚毛围绕其四周,此结构称为花粉篮。蜜蜂用花粉刷把收集的花粉纳入口内,与唾液拌和成为小球,经过花粉栉,装进花粉篮,带回巢内。
指在种子植物的幼龄花药中分化,经减数分裂形成的花粉四分体的细胞。相当于蕨类植物的小孢子母细胞。特别幼龄的花药由分生细胞群构成,其表皮下面的细胞变为内容充实的孢原细胞,再经若干次分裂而形成花粉母细胞。开始相互连在一起,后来零散地分离开来。双倍期到此为止,以后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单倍期的花粉四分体。花粉母细胞群周围由绒毡层包裹,通过此种组织与植物体联结。
指从花药中取出花粉所进行的无菌培养。通过培养所获得的单倍性愈伤组织,长出单倍体植株,从而在育种上加以应用。
指苏铁类(Cycadinae)等的胚珠在珠孔一侧于珠被和珠心之间所形成的小空隙。成熟的胚珠,传粉液由珠孔向外部溢出,随着液体的干燥,把附着的花粉一起带回到花粉室中,然后上端闭合,花粉在花粉室中萌发。 ...
蜜蜂工蜂后足的第一跗节成为宽阔而大的长方形,内侧上下并列生长10列左右的刚毛,呈刷状。这是扫落收集附在身体上的花粉时所用的结构,称为花粉刷。中足也有类似的结构。 ...
指种子植物的花药中,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果所产生的四个染色体半减的细胞,它发生后不久,暂时停留于花粉母细胞的壁中,接着母细胞壁破裂,各自分裂成四个花粉粒。根据发生减数分裂的轴的相互位置,四分体的排列形成四面体形(tetrahedral)、等面形(Isobilateral)。交互对生形(decussate)、T字形(T.Shaped)以及线形(Linear)等。一般在单子叶植物成等面形,在双子 ...
同花被。萼片和花瓣为同质同形时,统称两者为花盖,如: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的花即是。 ...
枝的一种,特别指构成花序的侧枝。原来是由腋生形态从中轴上的叶腋生出的分枝,但许多在母轴上没有形成叶和只见有不显著的小形鳞叶,这被认为是随着花序形式的进化而退化造成的。
指花中在萼上或萼里侧产生的裸露花叶的集合。构成花冠的花叶称为花瓣。通常它与花萼互生,在组织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但百合类的花冠与花萼则没有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可称为花盖或花被,其组成单位称为花盖被片(perigonal lobe)或总苞被片(perianthlobe,tepal)。花冠能保护雄蕊和雌蕊,同时又多呈现富于变化的颜色,有招引昆虫的作用。花瓣之间愈合的花称为合瓣花(如杜鹃、桔梗),花瓣各个分离 ...
花从受粉、受精到果实形成这一阶段所发生的现象称为花后现象。随着胚和胚乳的发育,在子房以外的部分或接近花的部分,通常可见到特殊的活动。作为随着果实形成的特异现象有:花生的果针显著伸长:萼的发育,特别是酸浆的宿萼的发育;以及草莓花托的发育等。另外,通常花后花瓣和雄蕊脱落,而在果柄及其附近的叶柄中反而阻止离层的形成。
在花的生长和分化结束后,器官重新进行二次发育的现象,称为花后发育。开花后本应脱落或凋萎的苞片(泽胡桃)。萼(酸浆、蒲公英的冠毛)、花冠(日本马桑)、雄蕊(美豆的果就是暂由雄蕊发育而飘播的)又进行发育是众所周知的花后发育的例子。
在花瓣的细胞液的水溶性的黄色色素中,与碱反应呈橙红-紫红色,遇浓硫酸呈红色的加酸显色现象(halochromy)的色素群,系普芏特尔(K.Prantl1871)对这些结构不明的色素群所命名的。其后,阐明了其本质,虽分成属于类黄酮的苯基苯乙烯酮(查耳酮)类与噢哢类两群,但与结构相对应的两种化合物多以糖苷的形式共存。构成黄花波斯菊、天竺牡丹、金鸡菊、金鱼草等黄色花瓣的黄色色素的主体。黄花波咕盏纳 ...
指从花的蜜腺分泌出来的糖液。详细分析的资料不多,但以糖为主体,并含有微量的树胶状物质、蛋白质、芳香物质、有机酸等。含糖量从贝母属(Friti- llaria)花分泌液的百分之几至猩猩木(Euphorbiapulcherrima)(鸟媒花)的70%不等。糖的种类则以葡萄糖、果糖,蔗糖为最多。蜜蜂所收集的蜂蜜转化糖平均为70—80%,其中蔗糖为 5— 81%,而蔗糖比例小是由于蜜蜂唾液中蔗糖酶所起作用 ...
通常所说花色,多是笼统地指花的各组成部分中,色彩最显眼的花瓣等部分(花瓣、花冠、花被)的颜色,但也有指整个花序的,在花序中具有舌状花和管状花时,也有仅指舌状花的花瓣的颜色(如波斯菊、大丽菊、向日葵)。构成花色的蓝、紫、红等色素物质为水溶性、多是溶于细胞液中的花色素类或β-花青苷类,而黄、橙、红色等色素物质是非水溶性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在有色体中含有类胡萝卜素类的缘故。在黄色素中,黄波斯菊、大理菊的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