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落酸 abscisic acid

  缩写ABA。为植物生长机能调节物质。是一种植物激素。是K.Ohkuma(1965)把这种促落叶的物质从棉铃中分离出来的,并确定了它的结构,同年J.Cornforth等对此进行了合成。以后又确定它是与冬眠素(dormin)在欧亚槭(Acer pseucloplta- anus)的夏季叶中〔产生,在冬季短日照条件下聚集于短芽,与休眠芽的形成有关。C.Eagles, P.F.Wareing,1963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壳(病毒的) uncoating

  引起病毒衣壳的重新组成,从而裸露出病毒核酸的过程称为脱壳。噬菌体的核酸是由质粒注入到细胞内,而衣壳遗留于细胞外,因此它就没有相当于脱壳的过程。对动物病毒来说,病毒质粒和受体间的反应是以“引栓”形式进行的,这就和侵染过程有着切不可分的关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7-脱氢胆甾醇 7-dehydrocholesterol

  C27H44O,胆甾-5,7-二烯-3β-醇。甾醇的一种。在生物体中以胆甾醇的形态少量存在着。 是维生素D原的一种。由紫外线照射可转化成维生素D3。曾认为是由胆甾醇生物合成的,但现在证明是胆甾醇的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虽然生成毛地黄皂苷化物(digitonide)但与甾醇毛地黄皂苷化物相比,其溶解度稍高。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鞘肌纤维 skinned muscle fiber

  除去肌鞘的肌纤维标本。最早由名取礼二在甘油中从肌纤维将鞘去掉所制作的,也称为名取氏标本(Natori′s preparation)。比甘油肌还接近于生活状态,是位于生活肌和甘油肌两者之间的标本。通过电气刺激,可引起局部收缩、传播性收缩,但传播速度比活着的肌肉要慢得多。这些反应认为是由于小胞体、横行小管系等肌内部膜系(internal memb- rane system)的活动所引起的。近年来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氢表雄酮 dehydroepiandrosterone

  C19H28O2,3β-羟基-5-雄烯-17-酮。亦称脱氢异雄酮,缩写DHA或DHEA。是睾酮生物合成中的一个中间产物,主要是由17β-羟甾醇脱氢酶而生成雄烯-3β、17β-二醇,△5-3β-羟甾脱氢酶和△5,△4-异化酶的作用生成睾酮。具有较弱的雄性激素作用,可以从尿中检测出来,经常以硫酸酯形态排出。认为这些是来自副肾的雄激素。在胎儿的副肾中产生的这种甾体,在肝等中接受16α羟基化后,在胎盘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氢醇 dehydrogenase

  催化底物(AH2)脱氢传递给电子受体(B)的脱氢反应(AH2 BA BH2)之氧化还原酶的总称。脱氢酶在呼吸和发酵中作为代谢底物,最先接受氧化的阶段是重要的。一般来说对代谢底物AH2的特异性是严格的,已知有许多种。每种名称分别冠以所代表底物的名称(如乙醇脱氢酶,黄嘌吟脱氢酶)。不能直接利用分子态氧作为电子受体的多种脱氢酶,称为厌氧脱氢酶,如以NAD 或NADP 作为电子受体的吡啶酶类就属于此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羧〔基〕酶 decarboxylase

  有时也称羧化酶。为羧酸的羧基以碳酸的形式脱去的酶之总称。有α-酮酸脱羧酶、β-酮酸脱羧酶和氨基酸脱羧酶等。此外氧化脱羧反应的酶(如异柠檬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被列入氧化还原酶中(在酶的化学结构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氢抗坏血酸 dehydroascorbic acid

  抗坏血酸的可逆的氧化型,很难提纯。在生物体内,与抗坏血酸共同组成氧化还原系统,认为具有电子受体的作用。E0 ′= 0.060 V。如进一步氧化经2,3-二酮古洛糖酸(diketogulonic acid)一部分变成草酸。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羧作用 decarboxylation

  亦称脱羧反应,是从有机酸中脱掉CO2的反应。其一般形式是在羰基或氨基的邻接末端羧基被脱掉。有机酸脱羧时,最后生成醛,(直接脱羧RCOCOOH→RCHO CO2。如丙酮酸脱羧酶),或是生成新的有机酸(氧化脱羧:RCOCOOH X H2O→RCOOH CO2 XH2。如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氨基酸脱羧时直接产生对应的胺类。在氧化性脱羧中,这里X是NAD,NADP等。也有 1/2O2或磷酸替代X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氢雄甾酮 dehydroandrosterone

  C19H28O2,一种雄性激素物质。与雄甾酮共同从男人尿中排出,存在有游离型或葡萄糖醛酸结合型。已由A.Butenandt(1931, 1934)得到结晶。认为是睾甾酮代谢的中间产物。生理作用与雄甾酮相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氧胞苷酸羟甲基化酶deoxycytidylate hydroxymethylase

  是T偶数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诱导出的酶,催化由脱氧胞苷酸和甲醛形成脱氧羟甲基胞苷酸反应。后者是T偶数噬菌体 DNA内特有的碱基成分。已知由病毒感染可在寄主细胞内诱导出各种酶,此酶是其最初证明的例子。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氧胆酸 deoxycholic acid

  C24H40O4,3α,12α-二羟-5β-胆烷酸。胆汁酸的一种,在胆汁中是以和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成甘氨脱氧胆酸或牛磺脱氧胆酸的形态而存在。是形成许多有机化合物和稳定分子化合物的胆烷酸。其钠盐易溶于水,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作用,可用于破坏细胞而对酶进行提取。不是由胆固醇直接进行生物合成的,而是由肠内细菌通过代谢从胆酸合成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氧核糖 deoxyribose

  核糖的一个羟基被氢原子取代后的产物之总称,一般是指2-脱氧-D-核糖。为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见于多种生物体中,它是以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形态由对应的核糖核苷酸的还原所形成。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氧核糖核苷-5′-三磷酸 deoxyribonucleoside 5′triphosphate

  三磷酸核苷中的戊糖部分为脱氧核糖时的总称。为DNA直接合成的前体物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氧核糖核苷 deoxyribonucleoside

  指核苷的糖部分由2′-脱氧核糖构成的物质。具有分别与腺嘧呤、鸟便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等碱基相对应的脱氧核糖核苷。可通过分解脱氧核糖核苷酸的酶得到。由特异的核苷激酶的作用形成脱氧核糖核苷酸而被再利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氧核糖核酸 de(s)oxyribonucleic acid

  亦称脱氧戊糖核酸,缩写 DNA。指核酸的戊糖部分为D-2-脱氧核糖而言。是基因的本质物质。碱基有腺嘌呤、鸟便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和其它成分,有少量的甲基化碱基,即5-甲基胞嘧啶,6-甲基氨基嘌呤。某种噬菌体DNA的胞嘧啶由5-羟甲基胞嘧啶,胸腺嘧啶由5-羟甲基尿嘧啶代替或含有尿嘧啶。核苷通过3′,5′-磷酸二酯键形成双股链状多核苷酸,用氢键形成双股螺旋结构沃华特生。病毒DNA分子量为 1—2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氧核糖核苷酸 deoxyribonucleotide

  指戊糖部分由2′-脱氧核糖组成的核苷酸的总称分别对应于腺嘌呤,鸟便嘌呤,胸腺嘧啶和尿嘧啶等碱基的各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是合成 DNA的前体物质。在非增殖中的细胞内核苷酸的浓度一般较低,但在增殖细胞内的浓度明显地增高。主要由核苷酸还原酶的作用由核苷酸生成。在增殖细胞内,经补救途径由脱氧核苷的磷酸化合成。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氧核糖核酸酶 deoxyribonuclease

  为对DNA有特异作用的、可水解核苷酸间的磷酯键的具有解聚化作用的核酸酶(一种磷酸酯酶),缩写DNase。可从各种生物和组织中分离出来,但这些酶在细胞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根据DNase的作用机理,可分为二种,即可将分子链内部的磷酸二酯键水解的核酸内切酶(脱氧核糖酶Ⅰ等),以及对分子链末端分阶段作用生成单核苷酸的外切核酸酶。DN- ase的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对伴有DNA分解时的粘性下降的测定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氧核糖核酸酶抑制剂 deoxyribonucleaseinhibitor

  酵母中有与胰脱氧核酸酶(DNaseⅠ)性质非常相似的DNase,同时也含有与这个酶特异结合的并可使酶失活的蛋白质。在人的白血球,骨髓、鸽嗉囊提取液,以及鼠的各种正常的和恶性组织中都含有这种物质,分布很广。无论哪一种都是蛋白质,对DNaseⅠ都是特异的。从小牛脾脏提取物中高度提的纯,其分子量为57,400,可与DNaseⅠ组成复台体,其化学组成为1∶1。人对DNasⅡe特异的阻抑物质,已从人尿中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脱氧核糖核酸酶Ⅰ deoxyribonucleaseⅠ

   最有代表性的核酸内切酶。最早是由M.Kunitz从胰脏中分离出结晶的,也称为胰脱氧核糖核酸酶或DNaseⅠ, EC3.1.21.1。分子量约3.1万,等电点pH4.7,最适PH 7附近,需要Mg2 和Mn2 。分离单链和双链DNA,产生具有 5′-磷酸末端的分解物。在一般条件下其分解产物含有1到8—12个寡聚核苷酸,平均大小等于四个核苷酸。反应初期似乎是先分解dpPupPy键,但因二价离子的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