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麻痹是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驰缓性骨骼肌瘫痪或无力,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发病机制不清楚,普遍认为与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外的波动有关。 根据发作时血清钾浓度之不同,可分为低血钾、高血钾和正常血钾三型。国外报道周期性麻痹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我国本病有家族史者极为罕见,以散发性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最为多见。低血钾型好发于青壮年,常因饱食 ...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甲旁亢)是由于甲状旁腺腺瘤(单个腺瘤占绝大多数,约75%)、增生或腺癌(罕见)导致甲状旁腺素(PTH)分泌过多,引起骨、肾、消化、神经系统等病变及钙磷代谢紊乱疾病。 本病好发于女性,男女之比约1:2-4,妇女绝经期发病率最高,在一组选择性病例调查中,〉40岁者甲旁亢的发生率高达1/1000-1/200。本病一经确诊,手术切除腺瘤可获治愈。临床表现 1.高血钙症群:( ...
多发性肌炎是一组病因不清,主要临床表现以对称性四肢近端、颈肌、咽部肌肉无力,肌肉压痛,血清酶增高为特征的弥漫性肌肉炎症性疾病。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与病毒感染或遗传因素有关。 多为亚急性起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年以上多见,女性略多。部分病者病前有恶性肿瘤,约20%病者合并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乾燥综合征等其他自身性疾病。由于受累范围不同,伴发病差异较 ...
偏头痛是头痛常见的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可见于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常于10-3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50%以上病例有家族遗传史;该病的治疗重点在于预防,应用预防性的药物和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临床表现 1.发作前可能有短暂的抑郁、坐立不安或厌食;有些病人可有闪光性暗点; 2.头痛为单侧性或弥漫性搏动性,如不治疗可维持数小时到数日,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等; 3.其发 ...
皮质醇增多症,又称柯兴综合征,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或垂体腺瘤引起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肾上腺本身的肿瘤使皮质醇过量分泌所致。典型的临床症群是皮质醇过多造成的代谢紊乱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多血质,皮肤紫纹,血糖、血压升高,骨质疏松,对感染抵抗力降低等。本症多见于成年女性。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2.5。通过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皮质醇分泌昼夜节律改变,经过定位和病因诊断确 ...
本症是因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所致。发生于青春期前,骨骺部未融合者为巨人症;发生于青春期后,骨骺部已融合者为肢端肥大症。病因为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或增生。临床表现为生长过速,面部变形、鼻大舌大、颧骨、下颌骨突出,肢端肥大。占垂体瘤中第三位。男女之比1.3-2.2:1,经生长激素测定及定位检查,可得出诊断。治疗方法,须照具体病情采取手术、放疗或药物。临床表现 1.巨人症在形成期躯干、内脏 ...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又称阿狄森病。因双侧肾上腺皮质破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分泌缺乏引起。主要原因是肾上腺皮质萎缩(与自体免疫有关)和肾上腺结核,其他如双侧肾上腺切除,真菌感染,白血病细胞浸润和肿瘤转移等引起者少见。发病率为4/10万,多见于成年人。起病缓慢,早期表现易倦,乏力,记忆力减退,逐渐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全身虚弱,消瘦,低血糖,低血压,直立性晕厥, ...
紧张性头痛是由于头部与颈部肌肉持久的收缩所致,而引起这种收缩的原因有三: (1)作为焦虑或忧郁伴随精神紧张的结果; (2)作为其他原因的头痛或身体其他部位疼痛的一种继发症状; (3)由于头、颈、肩胛带姿势不良所引起。 本病临床上极为常见,以女性为多,多在30岁前后发病,心理治疗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临床表现 1.头痛多位于两额及枕、颈部,呈持续性钝痛,病人常诉头部有紧箍感和重压感,不伴恶心和 ...
亦称一磷酸鸟苷,简称GMP。是RNA的组成成分。碱解RNA得到的GMP是2′-磷酸鸟苷和3′-磷酸鸟苷的混合物。用稀酸水解GMP可生成鸟嘌呤、D-核酸和磷酸。用蛇毒磷酸二酯酶处理RNA生成5′-磷酸鸟苷。在生物体内由次黄苷酸生成,此外也由鸟嘌呤或鸟苷生成。 ...
鸟类中某些鸟(候鸟)每年于一定的季节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的往返迁移。在动物的往返迁移和季节迁移中,鸟类迁徙是范围最广、最显著的一种迁徙。在一个地方的鸟类从迁徙情况来看,可分为留鸟、夏鸟、冬鸟、旅鸟、漂鸟、迷鸟等。同种的鸟类,有的在某个地区是留鸟,但在另一地区便为候鸟。迁徙特性并不完全因种而固定不变,既可因条件的变比而发生若干改变。引起从繁殖地到越冬地的迁徙原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由于食物 ...
为脊椎动物之一纲,构造上由于与爬虫类有较多的共同点,所以赋与过具有羽毛的主龙类(参见爬行类)的定义。前肢已变成翼,皮肤有羽,真皮薄,并有尾腺。在后肢的跗跖(直接与趾相连的那部分肢体)部具有与爬行类相同的角质鳞。后肢的趾有爪,但在前肢的指骨上除古鸟类外皆无爪。骨骼完全骨化,并有通至气囊之气窝。头骨牢固愈合,枕骨只有一个髁状突起,胸骨一般很发达,因翼肌附着面的扩大而形成明显之龙骨突起(胸峰)。鸟喙骨很 ...
为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探明鸟类是何种生物为目标的。因为鸟类多为昼间活动的生物,容易观察,所以对生态和行为的研究进展很快。对分布、分类以及分类系统的研究也很有进展。另一方面,在饲养条件下的繁殖则并不太容易,由于世代周期比较长,所以对其遗传领域的研究比较起来进展得很慢。
动物媒的一种,由鸟类来作为传粉媒介的现象。以这种形式传粉的花称为鸟媒花(ornithophilousflower)。这是一种很稀有的形式,在南美由蜂鸟进行传粉是很有名的。据说日本产的Mitrastemonyamamotoi Makin和山茶等是以眼属(Zosterops)为媒介的。 ...
在轮虫类脑下方的1对腺体和1个与此相接近的后脑囊(retrocerebral sac)共同形成后脑器(re-trocerebral organ)开口于轮盘,分泌粘液,是辅助匍匐运动的构造,有时含不透明物质,被认为是钙,所以又有石灰囊之称。 ...
为脑实质的炎症。多为全身性病变的部分病变,但以脑为中心的神经系病变对病态起主导作用。病原因子有许多种类,包括寄生虫、细菌、霉菌、立克次体、病毒等。脑炎和脑膜炎有密切的关系,两者常并存。将脑组织的乳剂作为抗原来注射,可以实验性地引起变态反应性脑炎,称为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作为多发性硬化症等脱髓鞘疾病的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EAE抗原为分子量18300的碱性蛋白质,由艾拉(E.H.E ...
由于头部外伤脑组织受到损害,最初出现意识丧失,恢复后多有健忘、逆行性健忘、科尔撒科夫综合征、神经衰弱状态、性格变化等症状。对这种非肉眼所能见的脑组织变化称为脑震荡。部分脑组织受破坏者称为脑挫伤。脑震荡可能是脑组织全部功能障碍所致的特有症状。发病机理可以考虑是由于脑的血液循环障碍、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和延髓的障碍。
1956年在德国靠近迪塞尔多夫 Düsseldorf的内安德特石灰岩洞穴中偶然发现的一具人骨。为富尔罗特(G.Fuhlrott)所得,研究者为波恩(Bonn)大学的H.Schaafhausen,从其具有很多较现代人原始的特征这点来看,被认为是居住在欧洲的野蛮人种的遗骨。由于魏尔啸(Virchow)对这种看法表示强烈反对,认为所见的原始特征是一种病态或老年性的变化。因而这一具人骨在波恩州立博物馆中放 ...
苔藓虫类分泌于体表之一层外壳,称为外包;而覆盖外包内面之体壁层称为内包。内包里面是一个宽大的体腔,内有消化管及其附属构造(称为虫体)。
指花粉粒壁的内层。不被碘着色,可溶解于浓硫酸,为无色透明、较软、抵抗力小的薄壁。通常其外面被覆有抵抗力强的外壁,萌发孔部分仅有内壁,在低渗溶液中,原生质从这里容易透出。偶尔有不具外壁的花粉,在此情况下,仅内壁是花粉粒的壁。
为外出芽(普通类型的出芽)之对应词,系芽体在母体内形成后,向母体体表突出游离而成为1个个体的出芽现象。可见于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和吸管纲的大多数种类,后者体内的细胞质块从其周围部分独立出来,核的一部分进入其中,成为1个乃至数个胚体,在体表产生螺旋状纤毛环,然后脱离母体,固着而成为1个个体。六放海绵类的Polylophus Philippin- ensis和四轴海绵类的Donatia、柚球海绵等,在母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