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外原生质是围着原生动物放射虫类中央囊的那部分原生质,卵细胞最外层的原生质块。中央囊内的原生质呈颗粒状,而囊外原生质则为网状或蜂窝状的胶质,囊外原生质内有粗大的空泡。空泡在外质周围数多而大。空泡内充满着比重较海水小的液体,通过这种液体量的变化调节着放射虫的沉浮。
覆盖在蕨类孢子囊群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膜状器官。它是由囊群托或其附近的表皮细胞发生的,呈鳞状或膜状。有的生自囊群托的侧面(铁角蕨科Aspleniaceae),有的生自下面(岩蕨科Woods- iaceae),有的生自上面的(鳞毛蕨科Dryopteria- ceae),因而分别称为侧位囊群盖(lateral indusi- um)、下位囊群盖(inferior indusium)、上位囊群盖(sup ...
多节绦虫之六钩幼虫被中间宿主摄取后,侵入肠壁或胃壁,经血管或淋巴管被运送到一定部位(依绦虫之种类而定)吸取宿主之体液,膨大而成胞囊状的幼虫,即为囊尾幼虫。中间宿主仅为1个者,有囊尾蚴(其特殊型有多头蚴和包虫)、拟囊尾蚴和实尾蚴。需2个中间宿主者,已知有原尾蚴和双槽蚴二型。上述幼虫若与中间宿主或中间宿主组织的一部分一起被终局宿主摄取时,藉头节附着于其消化管壁,从颈部长出新的节片,成为成虫。 ...
多节绦虫类囊虫的一种类型。是从卵壳脱出的六钩蚴(oncosphere)进入中间宿主体内后而形成的。身体有从豌豆粒至鸡蛋那样大,甚至有时达到小儿头那样大。在包囊中其头节(头圆锥)呈内翻状态,与中间宿主一起被纳入终局宿主体内,在终局宿主体的消化管内,宿主的体液浸入包囊,而内翻的头节就向外翻转而突出,附着于消化管壁上,舍弃包囊,由与头节相连的颈部不断形成新的节片而形成绦虫的成体。囊尾蚴是囊虫中最原始 ...
腺瘤的管腔中有分泌物潴留呈囊状扩张者称为囊腺病。由于被覆内壁的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形成多数大小不一的房室。内容可有浆液、粘液、假粘液、胶质等多种物质。以卵巢最为多见,此外也见于乳腺、肾脏、胰脏、肝脏。
是被囊幼虫,也称幼蛭。在吸虫纲二生亚纲,为继毛蚴、胞蚴、雷蚴、尾蚴的单性体的第四代,而离开中间宿主卷贝体游到水中的尾蚴(摇尾幼虫)失尾后在水草上形成被囊,称为囊蚴。有时尾蚴侵入第二中间宿主的甲壳类、鱼类、两栖类的体内,在其组织内形成被囊(例如肝吸虫在颌须鱼、等体内,肺吸虫在韩氏溪蟹、喇蛄的体内)。囊蚴的体制与其成体几乎是一致的(但无生殖器官),随着水草或者第二中间宿主一起被终末宿主摄取后,在其 ...
由结缔织组等构成固有的壁,内腔含有流动性液体的囊。和囊腺瘤不同,它不是肿瘤,有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前者有胚胎期的管裂,如鳃裂呈囊状扩张而残留者,以及由于腺样脏器的发生障碍所形成的肾囊肿、肝囊肿等。后者有因皮脂腺、胰腺、肾脏等腺排泄管阻塞所致的潴留囊肿(retention eyst)和甲状腺、卵巢等内分泌腺所发生的滤泡性囊肿(folli- cular cyst),此外还有因寄生虫寄生,例如狗绦虫Ec ...
已成熟的卵巢卵泡不进行排卵,而是充斥着大量的卵泡液进行过大地生长,同时颗粒膜消失,卵泡内膜直接接触卵泡腔,最后卵也就退化了。这种状态的卵泡,称为囊肿样卵泡。出现囊肿样卵泡的原因,认为是卵泡成熟激素对卵巢发生作用的结果,此时发情激素的分泌是旺盛的。
指叶体中分化有袋状、瓶状或漏斗状的叶腔,这种叶为囊状叶。许多是食虫植物的叶,但也有象日本齿鳞草那样的并不捕虫的种类。一般为了诱虫,蜜腺非常发达,为了捕虫生有倒毛和滑面带。这样的叶腔是在发生的过程中因表面内陷而产生的。瓶子草的叶具有漏斗形的叶腔,特称为漏斗叶,而具有瓶状叶的,有袋形虎耳草、猪笼草,具有袋状叶的有狸藻等。
在腹菌、粘菌的子实体和接合菌毛霉类的孢子囊中分化的无繁殖能力的结构。除柱状、球状、卵形之外,在腹菌中也有呈树状分枝的。把可形成囊轴的未分化组织称为造孢组织基板(腹菌)。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简称功血。是指经检查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与肿瘤、炎症、妊娠无关,而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分两种类型:无排卵型功血和有排卵型功血。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量多或时多时少; 2.月经周期紊乱、缩短或正常,经期长短不一; 3.妇检:子宫、附件无异常。无排卵型功血。诊断依据 1.病史:注意患者年龄、产次、健康状况,近期内是否用过性激素治疗; ...
有些妇女在月经前4~5天期间(有时可延长到月经来时(反复发生各种躯体、心理及行为症状。心理变化因人而异,包括情绪易激惹、易变、神经质、不安、抑郁、疲劳。过去认为,心理变化中还包括认知改变、判断力受损及意识障碍等。但也有人指出,经前期及行期间作业能力无明显损害(Sommer1978)。 经前期发生各种严重的行为或事件(如犯罪行为、自杀企图及精神病发作等)较多,提示经前期紧张的变化与不适可加剧心 ...
足月妊娠系指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周,在此期间内分娩,过程顺利,母婴无并发症称正常足月分娩。决定分娩有三个因素,即产力、产道和胎儿。临产后这三个因素均正常,并能互相适应,胎儿则能在规定的产程时间内经阴道顺利娩出。临床表现 1.停经满37周至42周。 2.阵发性宫缩。 3.阴道排出少量血性分泌物。 4.宫缩规则、宫颈口开大、胎头下降、枕前位、胎心音120 ̄160次/分,骨盆外测量正常。诊断依据 ...
胎儿在宫内有缺氧现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为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窘迫可发生在临产过程,也可以发生在孕期。发生在临产过程中者可以是孕期者的延续和加重。临床表现 1.胎儿缺氧初期表现,胎心率=160次/分钟尤其是〉180次/分钟。 2.胎心率〈120次/分钟,尤其是〈100次/分钟为胎心危险征。 3.胎心监护有晚期减速,变异减速或/及基线缺乏变异。 4.羊水胎粪污染,Ⅰ度,羊水绿色,Ⅱ度羊水黄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微循环内,主要是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内广泛的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聚,即微血栓形成。由此引起凝血因数和血小板消耗和继发性纤溶,广泛出血,血管内溶血,组织坏死等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各脏器的功能障碍。产科的胎盘早剥,死胎稽留,感染性流产,过期流产,先兆子痫和子痫,羊水栓塞都可导致DIC的发生,为产科的危急症。临床表现 1.出血,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
诊断依据 1.巨大胎盘:正常胎盘重500~600g,约占新生儿体重的1/6。巨大胎盘系指胎盘重量超过800g,与胎儿体重比例发生变化,其面积增大,绒毛肥大、水肿,间质组织增殖等。常见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过熟儿、羊水过多症、多胎、巨大胎儿、胎儿溶血症、母体糖尿病、梅毒等。 2.膜状胎盘:因胎盘绒毛小叶发育不良,滑泽绒毛未退化萎缩,致使胎盘菲薄,面积较大,形如膜状。此类胎盘其面积伸延较大,常有胎盘 ...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达500ml以上者称为产后出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产后出血绝大多数可以避免,故应予特别重视。临床表现 1.胎儿娩出后阴道流血,可发生于胎盘娩出之前或胎盘娩出之后、或两期兼有。 2.出血流出体外,其量多少可以观察。有时血液积滞于子宫腔内或阴道内,致子宫底升高,子宫体积增大,当按压子宫底时才有大量血 ...
本病主要是孕妇和胎儿之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疾病,胎儿由父亲遗传下来的血型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该抗原通过妊娠、分娩而侵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免疫抗体,该抗体在胎儿或新生儿血液内使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凝集、破坏而发生急性溶血病。病儿可因严重贫血而死亡,也可因大量胆红素渗入脑细胞引起核黄疸。 母儿血型不合,主要有ABO型和Rh型两大类,其他如MN系统血型不合也可引起本病,但极少见。ABO血型不 ...
诊断依据 凡妊娠的任何时期内,羊水量超过2000ml称为羊水过多症,大多数羊水的增加是缓慢的,称慢性羊水过多症,极少数羊水量在数天内急剧增多,称为急性羊水过多症。羊水量少于300ml称为羊水过少症。羊水过多占分娩,总数的0.5%~1%,其中约有25%~30%合并胎儿畸形,羊水量少于300ml者,称为羊水少。羊水过少除因妊娠过期所致的羊水过少外常被忽视,发生率约占分娩数的0.1‰。但两者均可引起妊 ...
胎儿娩出后30分钟,胎盘尚未娩出者,称为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的一重要原因。但如胎盘全部未从子宫壁剥离,虽然胎盘滞留,在一段时间内可无出血。因此,正确处理胎盘滞留,对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妇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临床表现 1.胎盘剥离不全:多见于子宫收缩乏力,或子宫收缩不协调,以致胎盘一部分与子宫蜕膜层分离,另一部分尚未剥离,影响子宫全面收缩,部分子宫松驰,胎盘剥离面血窦开放,阴道出血不止。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