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角挫伤性青光眼又称为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是由于眼球受钝挫伤引起前房角后退、小梁网水肿变性,房水排出受阻所引起的一种继发性青光眼。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相似,故易被误诊。房角后退继发青光眼可于伤后数周、数月、数年或10年以上发病。有前房出血的挫伤眼大多有房角后退,但房角后退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并不很高,约为1.3—7%。一般认为,房角后退〉180°者,发生青光眼的可能性较大。临床表现 1.大 ...
凡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9者称为弱视。弱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儿童眼病,是婴幼儿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如知觉、运动、传导及视中枢等原因未能接受适宜的视刺激,使视觉发育受到影响而发生的视觉功能减退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视力低下及双眼单视功能障碍。在我国,弱视发病率约为2—4%,多为单眼,亦可双眼。根据病因分类为: (1)斜视性弱视; (2)屈光不正性弱视; (3)屈光参差性弱视; (4)形觉剥夺 ...
先天性泪囊炎多数是由于鼻泪管在鼻腔的下端出口被先天性膜组织所封闭或因上皮碎屑堵塞管道(特别是近鼻腔的下部)所引起。而少数可能是骨部狭窄或鼻部畸形所造成。 先天性泪囊炎一般是单侧,也有双侧者。可局部滴用抗生素滴眼液或压迫按摩,方向朝向鼻腔,每日2—3次。为了缩短疗程,进行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疗效确切、满意。临床表现 1.泪溢,分泌物多; 2.挤压泪囊部或冲洗泪道时,有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自泪小 ...
急性泪囊炎可以在并无泪道阻塞的基础上突然发生;也可由于鼻泪管阻塞的同时尚有泪小管的阻塞,使脓性分泌物不能排出,或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发生,继发性感染所致。 致病微生物有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流感病毒等。临床表现 1.常有慢性泪囊炎病史; 2.泪囊部红、肿、热、痛,重者可波及上下睑或面颊部,颌下及耳前淋巴结可肿大。可伴体温升高,全身不适; 3.数日后肿胀软化形成脓肿,波 ...
角、结膜异物损伤是最常见的一种眼外伤。常见原因是磨床上溅出的金属碎屑、空气中的灰尘、昆虫及农业劳动中的谷壳等,其次是爆炸伤所致。多见于车床及电焊工人。结膜异物伤主要引起眼部刺激症状,如能及时取出异物,预防感染,通常恢复良好。临床表现 1.有异物感、眼痛、怕光、流泪等刺激症状; 2.球结膜混合充血或睫状充血; 3.常可在睑板下沟或穹窿部及角结膜表面找到异物; 4.角膜异物表浅者,附着处常为荧光 ...
眼球震颤是指两眼发生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往返运动。它是一种同时影响交互神经供应两方面协调机能的病变,是中枢神经系统、眼外肌、视觉系统和前庭系统疾患的常见体征。根据眼震的节律分为冲动型和钟摆型,根据眼震形式分为水平性、垂直性、旋转性和混合性四种,根据病因不同分为眼源性、耳源性、中枢性和先天性眼球震颤。眼源性眼球震颤多数是因婴幼儿时期双眼视力障碍、黄斑中心凹不能固视所致,极少数是由于长期在光线不足的 ...
屈光参差是指两眼屈光度相差2个屈光度以下轻度的屈光参差无临床意义。如果屈光参差超过2.5D以上则因两眼视网膜物像大小不等而引起融合困难,破坏了双眼单视,严重的屈光参差病例可因不用或主动抑制屈光不正严重的眼而导致弱视。更严重者可出现弱视性斜视,即使戴镜后仍不能保持立体视觉。 有屈光参差的病人,一定要散瞳验光,检查配适宜度数眼镜,如果屈光参差较重者应配角膜接触镜或做角膜屈光手术治疗。临床表现 1 ...
眼球突出又称突眼,是指眼球向前移位并外突的异常状态。眼球在眼眶内的正常位置是角膜顶端不超出眼眶上下缘。双眼突出度差异一般不超过2mm,否则应考虑病理性眼球突出。引起病理性眼球突出的原因为一切增加眶内容的病变或所有眼外肌陷于驰缓或麻痹状态。根据不同性质和发生过程,常见眼球突出有炎性突出、占位性突眼、外伤性突眼、内分泌性突眼、血管性突眼等几种类型。临床表现 1.炎性突眼 眼球突出,眼球疼痛和压痛 ...
巨大暴力可引起视神经损伤或神经管骨折,导致视神经纤维受损或压迫,引起视神经萎缩。视神经挫伤多发生在视神经管和颅内段。视神经外伤常发生于车祸、斗殴等事故中。常为钝力打击额部、眉弓部或颧部,跌撞伤眼部,引起眼眶骨折或颅底骨折而发生。严重者可伴有休克,呼吸道阻塞、出血、感染。临床表现 1.视力突降或无光感; 2.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 3.眼底检查:早期无明显异常,视神 ...
眼球破裂伤是眼球受暴力作用所引起眼球壁组织破裂的一种严重眼外伤。眼球破裂,透明的屈光介质、感光的视网膜,都将受到影响,可能发生严重的视力减退。同时常发生眼内出血,而影响视力。受伤后,可发生交感性眼炎,有导致双目失明的危险。如发生眼内感染,即使及时得到治疗,也难以保持原有的视功能。因此应积极加强眼外伤的防治工作。临床表现 1.视力严重下降,甚至无光感; 2.眼压甚低; 3.可见角膜、巩膜裂口, ...
与石楠荒原相同,广义来说,指具有同样的外貌和成因的新西兰等的群系,常包括安第斯山地的帕拉莫荒原(paramo)。
在急性白血病的成髓细胞、前髓细胞的细胞质中,可通过姬姆萨染色等来发现这种小体。小体呈红色点状或针状结构。一个细胞内常常只有一个,但有时也可发现数个。欧氏小体出现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时,极个别的情况,在未成熟的单核细胞中也可看到。
寄生于植物并引起腐败病。是酷似大肠杆菌的一种细菌。属名是尊重美国植物病理学家Erwin F.Smith而得名,但不少学者认为应纳入大肠杆菌类,属于杆菌属。由于它带有果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因而侵害植物。其典型种是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amylovora)。 ...
属于全北半球植物区系界的8个区系植物区之一,跨越旧大陆北部几乎全部地区的广大地域,除地中海沿岸以外的全部欧洲和极地以外的西伯利亚大部分。森林带非常发达,所以也称为欧洲-西伯利亚区系森林区(Euro-Siberian forest region 德euro-sibirisches Waldgebiet)。自波罗的海(Balt)沿岸、北土耳其到西伯利亚北部及东部,以冷杉属(Abies)、云杉属(Pic ...
一个化学反应发生时其它反应以化学计量学的关系相伴进行的现象。主要用于如下三种情形:氧化与还原的偶联。电子供体AH2在氧化成A时,电子受体B必须还原成BH2,此时称这二个反应为偶联。例如在醇发酵中3-磷酸甘油醛的脱氢与乙醛的还原以NAD 为媒介由二个脱氢酶的作用相偶联。氧化还原反应或分解反应与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在生物体内酶反应中可看到放能反应的进行与由ADP和正磷酸生成ATP(吸能反应)相偶联。这是 ...
胃内容物逆行,由口腔吐出,称为呕吐。呕吐中枢反射性地刺激可以引起呕吐,另外特异性物质(如阿朴吗啡)直接刺激化学感受器触发区(chemorec-eptor trigger zone,CTZ)也能引起呕吐。前者诸如对舌根、咽壁、消化管、迷路(晕车、晕船)的异常刺激和颅内压升高等,传入冲动刺激延髓网状结构外侧部的呕吐中枢而引起呕吐,这属于反射性呕吐。后者CTZ位于下部延髓的后区(area postre- ...
偶鳍亦称侧鳍(lateral fin)。是水生脊椎动物身体两侧成对的鳍。在鱼类中,位于前方的为胸鳍,位于后方的为腹鳍。胸鳍发达的可用来飞行(燕鳐鱼)和在水底爬行(绿鳍鱼、红鳍红娘鱼)。腹鳍可变形为交尾器(鲨鱼、鱼)和吸盘(鲙虎、狮子鱼)。裸胸鳝类缺胸鳍,鳗鲡类缺腹鳍。在陆生脊椎动物中,胸鳍和腹鳍分别发展成前肢和后肢。鲸等为第二次入水的生物,前肢又成为胸鳍。 ...
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反应的能量偶联所必需的蛋白质因子。用机械的螯合剂、尿素等处理可从线粒体溶出,如把它加入到脱偶联的线粒体亚单位中去,则P∶O比恢复。此系着重于功能而命名的,已纯化了的所谓具有ATP酶活性的F1因子(分子量约36万),寡霉素感受供给因子(OSCP,分子量约1万6千)等数种。另外从菠菜叶绿体、酶母、细菌也提纯了类似于线粒体F1的具有ATP酶活性的偶联因子。 ...
又称合线期、联会期。是指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紧接细线期之后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来自双亲的各个同源染色丝互相接近,以相同的部分进行联会。联会一般从染色丝的某一点即前中心着丝粒(procentric kinetochore)或染色体的末端(pro-terminal)开始进行,有时从染色丝中间的几个地方同时开始,联会的部分逐步增加,不久联会就遍及整个染色丝。这个时期虽然时间比较短暂,但是,由于联会可使 ...
指从其他群落侵入来的在植物群落的组成种中,有偶然生长下来的种类,或由过去的群落遗留下来的种类,这种稀少的种类,为偶有种。前者多数出现于群落边缘或混生的部分。后者常发现于演替后的新群落中。其Gesellschaftstreue均为1,而优势度亦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