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2 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测定(比色法) 原理 乙醇酸氧化酶在光呼吸作用中起重要的作用,在它的作用下将乙醇酸氧化生成乙醛酸和过氧化氢,反应如下: 如果我们以二氯靛酚作为氢受体,接受乙醇酸氧化时脱下的H ,使二氯靛酚还原,此时原来为蓝色的染料则褪至无色,其反应如下: 利用染料颜色的变化,即可对酶的活性进行比色测定。由于在酶的粗制品中还 ...
实验43 淀粉的合成──淀粉磷酸化酶 原理 植物的组织中有一种淀粉磷酸化酶,能利用1—磷酸葡萄糖合成淀粉,生成的淀粉可用I2—KI染色检出。 仪器药品 台天平 离心机 水浴锅 研钵 移液管 1%1—磷酸葡萄糖 0.1mol/L柠檬酸 0.2mol/L磷酸缓冲液,pH6.5,(见附表2)。 ...
实验44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 呼吸作用是一切生活细胞所共有的生命活动,是新陈代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所有生理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对植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旦呼吸作用停止,也就预示生命的结束。 测定呼吸作用,一般测定呼吸过程消耗的O2量,或放出的CO2量。方法很多,除下面介绍的几种外,还可用华氏呼吸计(参阅实验87)和氧电极法(参阅实验88)。 ...
实验45 呼吸商的测定 原理 呼吸作用吸收的O2和放出的CO2的体积之比称为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简称RQ)。呼吸商的大小则因呼吸作用消耗的基质而异,若以碳水化合物为基质时,呼吸商等于1,以有机酸为基质则大于1,以油类为基质则小于1。研究呼吸商对于了解呼吸作用的性质有很大帮助。 这里介绍测定呼吸商的方法,是利用丹尼(Denny,江 ...
实验47 离体线粒体的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 原理 当供给植物充足的氧气时,植物细胞可使底物完全氧化。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完全氧化时,最后生成CO2,吸收的O2被还原成水,并且每1摩(尔)葡萄糖的氧化产生38摩(尔)ATP: C6H12O6 6O2 38ADP 38Pi→6CO2 6H2O 38ATP 其中大部分ATP是通过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形成的, ...
实验48 植物组织中几种酶的组化定位鉴定 原理 在植物生理学的研究中,可利用组织化学的方法,来说明植物体内的生理活动问题。例如,当需要检定某种物质性质和在植物体内分布时,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可以达到定位和定性的目的,而且有时比用剥离的官或组织,作生化测定更能说明问题。植物组织中酶的组化鉴定的基本原理,是以某物质为底物在专一酶作用下,产生一种有颜色的化合物来表明有 ...
实验49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比色法) 原理 过氧化物酶广泛分布于植物的各个组织器官中。在有过氧化氢存在下,过氧化物酶能使愈创木酚氧化,生成茶褐色物质,可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生成物的含量。 仪器药品 721型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秒表 天平 研钵 磁力搅拌 ...
实验50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氧电极法) 原理 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所有组织中,能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氧和水,可使生物机体免受过氧化氢的毒害作用。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方法有测压法、滴定法以及分光光度法等。用氧电极法测量放氧速度,方法灵敏而快速。放氧速度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成正比。 仪器药品 氧电极仪 记录仪 ...
实验51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氧电极法) 原理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能使一元酚和二元酚氧化生成醌。多酚氧化酶活性可以用氧电极测量反应耗氧的速度,或用比色法测量产物的形成,常用的底物如儿茶酚(邻苯二酚)和多巴(3,4-二羟苯丙氨酸)。 仪器药品 测氧仪 记录仪 超级恒温水浴 离 ...
实验52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原理 植物在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代谢活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也不例外,其含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了解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生理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这里介绍的是蒽酮比色法,糖在硫酸的作用下生成糖醛,糖醛再与蒽酮作用,形成一种绿色的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糖含量有关。方法简便,但没有志一性,对于绝大 ...
实验54 植物组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测定(Somogyi法) 测定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通常用80梍85%的酒精抽提,在此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还原糖和蔗糖溶解而淀粉沉淀。过滤后在溶液中测定可溶性糖(包括还原糖和蔗糖),在残渣中测定淀粉。还原糖可根据其还原能力大小直接测定其含量。蔗糖和淀粉经水解后生成还原糖,测得其含量,然后换算成蔗糖和淀粉。纤维素用称重法,测得经酸、碱和有机溶剂处理 ...
实验55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茚三酮比色法) 原理 凡含有自由氨基的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的溶液与水合茚三酮共热时,能产生紫色化合物,可用比色法进行测定。氨基酸与茚三酮的反应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2、NH3和醛、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第二步是所形成的还原型茚三酮与另一个茚三酮分子和NH3缩合生成有色物质。 ...
实验56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在研究植物的营养、代谢作用以及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时,往往需要测定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有许多,不同的测定方法,乃根据蛋白质的不同理化特性,而不同的蛋白质由于结构不同、组成分不同,它们的理化特性也就很不相同,对不同的测定方法反应也就很难一致,因此,可以说没有一种测定方法在各种条件下都能适用。所以当你选用某一测定方法时,应该注意到: ...
实验58 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原理 花青素是植物体内广泛分布的色素之一,属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生长中起调节作用,已受到人们的重视。 花青素在不同pH条件下,呈现不同的颜色,在酸性中为红色,其颜色深浅与花青素含量成比例,用比色法即可进行测定,方法简单易行。 仪器药品 721型分类光度计 温箱 台天平 剪刀 烧杯 量 ...
实验57 核酸的测定 Ⅰ.方法一 原理 核酸在生物体内,尤其是在蛋白质合成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不同年龄植物的各组织内核酸含量的测定,能进一步加深对核酸生理功能的理解。 用过氯酸沉淀植物组织匀浆中的核蛋白,用醇醚除去其中的脂类后,以稀碱水解然后酸化,在低温条件下使RNA与DNA分离,制成RNA和DNA提取液,再根据核酸 ...
实验59 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提取及分离 原理 生物碱是植物的一类次生物质,许多生物碱对人体生理发生强烈作用,因而是重要的药物。 莨菪碱和东莨菪碱是茄科植物中常见而有药用价值的生物碱。 生物碱可用不同方法提取,本实验介绍离子交换树脂法,其优点是操作及设备简便;有机溶剂用量较少,树脂再生后可反复应用;效率较高,既适合实验室制备,又适合工厂生产。 ...
实验60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途径(环割法,示范) 原理 韧皮部的筛管是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通道,环割试验即可以证明这一点。在木本植物的枝条或树干上,用刀环形剥去一层树皮,深达形成层,从而阻断了割环上下方有机物的交换,在割环的上方聚集着从叶片运来的大量有机物,引起树皮组织生长加强,而形成伤组织或瘤状物。 仪器 解剖刀 操作步骤 1.夏季,在幼龄杨树或其他木植物上选定尚 ...
实验6I IAA的生物鉴定 (小麦芽鞘切段伸长法) 原理 将小麦胚芽鞘的延长部分切成段,漂浮在含有生长素的IAA的溶液中,这些切段可以继续伸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芽鞘切段的伸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对数成正比,因而可通过测定切段伸长的多少来测定生长素的含量。 仪器药品 25℃暗室 滤纸 旋转器 分 ...
实验62 脱落酸(ABA)放射免疫测定 原理 ABA放射免疫测定(radioimmunoassay RIA)是一种分子相同的标记ABA~undefinedAg)和非标记ABA(Ag)与另一种浓度有限的专一性抗ABA抗体(Ab)进行的竞争性抑制反应: 当反应体系中Ag和Ab量保持恒定,并且Ag量Ab量(Ag~IAb100~I35~B时,加入的Ag量越多,则 ...
实验63 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原理 吲哚乙酸在吲哚乙酸氧化酶的作用下,被氧化破坏失去活性。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活力的大小,对调节体内吲哚乙酸的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酶活力的大小可以其破坏吲哚乙酸的速度表示之。吲哚乙酸的含量可用比色法测定。 仪器药品 721型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