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对生物体的排除自身健全成分以外的废、异物,保全体制而实现调节作用的免疫机制进行分析、综合研究的科学。近代免疫学是在19世纪末、巴士德(L Pasteur)发现传染病再感染时的抵抗性,而以弱毒活疫苗接种的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并以其后梅切尼可夫(E.Metchnikoff)发现吞噬细胞,冯贝令(E.A.von Behring)及北里柴三郎发现抗毒素,兰德斯坦纳(K.Landsteiner)关于多数自然 ...
牙周病是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骨质、牙周韧带和牙槽骨因炎症所致的一种疾病。但患者并非所有这些组织都同时患病,视局部炎症的轻重及范围,实际上牙周病可分为龈炎和牙周炎二大类。牙周病的病因大多由于局部的菌斑、牙垢、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所致,部分可由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如机体防R机能缺陷、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结核、肾病、遗传等。各组年龄均可发病。性别无显著差别。临床表现 1.龈炎主要 ...
球菌性口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双球菌感染所致。本病的特点是起病急,全身反应较重,病损以伪膜为特征,故又称膜性口炎。患者常为婴幼儿。临床表现 1.病损可及口腔粘膜任何部位,粘膜和牙龈均充血水肿,溃疡浅表,散在或融合成片。 2.溃疡表面有纤维素渗出形成伪膜。 3.自发性痛和口臭,垂液增多,局部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诊断依据 1.具有流感、肺炎或长期腹泻等急性或慢性病病史,口腔护理不 ...
根尖周病包括急性和慢性根尖周炎。 根尖周病是指局限于根尖部的牙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炎症。从病理上又分浆液性和化脓性根尖周炎。后一种,症状明显、病情严重,又称为急性牙槽脓肿。它可将化脓性炎症扩散到根尖周外间隙,引起间隙红肿、下脸水肿,影响视力。尤其是小儿,往往把它看成是眼部疾病,送至眼科检查,然后才转回口腔科治疗,这种情况临床并不少见。又如一个下颌第三磨牙的急性牙槽脓肿,它可引起 ...
舌咽神经痛是指发生在舌咽神经分布区域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病因不明,可能为神经发生脱髓鞘性变,引起神经传入冲动障碍所致。在继发性病因中,包括桥脑、小脑角的血管异常和肿瘤、珠网膜炎、椎动脉病,以及发生于颈动脉、咽、喉、扁桃体等处的颅外肿瘤。有人认为颅外血管疾患,如颈内动脉闭塞和颈外动脉狭窄等也都可能成为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 1.好发年龄:35-50岁。 2.发病部位:扁桃体区、咽部、舌根部、颈部、 ...
第三磨牙(智齿)是牙列中最后萌出的牙,常常发生阻生。由于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萌出受阻时,牙冠周围组织发生的炎症,称为智齿冠周炎。外观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冠周红肿、盲袋溢脓肿胀,张口受限,慢性者可见迁延性痿管,重者易引起颌周间隙感染。 本病多发生于18-25岁青年人,大多数为急性炎症表现,以下颌第三磨牙最多见,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本病发病初期,常有全身诱发因素,并仅有轻微症状,易被忽视而延 ...
颌面部血运丰富,损伤后常有血管损伤,造成出血不止。如伤及大血管,可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直接导致死亡。 对出血的急救,应根据损伤部位、损伤性质(毛细血管渗血、静脉破裂或动脉破裂出血),以及现场条件等采取相应的措施。临床表现 1.毛细血管出血为渗出状; 2.静脉出血为泉涌状; 3.动脉出血为喷射状;诊断依据 1.伤面出血不止; 2.急性大出血者,血液大量急剧外溢或喷射,血压 ...
颧骨颧弓位于颜面正侧方最突出的位置,最易受到打击致伤。颧弓骨骼细窄,因此,更易发生骨折。 颧骨参与眼眶底壁、上颌突及颞窝的形成,其最薄弱区位于颞骨的颧突处。损伤后,可同时发生上颌骨骨折,重者有颅脑损伤。伤后尽早重定,术后疗效佳。临床表现 1.颜面凹陷性畸形; 2.骨折段移位,颧弓塌陷; 3.张口受限、面部麻木感;诊断依据 1.面部肿胀、畸形。颧突或颧弓部塌陷; 2.张口受限; 3.眶下区麻 ...
下颌骨骨折是颌面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者,其好发部位,常为正中联合处、颏孔处、下颌角处、髁状突颈部等。 下颌骨骨折可为单发或多发,在火器伤时,常为粉碎性骨折,主要有骨折段移位和咬合错乱等临床表现。本病目前有较好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早期骨折重定和固定是关键。临床表现 1.骨折段移位及咬合错乱; 2.牙龈撕裂和出血; 3.髁状突骨折者有张口受限、耳前疼痛,肿胀,前牙开合; 4.下颌运动异常;诊断依 ...
上颌骨是面部中心骨骼,结构较薄弱,内有大窦腔,附于颅底,呈支架结构,致伤后常伴发邻近结构和颅脑损伤。 上颌骨非火器性骨折一般分为低、中、高位三种类型,火器性骨折多为开放性,临床上无典型分类,可有粉碎性或洞穿性等。上颌骨血运丰富,愈合能力和抗感染能力强,应争取尽早重定与固定。临床表现 1.骨折段移位,有异常动度; 2.咬合错乱; 3.面部肿胀,畸形;鼻出血; 4.眶周皮下瘀血,眼球运动障碍,复 ...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在我国新生儿中唇、腭裂的发生率约为1:1000,绝大多数唇裂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即胚胎生长发育的环境,也即母体的生理状态,如怀孕期呕吐和偏食造成营养缺乏、母体遇到某种损伤、病毒感染(如风疹等)、怀孕期使用某些有致畸作用的药物或接触放射线以及因怀孕期一些不良刺激导致内分泌紊乱等,皆可影响胚胎唇部的生长发育,出现唇裂。临床表现 1 ...
口腔颌面部无论平时或战时,都易遭受损伤。致伤原因很多,平时多因工伤和交通事故,战时则以火器伤为主。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可分为七种类型,即擦伤;挫伤;刺伤;裂伤;切割伤;爆炸伤;动物咬;螫伤,各类损伤的临床症状和处理方法各有特点。 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较强,但存在腔、窦多,可并发颅脑或全身其他部位的损伤,因此,急救时要有整体观点,及早作清创缝合。临床表现 1.闭合性损伤为创面有渗血 ...
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在我国新生儿中唇、腭裂的发生率约为1:1000,绝大多数腭裂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即胚胎生长发育的环境,也即母体的生理状态,如怀孕期呕吐和偏食造成营养缺乏、母体遇到某种损伤、病毒感染(如风疹等)、怀孕期使用某些有致畸作用的药物或接触放射线以及因怀孕期一些不良刺激导致内分泌紊乱等,皆可扰乱胚胎生长发育的环境,影响腭部的发育,导致腭裂 ...
因器质性病变导致长期开口困难或完全不能开口者称为颞下颌关节强直。临床上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类,主要表现为张口受限,面中下部畸形、关节结构改变。 本病的真性强直多数发生在儿童,病因以损伤和炎症为多见,假性强直多为坏疽性口炎或损伤或放射治疗的后遗症,大多为慢性表现等特点。目前,手术治疗方法,治愈率较高,疗效欠佳者多数是未经正规治疗者,因此,早治疗是关键。临床表现 1.张口困难,甚至不能开口; 2.真 ...
由于咬合异常、创伤、精神、营养、发育,全身疾病或局部结构异常等因素造成的一种颞下颌关节的病理性改变,称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该综合征并非指单一的疾患,而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的疾病的总称。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区或关节周围肌的疼痛、关节弹响或杂音,以及关节运动、开口度、开口型异常等。临床分为咀嚼肌功能紊乱类,关节结构紊乱类及关节器质性改变类。 本病好发青壮年,20-30岁女性患病率高,大多数为功 ...
下颌髁状突由于外力作用或关系结构异常,使髁状突超越正常的运动限度,脱离关节凹而不能自行重定,称为颞下颌关节脱位,临床表现主要有语言不清,下颌运动失常,关节凹空虚。 本病有单侧,双侧;急性,陈归性和复发性。按髁状突脱出的方向,位置又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和侧方脱位。临床上以急性和复发性前脱位为常见。急性复发性脱位手法重定,疗效较佳。临床表现 1.患者语言不清,垂液外流,呈开口状,不能闭合; 2. ...
牙本质过敏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男女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它是指暴露的牙本质对温度、化学性、机械性刺激产生敏感,表现牙酸痛为主的感觉。牙本质过敏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是一个信号,当牙出现酸痛时,使人们意识到,牙有病了,应该去医院检查和治疗。若牙敏感程度太高了,就会发生病变。临床有的病例,个别牙齿,敏感到不敢触、碰任何食物,畏痛而不得食,往往导致患者消瘦、精神上十分痛苦。 牙本质过敏症是 ...
四环素变色牙是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矿化期间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如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都可成为四环素牙的原因。各种药物引起的牙变色的程度不同,以四环素为最严重而得名。服用大剂量四环素后,不但能引起四环素牙,还可伴有釉质、牙本质发育不全和钙化不全。有文献报道四环素还可引起骨的生长迟缓。临床表现 1.牙变色--黄色、灰棕色、黄褐色。 2.全口多数牙发病。 3.无自觉症状。 4.紫外线下特有荧光。 ...
牙髓炎可分为急性、慢性、牙髓变性、牙髓坏死与坏疽。急性期,疼痛剧烈难忍,有“牙痛不算病,一痛就要命”的谚语。其特点是自发痛、阵发痛、夜间加重。到了晚期,可出现持续性跳痛、放散痛,可放散至耳颞部与偏头痛相似。疾病发作患者坐卧不安,非到牙科治疗不可。牙髓炎明显影响病员的睡眠、工作和学习。其发病不分年龄、性别、种族、地点和时间,温度、刺激,可激发牙痛发作或使疼痛加重。急性牙髓炎得到引流或治疗后,可转 ...
有关抗体特异性形成机制的理论。若在历史上追溯其代表性理论,按发展先后顺序有侧锁学说、直接模板学说、间接模板学说、自然选择学说、无性繁殖系选择学说等;目前则以无性繁殖系选择学说为定论。免疫学说可分为选择学说(侧锁学说、自然选择学说、无性繁殖选择学说)和诱导学说(直接模板学说、间接模板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