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患者常在生后1周尤其头3天内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表现。如烦躁不安或嗜睡、吐奶、尖叫、抽搐等症状。轻症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危重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可遗留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和脑性瘫痪。 围产期缺氧主要发生在宫内,约80 ̄90%发生在产前或产时,10%发生在产后。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于胎儿宫内缺氧、胎盘功能异常、脐带脱垂、受压及绕颈;异常分 ...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致病菌进入血液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细菌感染。有时在体内产生多发病源,形成严重病症。由于症状隐敝,又缺乏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给早期诊断造成困难,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 本症发病率在足月儿和早产儿中分别占活产婴儿的0.1%和0。4%。使用抗生素治疗后,近年来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发病率却下降甚少,约有1 ̄5%。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脐部未愈合,皮肤粘膜薄嫩易破损感染。由 ...
新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其中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母O型,胎儿A或B型最多),母A或B型,胎儿B、AB型或A、AB型较少见。Rh血型不合(母Rh阴性,胎儿Rh阳性)溶血在我国少见。ABO血型不合可见于第一胎,Rh血型不合第一胎不发病。ABO血型不合临床溶血症状较轻,个别较重。Rh血型不合者溶血多严重,出现严重贫血、水肿、肝脾肿大、心力衰竭,甚至死胎。 本病在母婴血型不 ...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桿菌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因大多在生后六、七天发病,故民间又称“四六风”或“七日风”。又因细菌是经脐部侵入且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口紧闭,故又名“脐风”及“锁口风”。 目前全国已基本消灭本病,但有些地区仍有散发,值得重视。本病是由于接生时,脐部消毒处理不当所致。如用未经消毒的剪刀断脐或用不洁的布料包裹脐端,破伤风桿菌就可在脐部生长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外毒素毒力很强,对神 ...
新生儿硬肿症亦称新生儿皮脂硬化症,大部分由寒冷引起,故又称寒冷损伤综合征,但也可因其他因素如感染而在夏季发病,故又有称为感染硬肿症或夏季硬肿症。此症为新生儿严重疾病之一,多见于出生后第1 ̄2周的早产儿或有感染窒息、先天畸形新生儿,多发生在寒冷季节,由感染因素引起的可见于夏季,病儿出现全身冰冷,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触摸有“冷猪肉”的感觉,严重者可引起肺出血、DIC、急性肾功能衰竭或继发感染 ...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产生的病原不同,感染途径不同,新生儿肺炎可分为:(1)吸入性肺炎:在胎内吸入胎粪、羊水,生后吸入乳汁或分泌物引起;(2)感染性肺炎:出生前母亲有感染性疾病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生后与家庭成员中“感冒”的人接触引起发病。 本症更容易发生在未成熟儿,死于新生儿肺炎的病例中几乎一半为未成熟儿。由于临床表现 ...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指发生于新生儿期的以结合胆红素增高性黄疸,大便呈白陶土色,伴肝、脾大,以及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病因有(1)各种病毒:巨细胞病毒、各种肝炎病毒等;(2)胆汁淤积或肝内、外胆道闭锁;(3)代谢缺陷病:如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梅缺乏症等。 本病多由母亲妊娠时宫内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皰疹病毒、弓形体等引起,由母亲直接传播给胎儿,母亲可不发病。母亲患乙型 ...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患。发病原因主要与围产期缺氧及产伤有关,前者常见于早产儿,后者多见于足月儿及异常分娩的新生儿。本症在胎龄小于32周,体重小于1500克的小儿中,发病率可高达40 ̄50%,病死率约50%。存活者常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癫痫、智力低下、脑性瘫痪及脑积水等。 本症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在出血后24小时内出现症状,轻者常见哭闹或嗜睡,危重病儿可有抽搐、昏迷、呼吸暂停及 ...
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血中胆红素增高,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后者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基底节、视丘下核、苍白球等部位引起病变,血清胆红素〉342umol/L(20mg/dl)就有发生核黄疸的危险。主要表现为重度黄疸肌张力过低或过高,嗜睡、拒奶、强直、角弓反张、惊厥等。 本病多由于新生儿溶血病所致(母婴血型不合最多,G-6PD缺陷次之),黄疸、贫血程度严重者易并发胆红素脑病,如已出现胆红素脑病,则 ...
卵巢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其发生率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因而其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卵巢恶性肿瘤组织类型复杂,早期诊断困难,约3/4患者出现症状就医时已至晚期,疗效较差,因而其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卵巢恶性肿瘤各期(Ⅰ ̄Ⅳ期)平均五年生存率为20 ̄40%,但早期(即Ia期)最大限度的实施肿瘤细胞减灭术,辅以强有力的规范化疗。及某些非上皮性肿 ...
前庭大腺囊肿是由于前庭大腺管阻塞,分泌物积聚而成。在急性炎症消退后如腺管堵塞,分泌物不能排出,脓液逐渐转为清液而形成囊肿,有时腺腔内的粘液粘稠或先天性腺管狭窄排液不畅,也可形成囊肿,如有继发感染则形成脓肿反复发作。 本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较小的囊肿可定期观察。较大及反复急性发作的囊肿应行手术治疗。临床表现 1.外阴单侧,大小不等,数年增大不快的囊肿; 2.囊肿大外阴胀坠感或性交不适。 3 ...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称为子宫脱垂。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本病主要病因是盆底支持组织的损伤、薄弱。 解放前在我国子宫脱垂为常见妇女病之一。解放后在妇女劳动力较强的山区、丘陵地带仍不断发生,多见于已婚多产者,也可见于营养不良、腹压增加的人。目前本病的治疗采用子宫托疗法和手术疗法,疗效好。临床表现 1.下坠感及腰酸; 2.阴道肿物脱出 ...
子宫穿孔是指宫腔手术所造成的子宫壁全层损伤,致使宫腔与腹腔,或其他脏器相通。 子宫穿孔在女性生殖道器械损伤中最为常见。可见于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人工流产、中期引产、诊刮术等,探针、宫颈扩张器、吸管、刮匙、胎盘钳或手指都可造成穿孔。穿孔部位可发生在宫底、峡部或宫颈管,其中以峡部最多见。亦可穿入阔韧带、膀胱后壁、肠袢,甚至拉出大网膜等,导致内出血、阔韧带内血肿及继发性腹膜炎。必须及时诊断处理,以 ...
未采取避孕措施正常同居两年而未妊娠者,可诊断为不孕症。不孕症可分为原发不孕及继发不孕,即婚后从未受孕者称原发不孕,曾有过生育或流产且两年未再孕者称继发不孕。不孕症又可分为绝对不孕及相对不孕,绝对不孕指夫妇一方有先天性或后天性解剖上或功能上的缺陷,无法矫治而不能受孕者。 相对性不孕指夫妇一方因某种因素阻碍受孕,产生暂时不孕。女性不孕症的原因很多,一类为不能排卵的不孕症,一类为不能怀孕的不育症,二 ...
绒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与妊娠有关,可继发于葡萄胎、流产、宫外孕、足月产之后。偶发于未婚女性的卵巢称为原发性绒癌。 治疗以化疗或加手术治疗为主,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治愈率属比较高的,预后与临床分期、滋养细胞增生活跃程度、是否正规治疗有关。临床表现 1.在萄萄胎清宫、足月分娩,自然流产、人工流产、宫外孕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咳嗽、咳血、头痛、呕吐、偏瘫、抽搐等。 2.阴道有紫兰 ...
昆虫头部内部的U字形和X字形的内骨骼,成为口器、触角等活动肌肉的着生点。头部表面的表皮层由缝合线(骨片相接的线)陷入内部而成,与其他类似的结构共同构成内甲系统(endophragmal syst- em)。 ...
开口于蜜蜂工蜂腹部第六节背面的分泌器官。由很多的分泌细胞组成,分泌物贮存于袋状的凹陷处。这种分泌物对工蜂有很强的引诱性,作为蜜蜂跟踪外激素而起作用。分泌物含有香叶醇(geraniol),橙花酸(nerolic,acid),香叶酸(geranic acid),柠檬醛(citral)。这些混合作为标记外激素而起作用。 ...
亦称外周性抑制。脊椎动物骨骼肌运动的抑制,是属于运动神经在中枢内抑制的中枢性抑制。相反,抑制性末梢神经即从抑制神经来的刺激通过在效应器里的活动而引起的抑制则为末梢性抑制。脊椎动物的植物性神经系对内脏器官的支配为末梢性抑制。在此情况下,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哪一种成为抑制神经,可因器官不同而异。另一方面,活动电流的状态两种神经间无大差别。不只是脊椎动物的内脏,在甲壳类的足肌中,也有含有抑制神经的双重或 ...
Na。原子量23。所有植物都含有钠,但对茎叶植物来说恐不是不可缺少的。钠对包括甜菜在内的若干盐生植物的生长,以及对适应高盐环境的蓝藻类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对鱼腥藻(Anabaena)是不可缺少的,在缺乏钾时钠可以部分地代替钾的作用。对许多动物来说,钠是维持体液渗透压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增加活细胞透性的作用。另外,对哺乳类来说,钠对血量的维持、体液的贮存、以及皮肤和肾脏的排泄都有夫系,这种钠 ...
把在细胞膜上汲引钠的分子机构比喻为泵,故称钠泵。是R.B.Dean(1941)首先使用钠泵这个词,但在细胞膜上作为刺激传递机构的泵被假定存在以后(A.L.Hodgkin等,1949),此词已被广泛使用,现在已经明确钠泵的实质是钠-钾ATP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